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  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心静则神清力聚

一天早餐时间,我和两个朋友讨论有关睡眠的问题。一位先生向我抱怨他昨晚失眠了,整晚的辗转反侧搞得他筋疲力尽。“我想人在睡觉前真是不应该去听那些新闻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在你的脑子里搅上一整晚,而你对此根本无能为力。”他解释道。

的确,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脑子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也难怪一夜难眠了。我这位失眠的朋友在想了一下之后又说道:“也可能是睡前那杯咖啡的关系,它让我变得心绪不宁。”

这时另一位先生开口了:“我的情况刚好和你相反,昨天晚上我睡得特别香。我看了晚报还听了新闻,用了足够的时间在睡前‘消化’它们。当然了我还用了我的安睡法。真的很幸运,它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听他这么一说,我自然极力建议他把自己的法宝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很早以前,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农民父亲有一个习惯,每晚临睡前他都会召集家人来到客厅里,然后为我们诵读一段《圣经》。直到现在我仿佛还能听到父亲为我诵读的声音,而每当我看到《圣经》,都不禁会回想起父亲为我们诵读时那虔诚的模样。当初只待父亲做完祈祷,我就会立刻回到房间里然后安然进入梦乡。可惜离家之后我就不再有诵读《圣经》和祈祷的习惯了。

“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年来,只有陷入困境时的我才会做祈祷。但就在几个月前,我和妻子惹上了一个大麻烦,于是我们决定再次向上帝祈祷。万分神奇的,在祈祷后,局面居然出现了转机。所以自那之后,我和妻子都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睡前诵读一段《圣经》,然后做一段祷告。尽管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一切,但是很明显,我的睡眠质量的确比过去好了很多,身边的事情也都开始变得井井有条。因为这样奇妙的变化,所以现在即使外出,我也会坚持翻阅《圣经》并做祈祷。”

他接着对失眠先生说道:“那一刻,我的脑子不但没有混乱,相反的,我感觉到的是平静和安详。”

两个境界,一个烦躁,一个宁静,你愿意选择哪一个?

有人会问为什么两个人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在我看来这是由于个体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同造成的。我们应该习惯在不同的情绪环境下生活,当然了,情绪转变需要力量,可那也远比一直生活在压抑和痛苦里来得划算。生活中的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紧张的情绪,但请记住拥有平静、和谐以及无忧无虑的心情才是最为简单和轻松的生活方式。健康快乐的生活本不难做到,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不断地调整心态。人只有学会释放压力后才能得到平静。平静是上帝给予人类的一大财富。

心静的要点之一是理清情绪,具体内容会在另一章中着重介绍。在这里强调这一点是为了告诉大家经常宣泄情绪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尝试着将所有的恐惧、憎恨、不安、后悔以及负罪感通通扔到一边,有意识地释放自己,我的建议是一天两次,甚至可以酌情增加。每个人都有过诉苦的经历,对那个最信赖的伙伴诉说所有沉积在心底的痛苦,然后你就能感觉到一种全身心的放松。身为一个牧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若能拥有一个值得完全信赖并且分享所有心事的朋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我曾经在去檀香山的S.S Lurline号游船上主办过几场宗教活动。其中一次,我教人们如何卸掉心灵的包袱。我是那样建议的:走到船尾的甲板上去,想象把脑子里的烦恼情绪统统打包,接着一鼓作气地将它扔到船下去,看着这些情绪渐渐消失在身后。尽管这个方法看上去有些幼稚,但是有勇气尝试的人还是成功了。几天后一个男人找到我并对我说:“就是听了你的建议我去试了,结果真的做到了,这简直太神奇了。在这段旅行的日子里,每当日落时分,我都会到船上来扔掉我的烦恼,就这样一点一点,它们现在再也不会来烦我了。每天,我都感觉到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正慢慢消失。《圣经》里不是说过:‘让过去的事情已成为过去’吗?”

有人或许会怀疑这位男士的思想水平。普通人似乎很难踏出这一步,但事实上,他却是个智商极高、成就卓著的人。

清空杂念是我们的起点而不是全部。当杂念清除了,自然会有新的思想填补进来,因为人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思想空乏。我很赞赏那些懂得战胜恐惧的人,但是努力不让自己重新回到过去的状态中才更为重要,如何阻挡那些已被清除的东西再次潜回脑中是我们接下来努力的重点。

为了不重蹈覆辙,在杂念清除之后,人们应该立刻输入积极健康的思想。这样当从前日日缠绕的恐惧、厌恶以及焦虑再次侵袭时,思想的大门会将它们拦截,“客满”的牌子就会悬起。或许它们会挣扎着想溜进来,重新回到它们从前安稳的家,但一切为时已晚。积极健康的思想会替你守护,以免受昔日之苦。久而久之,消极的思想便会慢慢放弃,最终离你而去,然后平静的快乐便降临在你身上。

