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整合与重构:近代西南的边政与边疆学术
汪洪亮主编更新时间:2021-04-21 14:40:41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汇集四川师范大学重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既从政治上探讨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与红军对边疆民族地区不同政策,也从经济上对近代内地农作物输入边疆与边疆市场构建予以史实考证;不仅考察民国边疆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分析近代边疆研究机构的演变与学术形塑;在论及晚清、民国学人的不同学术道路选择、调适的同时,还剖析西方学界的中国边疆史研究流变。从史实和学理上,系统、立体地呈现了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边疆巨变,政、学两界关于发展边疆和改良边政的各种努力,晚近以来中外学界的中国边疆研究情况。
上架时间:2021-01-22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整合与重构:近代西南的边政与边疆学术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附录二 近年来西方对中国边疆与西南土司的研究
- 附录一 中国边疆研究中的“边疆性”问题探讨
- 第三节 江西、四川:拉回学术研究之轨
- 第二节 北京:奠定学术成长之基
- 第一节 广州:引入学术研究之门
- 第九章 边疆研究与政治选择的纠结与调适
- 第三节 金陵大学的边疆研究
- 第二节 齐鲁大学的边疆研究
- 第一节 近代中国边疆研究机构之兴起
汪洪亮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晚清湖北现代化研究(1861—1911)
晚清湖北现代化历史内容丰赡、气势宏阔,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不拘泥于现代化的理论诠释,尽可能地搜集相关史料,着重陈述晚清湖北与现代化相关的历史变相,兼及探讨此种变相产生与运动的内在机制。就具体框架而言,本文分为两部分,纵深面与横切面兼顾,第一部分以时间为轴,着重论述晚清湖北现代化的历史动态进程;第二部分横向剖析,主要探讨晚清湖北现代化的内在机制。历史22.7万字 - 会员
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变迁与发展
本书研究和总结了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变迁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社会经济变迁发展的条件、阶段性特征和一般规律,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特色和中国经验,其中重点研究了当前浙江历史文化村落的分布、地域类型、文化特征、文化遗存及经济社会状况,典型历史文化村落的经济社会变迁、历史文化村落的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典型案例和发展规划、中国历史名村变迁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借鉴意历史22.7万字 - 会员
粤港澳大湾区政治文化史
本书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历史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政治文化史卷。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古代的粤港澳大湾区”,分四章叙述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大湾区历史变迁;中编“近现代的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介绍近现代时期列强对大湾区的侵略,以及大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得解放的历程;下编“当代的粤港澳大湾区”,着重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大湾区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展示中国特色历史28.7万字 - 会员
金代上京路研究
本书以金代上京路整体视角,系统梳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首先扼要地介绍了金代上京路设置沿革及行政区划变迁,其次从金代上京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姓氏、家庭及人口等方面展开专题研究,试图揭示金代上京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发展规律,最后论证了金代上京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以期使读者对金代上京路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历史29.1万字 - 会员
梁野东风:武东印记
本书从史实角度,全面翔实地记述了福建武平武东镇的风情、风物、风光、风俗,系统地反映了武东镇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全书分为七章,分别讲述武东人民的红色革命史;记载了武东镇名山大湖、古建风貌;记述了武东人对质朴淳古的习尚习艺的传承与发展;介绍了武东的学士文豪及山歌技艺;陈叙武东教育的蓬勃发展;反映了武东人深深的故乡情结;着重介绍党政军教科文卫领域的杰出人才。全书充分展示了武东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历史22万字 - 会员
