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寻找失落的宝藏
马云飞主编更新时间:2019-01-04 00:30:45
最新章节:库姆兰山洞的稀世珍宝之谜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虚拟网络和数字时代,人类整整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在这数千年里,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生命是奇妙的,创造生命的自然、地球和宇宙更是神奇。在这神奇瑰丽的大千世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本书章节内容:第一章:神秘的水下探宝;第二章:神秘的古墓探宝;第三章:神秘的皇室探宝;第四章:神秘的世界奇宝搜寻。本书以最生动的文字,最缜密的思维,最精彩的图片将这些令人费解的神秘现象的奥秘娓娓道来,与您一起探索种种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
品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3-04-01 00:00:00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寻找失落的宝藏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马云飞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我们的“国宝”
本书聚焦于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宝,深入且全面地呈现了它们独特的魅力。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观军阵布局,再到可爱大熊猫的独特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与栖息环境……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科学知识、文化内涵以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等,带领读者领略中国国宝的非凡风采,增强对文化遗产和珍稀物种的保护意识。历史3.5万字 - 会员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修订本·精装)
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个部分,每方墓志包括录文和疏证,注明图版刊载、录文著录和研究概况,并对墓志所涉史事作简单的考证和说明,是集资料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典范之作。历史32.5万字 - 会员
《书经》之成立
本书讨论《书》类文献的文本层次厘析、《书经》经典化的过程等问题,路径约略有四:一是基于文本细读和出土材料佐证,展开文本层次分析,提出“共时文本”与“历时文本”的概念,力求揭示《书》类文献的构成与演进过程;二是考察文字形态的历时性变化,总结字迹、字形、用字等项特征在文本衍生及流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三是通过经解赋义的角度,梳理《书》类文献从王官之学到诸子之学,以至汉代新王官学的经典化历程;四是在此基础历史35.4万字 - 会员
琴史与琴器
本书是作者多年深入研究古琴的成果汇集。琴史部分,集中讨论宋元明时期,影响最大的“江操”和“浙操”两个琴派,以“浙操徐门”和“江操刘门”两个最具势力的琴族为中心,汇集散碎资料,详为考订,最大程度复原历史面貌。本书收录有关琴器的文章,包括王世襄旧藏唐“大圣遗音”神农氏琴,元朱致远“金声玉振”仲尼式琴,明凤嗉式琴,明蕉叶式“金声”琴,由作者鉴定发现的宋代官琴“万壑松声”、南宋极具意义的带款“秋涛”琴,明历史22.9万字 - 会员
观无量:壁画上的中国史
本书针对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展开。作者在图像之海中选择十组壁画,发掘图像中隐藏的历史讯息,还原壁画背后更宏大的时空场景,以及在此场景中生息的人的生命故事,构筑起了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史。历史20.8万字 - 会员
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
本书以从汉代至宋朝有代表性的墓葬壁画为切入点,来解读图像背后的生动历史。这是一部由线条和色彩绘就的历史,皇亲国戚、豪门贵妇、边地小吏、异域来客,农夫牧人,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这部历史的主人公。从神祇仙境到庄园牧歌,从觥筹交错的盛宴到鲜衣怒马的出行,从春播秋收到南来北往,墓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生平功业、希冀情感被表现在画壁上,时代的风尚、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风云被折射在画面上。历史27.7万字 - 会员
大唐的颜色:唐三彩面面观
本书作者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和已发表资料的研究,依据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从功能、出土地、品类、数量、质地、使用痕迹等方面讨论唐三彩的属性,同时,结合古代文献,对唐朝时期的唐三彩诸问题进行探析。此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唐三彩的鉴赏心得。历史10.2万字 - 会员
“简”读中国:敦煌汉简里的丝绸之路
本书依托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珍贵简牍,精选了其中关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第一手史料。通过创新性地挖掘简牍这一文化遗产,生动地讲述了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耐人寻味且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入挖掘了官方史书中不曾记载的普通丝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带领读者重温丝绸之路的建设历程,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简牍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历史12.9万字 三星堆:失落的古蜀文明
本书探讨古蜀文明与以中原文明为主导的黄河文明及长江中下游文明的血缘关系,进而确立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地位;亦将古蜀文明置于全球史视野之下,由此观察古蜀文明对推进人类文明史的作用。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同源同体,相辅相成,四五千年一路过来,栉风沐雨而风颜不改。历史13.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