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误打正着的微软生涯(3)

可是,之后的统计让人大出意料。2002年1月到4月,虽然财政软件的支持业务量不是太大,但是,客户不满意率却为“0”。这是所有产品支持项目中,有史以来最好的数字。因为无论什么产品的技术支持,历来每个月的客户满意率调查,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不满意的客户。这是中心北美在线支持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过客户不满意率为“0”的情况。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最新、最难支持的微软财务软件业务中,所以大伙非常激动和振奋。

几个工程师的成绩,证明了中心的能力,财务软件支持项目业务得以继续开展并不断壮大。由于客户满意率的提升,从总部划拨的财务软件case不断上升。中心的支持小组由最初的4人,发展为10多人。中国人开始帮美国人理财了。

一般而言,一个支持中心支持的产品越多,越能体现工作的水平与水准。而微软总部将新的软件产品下拨前,会有约两周的试验。总部先下发一些case,让这边的工程师做,看这批工程师能否做到准确到位地支持每个case。如果基本合格,产品就下达了,经费也过来了。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接受的产品越多,业务便越多,经费也就越多。

苹果机软件的支持也是这样获得的。在美国,还有相当多的人使用着苹果电脑。这种电脑使用的软件与一般机器的软件不同,是单独为这种机型开发的。

2001年1月,工程师陈琳接到了支持苹果机软件的任务。“当时,我的压力很大。因为,中心没有人做过这个项目,万一不好,中心的声誉也会受影响。”陈琳回忆。它的难度在于,应用程序和系统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Office软件出问题,系统就会损坏,但系统并不是微软的。所以,每支持一个case,必须与苹果公司的系统联系起来,一起处理。而所有这些系统资料,微软公司不具备。于是,陈琳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这些资料,充实苹果机系统的知识。

刚开始,在试验阶段,美国总部有一个技术导师在线指导,陈琳一边看他怎么做case,一边用心揣摩,很快掌握了支持这类软件的路数。两周后,美国的技术导师评价说:“对路了。”陈琳听后终于松了口气,他理解其中之意是:这帮中国人可以做这个项目了。果然,不久项目下达了。直到今天,还有数位工程师在做着这个支持项目。因为工程师们能不断接受挑战,中心快速发展壮大也就在情理之中。

6前任微软(中国)总裁高群耀辞职

2002年3月18日媒体开始报道“高群耀辞职”一事。3月29日,高群耀真的辞职了。在众多的外企中,微软(中国)总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它好像一根敏感的神经,一动就让新闻界兴奋。吴土宏辞职如此,高群耀辞职也如此。

高群耀为什么要辞职?媒体有过许多猜测。一个普遍的说法是,高群耀在去年底丢了北京市政府采购那块肥肉,在与中国几家软件公司的竞争中,唯独微软被淘汰,这使得微软很失体面。所以,高群耀不得不黯然离去。

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北京一家杂志刊发的一文很有代表性:

“其实,这种说法对高群耀来说并不公平。对一个企业来讲,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大单,即使是微软这样的霸主。另外,微软也不可能仅就一桩丢单事件就逼高群耀离职。即使就采购事件本身,这也不是高群耀的错。当时,他正在休假,这桩单并不是他定下来的。高群耀其实只是微软发展战略调整的一个牺牲品。”

更多的媒体分析,把与政府搞坏关系的责任推到高群耀的身上也是不公平的。搞好与政府的关系,其实也一直是高群耀的工作重点之一。“微软在全球的成功必须立足中国,中国的软件业必须走出去……而微软(中国)是最好的桥梁。”高群耀这样表示。让中国接受微软,让微软了解中国,一直被高群耀看做是肩头上的最重要的任务。“商场绝非战场,前者是大家可以合作,后者是拼得你死我活”,如何把中国软件市场做大,才是最重要的。他这样认为。

为了“全球化、地方化”,高群耀称:“过去两年,我做了很多的努力。”事实上,2001年比尔在上海的许诺,2002年年初与中关村科技、四通等合作成立的中关村软件有限公司都是证明。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高群耀一直表示,在微软(中国)做得很

因而,有业内人士分析,高群耀的尴尬事实上是微软在中国政策的置,难保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高群耀的辞职,是微软调整的一个标志,它意味着微软在中国面向产品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微软已经走过雷区,而高群耀,就是那个蹬地雷的人。

