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伤寒论白话解
刘俊 李琳霈主编更新时间:2020-04-29 17:20:39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白话文解释,编排上分为【原文】、【白话解】、【解析】,对一些难解字句进行了【注释】。本书尊重原著,并查阅了大量历代、近现代的文献资料,注释简明扼要,白话解通俗易懂,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初学者、爱好者学习参考。
上架时间:2017-05-01 00:00:0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伤寒论白话解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刘俊 李琳霈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人体骨骼肌劳损阿是穴治疗与预防
长期反复骨骼肌劳损引发的疼痛常规治疗有其明显的局限,卢鼎厚先生从1973年起致力于此病的研究,在学习中医经典文献基础上,结合山西民间老中医经验和现代精细解剖,发明了阿是穴斜刺疗法,配合阿是穴指针、静力牵张等进行治疗和预防,并在临床中进行了40余年的验证,收效快捷、机制明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书系统介绍了卢鼎厚先生的相关理论建树和治疗措施,对针灸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医学8.1万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医宗金鉴(上册)
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本书90卷,是清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医学39万字- 会员
对话名老中医:燕京篇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为名老中医讲述成才故事、深入解析名老中医道术形成过程,大师在身边,与名老中医贴近,展现不同大医风采。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采自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全景式地呈现名老中医的群体鲜活形象。本书记录了22位名中医的访谈录,分为名医简介、名医寄语和名医访谈三部分。名医简介是对名老中医的基本介绍,名医寄语是精炼总结了名老中医对青年学子提出的期望和鼓励,名医访谈主要医学19.2万字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俄对照国际标准
随着中医药信息、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贸易日益增长,对国际标准的需求也愈加强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多语种翻译系列标准,本书即是这个系列的中-俄对照国际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发布,为中医药国际交流提供了统一、准确的语言。本书包括6526词条,词条来源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2008年出版),每个词条包括编码医学27.7万字中医学原理通论
本书分为四篇:“总论篇”“生命原理篇”“辨识疾病原理篇”“防治疾病原理篇”,每部分由概说、基本内容组成。全面展示中医学发展史、中医药文化、核心观念、思想基础,以及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认识,中医诊疗思想与方法等内容。医学30.9万字《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
刘宝厚教授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病位病性辨证”,是作者通过对传统辨证方法的剖析、研究和多年来的临床运用提出来的。这一方法既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又涵盖了传统八种辨证方法的核心内容,达到了全面、准确、精炼、规范的目的和要求,是中医诊断学的一大创新与发展。本书主要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与病位病性辨证的关系作一梳理,即从病位病性辨证的角度来解析医学13.9万字肺系病临证经验集
本书归纳和总结了王洋近40年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知识性。全书分两篇。上篇介绍了王洋对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结节、肺癌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经验、用药心得,首次公开各种病证经验方,并附有典型医案及分析,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下篇介绍了临床常用中医特色治疗,包括穴位贴敷、冬季膏方、自血疗法、肠疗、食疗等,首次公开穴位贴敷方药医学15.1万字李祥云治疗妇科疑难病临证思路与验案
本书主编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李祥云教授,本书分上下二部分,上部分为心得体会篇,下部分为病案篇。主要根据病案中的病情进行分析,发现共性与特性,引用古典文献对中医理论分析,探讨其机理,故而确定治疗思路。同时引用现代科研结果、药理、理论等,创造性阐发用药特点及经验。本书特别提到亮点部分为对病案的总结,并提炼出写出经验给人以启迪,既有理论方面,也可写用药体会,甚至个别特色药物的药理作用。本书作者从医学40.8万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伤科汇纂
本书分12卷。首绘人身部位穴位图、外科器械图、伤科治疗手法图共44幅,尤以治疗手法图生动形象,附以手法歌诀,一目了然,易学易记。卷一为经义、脉要、针灸基础理论,载有病源歌诀、脉证歌诀、宜忌歌诀、针灸歌诀。卷二论骨度、骨脉、骨节、骨格、部位、经筋。卷三载手法总论和器具总论,均录自《正骨心法要旨》。另有陈氏接骨歌诀及胡氏自编上髎歌诀。卷四论伤损内证的诊断、治法。卷五、卷六论诸骨生理病理、诊断治法。卷七医学2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