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医案译注
徐荣鹏编著更新时间:2025-03-14 23:53:48
最新章节:(二)服食中毒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本草纲目》一书共载医案500余个,记载了李时珍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第一手临床实践资料。本书对《本草纲目》中的医案进行了详细的收集整理,针对这些医案,在文字上进行了翻译,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转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在医理上进行了阐释,让读者在阅读医案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读者能把握其理,应用于临床,做到古为今用。本书有较强的专业性、趣味性、故事性,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生研读,也适合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品牌:人卫社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卫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本草纲目》医案译注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徐荣鹏编著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祝由十三科
《祝由十三科》是古代医术的一种流派,涵盖大方脉、诸风、胎产、眼目等十三科,通过祝说病由、心理暗示、符咒禁禳等方法治疗疾病,无需针灸或药物。此书最早见于《素问》,自元代起被列入太医院十三科,是中医体系中富有特色的治疗方法。祝由十三科融合了心理学、暗示疗法等,对后世医学提供了独特的思路与借鉴。医学2.4万字 - 会员
吕仁和经验传承:创新思维诊治糖尿病与肾病实录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通过访谈、长期跟诊、处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动还原名老中医本人学医及从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临床诊疗专病的经验。吕老师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多年,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丰富。中医学发展离不开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而传承又分为道和术两个层面的传承,吕老师医道成长历程和医术思想经验都是我们后人宝贵的财富。本书依托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17.5万字 抽动障碍中医专家问答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复、突发、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儿童抽动症。本书除了介绍抽动障碍的基础知识,更着重于介绍包括家庭管理、学校管理在内的个人调理攻略,以及用药宜忌、饮食宜忌、药膳调理等内容;除介绍西医药治疗外,侧重介绍了中医药辨证论治该病的方法以及常用中成药、针灸推拿等知识。本书以问答形式,用通俗易医学7.5万字- 会员
名老中医传承学
谷晓红教授和于河教授主编了《名老中医传承学》,对名老中医的传承内容提出了新的内涵,提供了传承研究的方法,创建了传承范式,该书创新性提出名老中医全人研究的思路,强调“道术结合”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通过应用文献研究、循证医学、定性研究、数据挖掘、实验研究等多元定性定量混合研究方法系统挖掘名老中医的道术,构建了多元方法的传承范式和范例、平台建设等,对于中医传承事业创建了方法学范式。本书的出版将为名老中医经医学21.3万字 中医特色疗法在妇科肿瘤的运用
妇科肿瘤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法治疗后,会出现轻、重、缓、急的不同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预后,当视为肿瘤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跟进处理。本书主编带领团队,运用中医特色疗法防治妇科肿瘤常见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全书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妇科肿瘤常见并发症的临床验案,包括围手术期并发症治疗实录(15例)和围放化疗期并发症治疗实录(10例)两节,以既往真实的病案为基础,介绍应用中医特色医学13.5万字- 会员
中医抗癌进行时5: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
本书是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中医肿瘤大家王三虎教授之学术团队的“跟诊师承全记录”。王三虎教授在临床工作之余,勤于教学总结,学生和师承弟子们将自己治疗癌症的心得和临床经验汇集写成临证日记《中医抗癌进行时》系列。这本书是王三虎教授在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从事抗癌过程的真实、动态记录,以整理王三虎教授的经验为主,也有在其经验基础上的自由发挥。以抗癌为主兼及各科疑难病症,特别符合中医大内科的实际。医学11.1万字 中医药自信教育典型案例精选
本书主要以中医药自信主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体系建设实践为基础,展示特色化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一是素材案例库,精选中医药自信主题典型素材,展示中医药发展伟大成就;二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中医药自信示范课程的优秀教学设计,展示典型课程的总体设计及若干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三是教学感悟,精选教师在中医药自信主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展示医学12.3万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疡科心得集
本书为清代名医高秉钧撰著。高氏字锦庭,锡山(今江苏无锡)人。精通内外科,尤以外科驰名于江浙间。本书共3卷,成书于嘉庆十年(1805),是高氏外科临证经验的总结。高氏穷研《黄帝内经》,博综经典,主张治外必本于内,治疮疡须分阴阳虚实,提出“毒攻五脏”的主要证候,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创立了“两证互相发明”的外科编写体例,并于书后汇集了260余首外科常用方剂。该书对当今中医外科临证具有重要的参考医学8.5万字刘尚义“从膜论治”理论与临床
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推陈出新,提出了“从膜论治”“引疡入瘤”的学术观点。本书系统阐述了刘尚义教授膜病理论的学术体系,探讨膜病概念及其辨证特色,总结其临床用药规律,深入阐述膜病学“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在外之肤,如在内之膜”“肤膜同位,从膜论治”的学术内涵,并结合优势病种,介绍了从膜病理论出发治疗疑难病的处方用药经验。这是国医大师一生的经验结晶,有创新性,也为临床疑难病的治疗提供医学8.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