尽管媒体有种种的分析和猜测,但是,这都是局外人的看法,都不触及事情的要害和本来面目。2003年1月,高群耀,这个被人们称为微软的“沉默的羔羊”终于说话了。他撰写的《体验微软——我对微软说实话》一书公开出版。

谈及他的辞职,高群耀这样表达:

可以这么说,重重的人事问题和管理体制是我下此决心的一个关键所在。我的工作环境变了,工作节奏变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使我无法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我看不到未来,这未来包含着我自身的事业发展和微软(中国)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我爱微软,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典范,但我的爱是有原则的。

此时,也必须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我的理想、我的管理理念,已无法和我的工作融合在一起。我的热情在急剧下降,而我每天也只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上班而来到微软。我无法忍受自己浪费多年来积累的经营管理财富。

我知道,我必须给我这段微软岁月画上一个句号了。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作出了辞职决定。

从此番表白来看,高群耀的辞职,不是因为反盗版,也不是为了北京政府采购的出局,而是不满微软的体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人事和管理问题。

更直接地说,高群耀不满的是微软大中国区与微软(中国)区的格局。他这样说:“微软大中国区与微软中国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合作成功的典范。没有一届、一任、一对合作成功过。而归根到底,除去组织机制本身的不合理性,可以说人为的因素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这样一个判断可能并不夸张。到高群耀辞职,微软进入中国仅仅7年,可是中国区的总裁就换了6位,人称“蜜月式”的人事策略。杜家滨出走思科,吴士宏逆风飞扬,香港经理的愤然离去,以及高群耀的突然辞职,“无不是这种公司体制和人事策略的产物”。

微软一直宣称,中国是微软公司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地域。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更使微软的高层重视到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在全球战略地位上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席。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斯蒂夫·鲍尔默,在对中国访问期间都一再强调,虽然中国目前占有的市场份额与微软的总额比,只有1%,但是,中国仍有着无限的市场潜力和广大的用户群体,他们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可是,微软宣称的重视与实际的重视又有很大的距离。按照高群耀的描述:从组织机构上看,微软(中国)首先要报告给位于北京的大中国区,接着是设在日本的亚太区,然后是美国销售部,再后来是总裁、CEO,最后是比尔·盖茨。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就可以看出其对待战略地位的基本态度。既然中国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为什么她的“婆婆”如此之多?给微软(中国)区增添的关节和枷锁那样复杂?没有一个受人重视的战略地域公司,会与公司的最高决策者的距离有那么远!

从《体验微软——我对微软说实话》一书中看到,高群耀在任期间,试图去说服、去改变,但是毫无进展。事实上,也是他力所不能及的。所以高群耀说:“我坚信一个事实:如果公司不调整大中国区和中国区的组织机构、定义及责权的话,我不认为我还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也不相信我的热情还在。”

为什么一个特别讲究效益的跨国公司,却要不惜成本设立如此相近的大中国区和中国区两个层次?一个中国公司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一个大中国区不就解决问题吗?这样的问题许多人要问。微软公司没有解释。可以理解为微软对中国的重视,也可以理解为微软对中国以及大陆中国人的不信任。

因此,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中国需要微软,微软也需要中国。但是,阻滞微软(中国)发展的,并不是中国,甚至不是盗版软件,而恰恰是微软本身。从这个角度上看,高群耀和他的前任没能闯过这片“险滩”,他的继任者恐怕要闯过去也会很难,即便能闯过去可能也会是遍体鳞伤。难怪高群耀要感叹:直到今天,我仍在为微软(中国)祈祷,希望历史不会重演!

高群耀正式离职的2002年3月29日还没有到,3月27日,他的继任者就被选好了,这个人正是唐骏。

尽管对高群耀的辞职媒体炒得热闹非凡,但此时的唐骏从没想过,这一切会与自己有什么关联。可是,结果恰恰相反,微软总部盯上了他。

7继任微软(中国)总裁

对于唐骏而言,出任中国区总裁一职,来得太突然,也很有戏剧性。事后,有关这一演变,唐骏曾向许多媒体有过叙述:

3月15日,唐骏像往常一样,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一封意想不到的邮件出现在他的面前,发件人是微软(中国)公司总裁高群耀。信件内容让唐骏大吃一惊:

“我将于2002年3月29日辞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职务,去追求在业界更富于挑战和对中国发展有更多贡献的职业生涯。高群耀”

