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实质自由与社会发展: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研究
刘晓靖更新时间:2021-01-06 20:48:55
最新章节:最后的话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深入探讨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正义理论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要研究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正义问题,必须尽可能的扩大视野,主动回应当代西方正义理论的冲击和影响。在当代西方正义理论中,人们一般认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约翰·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而持批评意见的学者中,影响最大的则是罗伯特·诺齐克,他提出了“权利正义”的理论。阿马蒂亚·森则在自己深入研究和对罗尔斯、诺齐克等人思想的分析比较中,建立了“实质自由”诉求的正义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对于森的思想观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他所提出的“可行能力”上。而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看,由于其思想引起人们关注的时间不长,因此,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第一,缺乏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研究。第二,目前学者们的着眼点主要是他的自由观、发展观和他的经济思想,详细分析论述他的正义理论的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很少见到。而在森看来,发展的目的是在于扩展人的实质自由,实质自由则正是正义的首要辖域。所以,本文从正义问题入手,有利于系统把握他的思想的逻辑结构、特色和实质,有利于发掘和借鉴他的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正义观念为指导,运用历史分析、辩证分析、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论述了森的正义思想。森研究正义问题的视角是实质自由,使用的是可行能力分析方法。森认为,个人所享有的实质自由构成正义的首要辖域;发展就是扩展人的实质自由;正义的实现,则依赖于体制形式。森认为,人的生活质量取决于能力,生活质量的比较应当以功能性活动为标准。森非常关注贫穷和被剥夺者的利益,对贫困与饥荒以及不平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性的和实证性的研究。他指出,为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市场机制必须与创造社会机会相结合,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他注重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个人的主体地位。他指出:人不仅是生产的手段,而且是其目的。森的正义理论能够为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提供有益的理论帮助,能够为我们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评价指标。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实质自由与社会发展: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最后的话
- 参考文献
- 附录7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及其当代意义[118]
- 附录6 罗尔斯、诺齐克正义理论的比较及其启示[98]
- 附录5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启示[89]
- 附录4 阿马蒂亚·森反腐败思想简论[70]
- 附录3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思想论析[48]
- 附录2 阿马蒂亚·森以“权利”和“可行能力”看待贫困思想论析[26]
- 附录1 公平、公正、正义、平等辨析[1]
- 附录
刘晓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马克思的辩证时空理论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是近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它在哲学上的突出表现是划时代的唯物史观的建立。马克思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思想是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其他传统哲学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这场革命颠覆了建立在“永恒时空”基础上的观点,建立了全新的以“辩证时空”为基础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当下学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理解尚有不足和误区,本书旨在比较全面地廓清马克思辩证时空理论。本书对马克思从早期到成熟哲学12.8万字 -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
书稿深入阐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与政治哲学范式。首先,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质入手,分析历史唯物主义遭遇的理论问题,从其科学性与超越性的双重维度深入地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逻辑的科学把握。并从历史的追求、历史的主体、历史的活动、历史的逻辑与历史的理想五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理论逻辑,在细致分析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力图呈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全貌,并敞开历史哲学14.8万字 - 会员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历史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花费了十五年黄金时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晶,其内容博大精深,既包含丰富的经济学思想,也包含丰富的哲学历史观思想。本书以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学的研究视域出发,系统探讨和还原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历史观思想的源生背景、形成路径、发展态势及其未来走向;总结和反思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历史观哲学16.8万字 - 会员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第1期/总第25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刊载反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动向的文章,包括论文、译文、前沿评论等,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等。哲学28.3万字 - 会员
历史抉择与逻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研究
本书以实践范畴为核心,将实践概念置于中西方的比较论域中进行历史考察,揭示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三种向度,即认识论、主体性和政治伦理三个批评范式,试图从批评形态的逻辑结构层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特征进行理论阐释和演变分析。哲学18.6万字 - 会员
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比较
本书基于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探寻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对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在梳理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的共同来源——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旨归及其对列宁与葛兰西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与梳理;分析并总结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的创新性、局限性与互补性;结合现阶段世情和国情,从宏观理念层哲学12.8万字 - 会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总第34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本书是总第34辑,从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终生受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等,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研究;开辟“专家反馈”栏目,对重要的理论研究哲学25万字 - 会员
沉思与批判: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道路
卢卡奇是匈牙利现代著名思想家,20世纪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广泛收集卢卡奇原始文本及其有关材料,深入细致研究的成果。作者依据大量第一手文献,通过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艰难曲折复杂的沉浮历程,全面研究了卢卡奇—系列著名代表作,客观描述了卢卡奇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其一直到最后都始终笃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生。哲学43万字 - 会员
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马克思理论的双重维度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这双重维度来阐释马克思理论的有机整体性,综合运用文本解读、思想史研究和专题探讨的方法,分别界定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的内涵,梳理双重维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阐明双重维度的现实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并在双重维度相互建构的理论视野下,围绕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现路径与实质、资本批判的理论逻辑等专题展开探讨,希望彰显马克思理论的双重维度的当代价值。哲学2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