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译林思想史)
(英国)彼得·沃森更新时间:2023-05-31 16:29:05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8折购 >
从公元前15000年前古代先民进入美洲大陆,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伟大实验。在此期间,新旧大陆的人类先祖生活在彼此隔绝的时空里,面对着各异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群落,各自发展出截然不同的人性、思想和社会。《大分离》是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探究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新锐作品。沃森汲取了新近的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生物学、伦理学成果,论述了人性在不同环境中所实现的不同潜能,也呈现出新旧大陆人类社会殊途命运的综合图景。本书探究了诸多影响人类社会的大历史变量,综合出一套关于人类生活、习俗和思想的演进架构。无论是大陆构造和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还是气候模式和致幻剂的异常分布,都给人类的社会形态、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语言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底色。
品牌:译林出版社
译者:孙艳萍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译林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译林思想史)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注释
- 译后记
- 附录2 从10万个亲族到193个主权国:文化发展模式探析
- 附录1 关于新大陆的永不停息的争论
- 24 萨满与牧羊人:大分离
- 结语
- 23 羽蛇、第五太阳纪与四区
- 22 修道院与官话、穆斯林与蒙古人
- 21 放血、人祭、痛苦与散财宴
- 20 祭司王、世界树与幻象蛇
(英国)彼得·沃森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区域视野下的中亚研究:范式与转向
本书把中亚放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上,从理论、方法、具体问题上讨论了中亚史研究。第一篇为“‘一带一路’与区域研究”,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从世界大历史的角度,审视古代史上中亚地区的历史地位,强调中亚地区是古代连接欧亚大陆的中心;第二篇“重思‘中亚’”,主要论述前近代18—19世纪的中亚历史;第三编“转型中的‘中亚’”,以学术史为主,讨论我国中亚史研究1949年以来相关的学科建设、范式与话语的转换。历史31.1万字 - 会员
桌面屠夫:西方文明掩饰下的罪恶(经纬度丛书)
杀人的方式或许已经改变,但桌面屠夫仍与我们同在。百年以来,惨绝人寰的屠杀、战争、种族清洗等,追根究底竟然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几个人的决定。本书作者用20多年的时间,走访世界各地,翻阅查证数以千计的档案文献与证词写出这本书。内容包括荷兰的石油公司谋杀尼日利亚当地土著人士、瑞士苏拉集团如何在“二战”时期为纳粹提供移动毒气室、纳粹万湖会议中的会议备忘录与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对澳洲的土著毛利人进行种族灭绝活历史28.6万字 - 会员
俄罗斯远东史(全3册)
亚洲东北部地区土地广袤,历史上诸多大小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北方民族文化。16世纪以后,俄国开始向东殖民扩张。到19世纪60年代,现代意义的俄远东版图基本形成,俄国成为中国最大的陆路邻国。此后,俄国政府通过加快移民和兴修铁路,推动了远东经济社会的变迁。苏联时期,远东地区的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在区域经济布局、对外经贸联系、地缘政治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前后,远东的发展长期停滞历史72.9万字 - 会员
法国小史
本书以30个章节串联起法兰西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600年马赛利亚城(马赛的前身)诞生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从法兰克王国创立者克洛维、圣女贞德、“阿维尼翁之囚”教皇、“太阳王”路易十四、“科西嘉怪物”拿破仑、“老虎总理”克雷孟梭、“永远的将军”戴高乐,到大革命的群众、“五月风暴”的学生、罢工运动的工人,成百上千的人物、事件交织缔造了法兰西波澜壮阔的历史。历史15.7万字 - 会员
教务会议视域下的法兰克早期国家形塑研究
墨洛温王朝时期,随着法兰克君主对正统基督教会的倚重程度与日俱增,召开具有“合议精神”的教务会议逐渐从教会传统上升至国家行为。法兰克教俗精英在会议过程中针对诸多现实问题制定的教规教令,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法兰克共同体的权力架构、王权理论、族群意识、内外秩序以及社会风气,继而在后罗马时代的地中海世界打造出一个颇具教会特性的“法兰克早期国家”。历史18.6万字 - 会员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
本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文化学、政治学、传播学、文艺学等理论引入俄国史研究中,使用档案、报刊、回忆录、文艺作品、影像史料等多样化文献,综合俄文、中文和英文等多语种材料,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进行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考察。纵观俄罗斯自公元862年诺夫哥罗德建立以来至今的1100余年历史,帝国的诉求贯穿始终,帝国的影子伴随左右,帝国的形象毁誉并存。历史31.4万字 - 会员
英国对华政策(1895—1902)
本书论述的是中英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对象,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在侵略者一方,随着美、日、德等新兴列强在远东的崛起,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华利益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新形势的变化,英国的索尔兹伯里第三届内阁不得不调整其对华政策,由视中国为英国的禁脔转而参与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划分,并开始放弃其传统历史23.6万字 暧昧的对手:俄国和法国,从彼得大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书回顾了从彼得大帝时代到“一战”期间俄法两国200多年的关系史,其中有战争、对抗、冷漠和排斥,也有缓和、结盟、仰慕和接纳。在这20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法国一直是欧洲实力和光芒的象征,因此这段时期的俄法关系,可以说是俄欧关系的一个缩影,也是今日俄罗斯与西方恩怨的前奏!同时,观察这段时间俄国与法国等欧洲列强的博弈,也为我们观察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历史23.2万字- 会员
日本帝国的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的证言
全书通过十二位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的证言以及丰富的史料和调查实据,揭露了日本侵略军对众多女性的残酷蹂躏,揭示日军为推进侵略战争而有组织、有计划地设立慰安所的事实。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战争记忆”概述了日本侵华战争与“慰安妇”制度的紧密联系、日军大规模强征“慰安妇”的事实、慰安所实况调查,以及“慰安妇”制度下骇人听闻的性犯罪。第二部分“幸存者证言”记载了十二位日军慰安所幸存者的口述史。著者把个案历史1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