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学文本解读学
孙绍振 孙彦君更新时间:2020-10-30 18:28:0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作者认为,西方文学理论对解读文学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应该追求对审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阐释。基本观点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学审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提出:第一,微观直接分析:隐性矛盾;第二,微观间接分析之一:艺术感知的还原;第三,微观间接分析之二:情感逻辑的还原("无理而妙");第四,宏观比较: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第五,历史语境的还原,等等。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文学文本解读学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郦道元《三峡》完成的历史过程[1]
- 肖洛霍夫:肖像中的潜意识
- 托尔斯泰:对话中的心口错位
- 应该这么写和不应该那么写
- 形式征服衍生内容
- 第十六章 具体分析之六:想象在创作过程中与作者对话
- 新诗第一个十年的流派更迭
- 风格、流派对形式规范的冲击
- 第十五章 具体分析之五:流派和风格
孙绍振 孙彦君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陈维崧诗歌研究
陈维崧作为清初阳羡词派的宗主,在词坛上的地位非常高,而他的诗歌较少被人关注。本书从陈维崧诗歌创作的地域人文背景、陈维崧师友交游活动、陈维崧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裁与风格特色、陈维崧的诗学理论与批评等角度展开,以陈维崧现存1700多首诗歌为观照对象,讨论并揭示了陈维崧诗歌创作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本书尤其着眼陈维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艺术成就而极少为人关注的诗歌作品,从而多维度展示出其诗歌创作厂师前人文学16万字 - 会员
论两宋词话
词之文体形式于两宋时代登临审美颠峰,而词话作为与之密切关联的理论探究之果实,也从萌芽至发展、丰富至成熟,留下完整的历史图谱。该著从美学视角对两宋词话进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研究,运用现代文艺学理论对两宋词话的代表性文本予以描述和诠释,并综合西方美学的相关观点进行比较与印证,进而给予价值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理论归纳,着力立足于辩证理性和历史理性相统一的立场提出美学新见,由此使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的方文学18.5万字 - 会员
文艺鉴赏学举凡
本著研究文艺鉴赏活动发生与发展、鉴赏主体的期待视野、鉴赏客体的审美特征、鉴赏过程的审美描述和上品文艺鉴赏的实现,系本领域十分罕见的系统研究专著。适合海内外广大文艺爱好者阅读;该作者还被业内诸多学者视为文艺鉴赏学研究第一人。文学25.1万字 - 会员
20世纪初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
本书主要研究了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具体历史和文化语境下,通过文本细读晚清重要作家的代表作,梳理和分析了不同小说中的西方形象及其特点以及西方形象形成的原因与自我形象的内在关系。文学19.7万字 - 会员
刘震云小说思想论稿
在梳理刘震云创作过程的基础上,本书概括了刘震云小说中的七个关键词:权力、伦理、历史、故乡、宗教、人性、存在。这七个关键词在他小说中的出现,有着创作上的先后顺序和内在逻辑,体现了刘震云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本书对刘震云小说的整体性研究,有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家思想演化过程。文学24.3万字 - 会员
当代英国诗歌的底层叙事研究
本书采用新时期中国底层文学叙事研究的本土视角,以中国学人的学术立场,在底层文学叙事研究的框架下,系统追溯以英国民谣和诗人乔叟、布莱克、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诗歌底层叙事传统。本书选取当代英国诗人托尼·哈里森、卡罗尔·安·达菲、谢默斯·希尼、西蒙·阿米蒂奇的代表作品为研究文本,采用福柯话语理论、文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空间理论等多重批评方法,从阶级、性别、种族、文化、空间等多重维度,对哈文学19.5万字 - 会员
中华文学史料(第七辑)
《中华文学史料(第七辑)》结合2019年、2020年两次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年会的近百篇论文,根据参会作者的意见和论文的质量情况,从中精选了数十篇论文。这些论文,既能体现“中华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又能体现“中华文学史料”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以及中华文学研究的未来方向与可能性。文学25.5万字 - 会员
秦汉文学史
秦汉文学史主要书写了公元前246年至公元220年今五百年间的文学演变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早期的秦代、西汉、东汉三个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由发轫到发展壮大的时期。两汉时期文学创作形态丰富多样,既有延续先秦的诸子文学,也有新型的政论文学与赋体文学,其中尤以赋体文学成绩最为突出,被后世学者推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此外,汉代的乐府诗歌创作由滥觞而发达,成为后代诗歌发展的近源,为乐府、五言诗等题材的发展奠定文学50.3万字 - 会员
重读经典:上、中古文学与文化论集
本论文集选收作者论文45篇,其中三分之二写于退休以后:1999—2014年。本论文集有以下特点:一、时代特征比较突出:新时期以来文学观念的变化极大地拓宽和加深了古代文学研究空间,在以揭示人的感情世界和心路历程为中心的基础上,多层面、多角度和多种手段并用地展开研究,从而使这些论文具有全新的面貌。二、创新性特征比较突出:有些论文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观点,有些论文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为有文学45.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