信末所留的电子邮件地址为高群耀私人邮箱,不再以@Mi—crosoft.com结尾。唐骏立即拨打高群耀手机,可高群耀的手机关着。唐骏马上给高群耀回了一封电子邮件,他在电子邮件中对高群耀说,自己感到很伤感,很不希望他离开微软。唐骏问:“能不能重新考虑一下?”他劝说高群耀的理由是:“第一,你对公司很好;第二,公司需要你。”

唐骏再也没有收到高群耀的回复。

唐骏对高群耀的离开感觉很突兀,3月初,高群耀去上海,唐骏还和他一起吃早餐。那时正好作完年中报告,两个人所谈都是报告中工作的事情,高群耀丝毫也没有流露出离开的意思。

微软在中国的布局,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北京,设有微软(中国)公司、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中国)研发中心;而上海,则设有微软全球技术中心。除了美国本土,中国已成为继欧洲之后,微软所设机构最全面的国家之一。作为两大机构的负责人,唐骏和高群耀之间有过很多的合作。高群耀每次到上海,两个人总会在一起吃饭。唐骏感觉高群耀很温和,为人非常好,很尊重高群耀;而高群耀也很尊重他,“因为我是微软老员工”,唐骏这样分析。

唐骏收到高群耀电子邮件的第3天,媒体开始炒作“高群耀辞职”一事;两天后,微软对外证实高群耀离职;又过了3天,唐骏收到微软高层的一封电子邮件,高层在邮件中说有非常非常紧急的电话会议要唐骏参加,让唐骏一定预留出时间。

收到这封电子邮件,唐骏就知道下面的事情了。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做”。

唐骏的人生哲学比较简单,他喜欢开心,他不追求富贵荣华。他说:“就算现在没工作了,也无所谓。我在上海有房子、有车,今后吃饭的钱也有了,这辈子我会过得很开心。所以,我不会因为追求名利、地位、金钱,而失掉快乐。”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做他想做成功的事情,而且,在做的过程中要特别地开心。“我不是冒险主义者,我不冒险,也不需要冒险”,唐骏如是说。

最后,电话打来了,又是微软高层。但唐骏的态度很坚决:“不,我不能去北京当总裁。我在上海已经做得挺好,我不想离开上海。而且,我已经答应做微创CEO了,微创是盖茨对上海的承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创双肩挑,我的担子已经足够重了。”

电话那头,没等唐骏说完,就抢过话去:“现在是公司关键时期,你说的那些,公司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你解决,但你现在必须慎重考虑我的提议。明天,我还会给你打电话,还会谈同样的事。但公司的策略一定不会变,你必须重新考虑一下。”

第二天,微软总部的电话又来了,是更高一级的高层。唐骏这次没有直接说“不”,他先听对方说。情况紧急,对方也就直话直说了。“公司一定要你来做总裁,你说的那几个顾虑,我们都已经考虑了,你可以兼任微创CEO,你不是舍不得你原来的公司吗?你可以在全球技术中心继续挂名。你当了总裁,公司上下一定会支持你。”

总部话说到这份上,唐骏已经没了拒绝的余地。唐骏说:“再让我考虑一下。”口气明显缓和了。接着,他被叫去美国面谈。在唐骏答应出任总裁1小时后,中国媒体就被告知微软已经任命唐骏为中国公司总裁。这一天,是2002年3月27日。当然这是事情的真正的过程。

关于唐骏的上任也有过另一个美好的“传说”。

据说,推选微软(中国)总裁的人选,起初并不止唐骏一个人,而有多个。而唐骏最后能当选,得益于井冈山的灵气。

在许多人的眼里,井冈山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因为唐骏在2001年11月17日走了一趟,所以才得了这种灵气,使他与众不同,几个月后,担任微创CEO后,又得以升迁,担任中国区总裁。这个传说传到微软,所有听众都大笑。他们希望井冈山的灵气,不仅光耀唐骏,也能光耀微软的所有人。

只不过,现实比传说更加严酷。这一点在唐骏上任一年后得到充分体现。一周后,唐骏正式到北京上任。

微软(中国)总是被媒体关注炒作,唐骏原本没有多少体会。可是,从他走进北京中关村希格玛大厦的第一步起,这种关注就没有停止过。上任的第一天,他的所有活动几乎就是现场直播。媒体跟踪他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