
会员
中国近代史:1840-1937
更新时间:2016-07-11 17:52:42
最新章节:第41章 附录四时论(9)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国进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937年开始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华民族经历战火淬炼,迎来新生。百年之中,中华民族从“中古”状态的“老大帝国”,蹒跚前进、趔趄前行,逐渐转型成为“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这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便记录于蒋廷黻先生的这本《中国近代史:1840—1937》之中。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近代史》,以六万多字的篇幅,简要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华民族“走出中古”的历程。凭着强大的综合能力,蒋廷黻先生摒弃了繁琐的考证和史料堆砌,为读者梳理出了近代中国发展的清晰脉络,论述生动,观点深刻,好读而耐读……
上架时间:2016-07-25 00:00:00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国近代史:1840-1937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41章 附录四时论(9)
- 第40章 附录四时论(8)
- 第39章 附录四时论(7)
- 第38章 附录四时论(6)
- 第37章 附录四时论(5)
- 第36章 附录四时论(4)
- 第35章 附录四时论(3)
- 第34章 附录四时论(2)
- 第33章 附录四时论(1)
- 第32章 附录三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从顺治到咸丰)(8)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消逝的海外华邦:西婆罗洲华人政权的兴亡
本书作者广泛吸收了中外研究者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并且亲身到广东梅州、惠州以及印尼、马来西亚等过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这些西婆罗洲华人政权的故乡以及政权的遗存进行了亲身的感受和查访。作者综合了谢清高、梁启超、罗香林、高延、林凤超、余澜馨、肖肇川、袁冰凌等人的记录和研究成果,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历史23.5万字 - 会员
中国不会亡:抗日特工绝杀行动
在八年的卫国战争中,除了碟血疆场的烈士之外,中国的特工人员,也曾在敌后与日伪展开激烈较量。旅日历史学者萨苏,在日本生活十几年,深知这是一个细致到令人难以承受的民族。当这种细致与法西斯的残忍凶狠结合起来,可以想象将给中国的抗日军民带来怎样的伤害,也注定了我特工人员在敌后的行动何等艰难而危险。本书就是作者从日本史料,从“敌人的眼睛”里,发现和记述的中国抗日特工鲜为人知的史实,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抗战时期历史12.1万字 - 会员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第二版)
本书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作者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其次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历史30.4万字 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短短二十年里,曾国藩由丁忧侍郎先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与此殊荣相伴的却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如山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生死煎熬。这期间,曾国藩主动或被动与死亡擦肩的瞬间不下五次,看似权力极大的督帅却不得不挣扎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一次次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到底是什么一再将他逼入生死绝境,又是什么让他死而不亡?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诚如历史30万字- 会员
德国巴陵会馆藏文献中的中国叙事
本书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由传教士撰写、巴陵会纂辑发行的各类文集文本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文献是当时德国读者感知中国、遥望中国的热销读物,其中有近60册“中国故事”,涵盖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神话故事传说、文化礼俗、在华传教工作境况、中国信徒传记等题材。这些作品承载着传递中国社会文化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了德国读者受众对中国的整体认知。本书在爬梳巴陵会在华传教史、厘清传教手册文本体裁发展历史11.6万字 - 会员
正始十年
正始,是曹魏第3位皇帝曹芳使用过的年号,起于240年,止于249年。正始十年即249年,这一年四月曹芳下诏改年号为嘉平,正始十年只存续了3个多月。不过,就在这约100天里发生了许多大事,影响到之后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的历史。本书聚焦于正始十年(249)前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探察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的前因与后果,在不放过历史细节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本书无意为司马懿父子翻案或“洗白”,而历史17.5万字 - 会员
辛勤格物知是非:清史探微集
本书是清史学者辛格非关于清史、边疆史地、满学等9篇论文的结集。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硕士论文《清代蒙古旗人史地学探究》,文章对蒙古旗人如博明、法式善、和瑛、松筠、崇彝、延清等史地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学术背景、阶段性发展及特点作了系统考察。第二部分是作者关于清史研究的7篇文章,包括《调和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尝试》《没写入书中的历史——毓旗口述》《清朝皇帝大婚与文化交流融合》《清代帝后谥号与历史21.3万字 - 会员
古代中国文明与世界历史
本书是一部以世界为背景的、中外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明史论著,集中体现了刘家和先生的基本治学理念,破除西方中心论,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中,并给中国史以应有地位。本书选文九篇,共分三辑:第一辑是以探讨古代中国文明特点为主要任务的中外古史比较研究的成果;第二辑是从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意义上对世界历史所做的比较研究;第三辑则是从方法论上对于古代中国文明与世界历史研究所做的理论反思。本书收录了刘家和先生在古代历史14.8万字 我赴人间惊鸿宴:长安少年行
人气青年作家、译者小岩井首部历史人物志!用极具电影画面感的故事,用几十个历史人物串起大唐最浓墨重彩的历史:帝王、宠妃、储君、名臣、酷吏、英雄、叛将、枭雄、诗人……大唐从高光时刻到危机四伏再到硝烟四起,大唐群星从朝堂到山野、跌宕起伏的命运。我是一名盛唐时期的游侠,仗剑行走天下,是日来到京城,漫步在长安城繁华的市井烟火中。听着来自西域各国的小商小贩们说着蹩脚的大唐官话,我坐在街头咬着烤馕吃着水盆羊肉,历史10.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
该书内容上起远古,下迄鸦片战争一百年,依朝代分十七章,每章有一总说。年表标示公元、朝代、帝王年号,系以中国历史事件;西洋历史大事直接对照。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是一本方便查询、适合学生与一般大众阅读的中国历史工具书。中国史12.9万字 - 会员
简明中国史大纲
全书共分为五编,述及内容上至上古时期之神话和传说,下至清朝灭亡。全书内容可分为两大类:第二编至第四编重在叙事实,第一编及第五编意在贯通。全书以表解的形式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梳理,极有条理,眉目清晰,易读易记。书中对于一事多溯其源流,详其事实,述其结果,究其影响,以期得此一事的概念。非常适合快速了解本国历史的读者。中国史1090字 - 会员
中国通史
原名《吕著中国通史》,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了三十八万字,其功力非同一般。中国史36.3万字 - 会员
康雍乾:大清100年
《康雍乾:大清100年》是一部深入浅出地讲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书籍。通过这些人物和事件,展现了这一时期大清王朝的变迁。书中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生动叙述,也有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细致刻画。为读者提供一个既宽广又深入的历史视角,感受历史的连续性与复杂性。中国史22.5万字 - 会员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第1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审慎的探访;对毛泽东以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作了重点论述;对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作了分析,同时对整个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问题等也分别予以研究和考察。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中国史68.1万字 - 会员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
本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第10卷和第11卷,叙述自清代道光年间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上卷包括导言旧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军起义、中俄关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清代中兴、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晚清对外关系、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思想的变化与中国史45.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