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1-01-05 11:33:58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本书汇集了从1996年到2010年,加拿大华人学者在国际英语专业期刊、文集以及中国期刊中发表的专门探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论文。全书分为四个专题:专题一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专题二讨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与西方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关系;专题三论述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议题;专题四从不同社会身份角度,探讨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某些途径或走向。
上架时间:2013-12-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最新上架
- 会员
何谓智库:我的智库生涯
本书是作者在考察世界各国智库并亲身经历了若干智库的组建及其活动基础之上写成的。它以自传体的写作方式,用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告诉读者何谓真正的智库,如何建设这样的智库,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及放眼世界的鲜明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在文化上与中国有诸多共性的日本,其智库建设的得失也会给我们诸多启示,帮助我们在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理想智库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妥。社科12.7万字 - 会员
科技革命与世界
本书从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国际安全研究的角度,截取迄今为止的“科技革命时代”中值得关注的史实、案例和问题,勾勒“科技革命时代”国际关系发展变化跌宕起伏的历程,探讨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大国发展(或崛起)过程中抓住用好科技革命机遇的历史经验和抓住却没有“用好”甚至完全错失科技革命机遇的历史教训,并以“科技革命时代”所发生和遭遇的“故事”特别多的日本为例。社科38.8万字 - 会员
中国软件工程师:工作、生活与观念
“中国软件工程师调查”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团队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人事部的委托,于2023年针对我国软件行业相关从业者开展的研究课题,旨在深入了解我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生活与观念,以期保障其劳动权利,改善其生活条件。在调查的基础上,本书对软件工程师群体的工作情况、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度解析,展示了该群体的多重身份和丰富面向,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社科15.1万字 - 会员
生育矛盾与选择:多元化家庭情境中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本书旨在研究多元化家庭情境下的生育矛盾问题,通过深入了解不同背景家庭的生育需求与生育矛盾体验,倡导家庭社会工作在提供全生命周期生育关怀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实务工作者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支持。社科15.3万字 - 会员
中国管理情境的积极组织行为:理论与实践
本书以科学的理念、开放的姿态,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管理情境的积极组织行为理论与实践体系。全书分三个部分共十三章,探讨了中国管理情境的积极组织行为及其理论基础、价值意蕴、内涵结构、效果评价,实证分析了中国管理情境的积极组织行为的职业价值观澄清、员工职业发展、心理资本提升、人文关怀环境构建等,并对中国管理情境的积极组织行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开发创新人才、促进职业胜任力提升等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社科25万字 - 会员
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理论与实践
本书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在社会工作机构中从事社区矫正项目管理和多年从事社区矫正项目评估的经验,构筑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理论体系。本书介绍了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的一般原理,探讨了社区矫正社会调查评估、社区矫正对象需要评估、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社区矫正质量评估等评估形式。社科17.1万字 - 会员
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评估与防范
由迁移效应引发的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正成为我国婚姻变迁中的现实问题与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出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扎根理论对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内容进行概念化、范畴化与类属化,依据核心范畴与主范畴构建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评估模型,基于定量数据分析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的基本状况、群体差异性、不同类型的相关性,最社科17.9万字 - 会员
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896~1919)
本书寻绎了19世纪末来自日本的汉语借词“科学”由外而内地生成中国“科学”概念的全过程,爬梳了近代中国的学术转型与社会变革之间发生的复杂深刻的纠葛,由此揭示一路走来“科学”泛化为信仰的缘由。研究表明,在晚清民初的语境中,“科学”一词因国人的理想不同,各循进路,“科学”语义在格义曲解中泛化生歧,呈现中国特色,且权威性日益增强,整体性地嵌入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延续至今。社科30.7万字 - 会员
美好生活视域下的乡村民生改善研究
本书从乡村教育、住房、医疗卫生、养老等问题出发,指出新时代乡村民生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治理要以民生改善为重要抓手,检视当前民生发展中的新情况、新要求、新趋势,努力提高乡村民生水平,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发展要求,使乡村更有韧性,人民生活更美好。社科2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