北京史学(2018年春季刊/总第7辑)
《北京史学》是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主要着力进行北京史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专题研究”,探讨北京历史上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学术文化、环境变迁等各个方面的学术问题;“新书评介”,介绍近期出版的北京史学术著作;“研究综述”,对近年来北京史学研究成果及动态、学术活动等加以总结,为读者提供学术参考及资讯;“史料拾遗”,刊载或介绍新近发现的与北京史研究相关的新历史20.3万字 - 会员
白山黑水之间:辽金城镇史地研究
本书在阐述古代城镇起源、结构、鉴定方法,以及扼要介绍白山黑水之间辽金古城的基础上,从辽金行政机构设置出发,按其古城建筑时间、行政机构治所地望、行政机构设置沿革、古城历史地位及遗址保护利用等,展开专题研究。希望能为辽金史地研究者或对辽金史地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及启发辽金史地研究问题的思考。历史28.2万字 - 会员
唐宋时期“江南西道”研究
唐宋六百多年间推行的“道路制”影响深远。从唐代的分道到宋代的分路,表面上看是对“道”的扬弃,实则体现了继承与发展。唐开元末的“江南西道”的划分可谓空前绝后,体现出唐代是整个长江中游以南、五岭以北地域分化与整合史上的关键阶段,宋代则是这种新分化的发展及初步定型时期。本书以唐开元末的“江南西道”的空间范围为限定,对其在唐宋六百多年间地理环境的演变、政区的分化与整合、城市的发展、交通路线的拓展与交通格局历史16.3万字 - 会员
丝绸之路与古代固原地区历史变迁研究
本书以丝路重镇固原为研究对象,以丝绸之路的兴衰为研究视角,系统探究了古代固原地区行政区划沿革、军事地位嬗变、经济开发、民族大融合、文化交流与传承等方面的历史变迁轨迹。在此基础上全面论证了历代王朝经略西北边疆政策得与失的经验教训,阐释了古代固原地区由边地演变为腹地的历史过程。历史28.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哈尔滨城市史:枢纽与窗口
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多元、交互与共生的城市,华洋杂处与中西交融。作为铁路枢纽的哈尔滨是一个依水而定、因路而兴的城市。城史纪元是哈尔滨城市史研究的一个关键性和节点性问题。俄侨等侨民是这座城市变迁的见证者与“建设者”。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条路径(法国、日本与俄国)的结合点。哈尔滨作为一个多元化城市,其自然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国史、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等的学术价值更地方史志27.3万字 - 会员
商人与近代甘宁青社会变迁研究
本书把商人与近代甘宁青地区社会发展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尽量客观、真实地展现甘宁青社会在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冲击背景下的种种变迁景象,强调商人在近代甘宁青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同时,探讨社会变迁对商人自身所带来的影响。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清前中期甘宁青地区的商业发展、商人与近代甘宁青地区主要国内商贸活动、近代甘宁青皮毛出口贸易中的商人群体、商人与社会变迁。在社会变迁视野下,本书运用历史学方法和多地方史志21.7万字 - 会员
旧都新城:近代北京的社会变革与文化演进
本书将近代北京置放在近代中国大历史的框架之下,截取若干典型事件、现象与文本,通过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多维视角透视,交织呈现北京从一座传统帝都到近代城市演进过程中的纷繁画面。具体内容涵括20世纪初期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初步启动、二十年代北京知识群体面对时代更迭时在思想与行动上的选择、国民党新政权建立之后对北京的政治与文化改造、三十年代北平发展路径的新规划、消费空间与城市文化新秩序的构建、抗战时期北平的文化地方史志23.6万字 - 会员
宁波老外滩史料选编:纪念宁波开埠180周年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首当其冲,特别是被指定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的“老外滩”,90年间发生了历史性的沧桑巨变。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两种文明的碰撞交融,无论主动抑或被迫,双方都在接受和发展。本书设立了政局态势、口岸经济、治安市政、教会活动、名人轶事等五个专题,从大量的史料中精选细编,相当真实地展现了宁波的转型过地方史志32.1万字 - 会员
福建海丝文献整理与开发研究
本书以海丝文化为主线,以福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整理与开发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了福建海丝文献整理与开发的内容、机构及研究现状,揭示了福建海丝文献整理与开发的概况、特点、方式及主要成果;构建了福建海丝文献整理与开发研究的信息资源体系,为福建海丝文献研究者开展研究提供了线索。分析了在整理与开发海丝文献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不同区域和机构的合作,拓展海丝文献整理开发的内容与形式,注重海丝文献整理开发的地方史志30.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