在白天工作的片刻休息时间里,尝试选择一些可以让自己心静下来的思绪。在每个人的心里一定都有那么几幅可以用来安定心绪的画面,请将它们串起来播放。比如,夜晚宁静的山谷、斜阳西落的身影,或是月光下闪闪而动的波光,还有海水轻拍岸边带起的颗颗沙砾,如此音景交织的画面是抚平心潮的最好药剂。所以,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让这些流动的画面缓缓穿过你的脑海。

多说具有暗示性的话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尽量重复一些让人心安的词语。语言是一种含有巨大潜力的工具,因此它也可以成为一种疗法。喃喃自语一些带有紧张情绪的词语,你会立刻感觉到神经进入了一种紧绷状态。有人会有胃抽筋的感觉,这也是说明机体已经处在了高度紧张的状态。但是,相反的,如果人默念一些带有平静色彩的词语,思维活动就会反应出一种相对平和的趋势。使用“宁静”之类的词语,重复多遍,它可以称得上是所有英语单词中最具有乐感和美感的一个词汇了。只要默念它,就可以带领我们进入一种超脱状态。

另一个奇妙的单词则是“祥和”。当你吐出这个词语的时候想象一下祥和的画面。慢慢地重复它,就像是调动情绪信号一样。如此这般使用词语会使它们在你身上发挥出潜在的治疗作用。

《圣经》中的诗句和段落也是“疗伤圣药”。我认识一个有趣的先生,他有一叠小卡片,卡片上都写着他从《圣经》语录摘下来的用来平抚心情的语句。他会拿出其中的一张放进皮夹里然后整天带着它,一有时间他就会默默地诵读,直到每句话都深深地刻进脑子里。他形容这些句子就像镇定剂一样在潜意识里带着他的心走向宁静。平静的心情其实就像一种镇定剂,帮助人们跨过烦恼。他其中的一张卡片上引用的就是16世纪神话中的一段话:“不为任何事所左右,也不为任何事所击败。”

《圣经》中的一些话具有强大的意念作用。将它们印到脑中,有意识地让其发挥作用,它们会四散到思维的每个角落,为你带去帮助。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获得平静的方法。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许多其他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平和宁静的心情。其中之一就是借助日常的交谈来达到缓和心绪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话,用的语调都会对自身情绪产生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说话让自己变得焦虑、不安甚至是高度紧张。因此,不同的说法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消极亦或是积极,任由你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平和的谈话方式,那便是选择收获平静。因为平静的谈话适于营造平和的心境。

如果你所在的谈话小组里出现了不安或是过于激烈的谈话气氛,那么请试图插入一些温和的话题,注意观察它是如何缓解紧张情绪的。如果一个人在清早起来,然后在早饭时间里讨论某些不开心的话题,那么他在接下来的一天里都会感觉非常阴郁,所有的事情也都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交流会完全改变环境氛围,紧张和不安的谈话会不自觉地增加内心的躁动。

相反的,如果一天的开始充满了祥和、平静、满足以及快乐的感觉,那么快乐和成功也会伴你走完这一天。乐观的情绪是创造完美氛围的活跃因素。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平静的心态,那么请注意你说话的方式。消除谈话中的所有消极因素,这点十分重要,因为它们会对内心施加紧张和不安的压力。比如,当你和小组成员在一起享用午餐时,不要谈论类似,“反对党将要统治整个国家”的话题。首先,反对党不可能统治整个国家,这样的论断很容易给他人造成一种紧张情绪,无疑的,它会破坏食欲。此外,别人的心情也会被这样的紧张所感染,每个人在离开的时候一定会带上一抹不安。无论这样的情绪有多微小,它们都会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担心,担心是否在接下来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尽管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避免自己不去影响他人的情绪,却不能保证不被他人所影响,所以一旦我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时,请客观、积极地去处理它。尽管我很反感反对党,但为了保持平和的心境,我们还是需要在个人或是小组交流中多注入一些积极和快乐的元素。

语言对思想有着直接和肯定的作用。思想创造语言,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但是它对思想同样也有反作用,即使那不是全新的创造至少也是有一定的影响。事实上,语言总是人们思维的起点。所以,如果每次说话前人们都能做到仔细地检查自己想说的内容,那么大家的情绪都会变得平静,并在最后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

另一个静心的有效方法就是每天都为自己留一段用来保持静默的时间。每个人每天都应该坚持留给自己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用来保持彻底的沉静。一个人寻找一块安静的角落,或坐或躺,独处一刻钟,练习静默的艺术。不要和任何人说话,不要写字,不要阅读,也不要想任何东西。让自己的思想犹如游离一般不做任何活动,想象着它是静止的,不动的。一开始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总有思想在你的脑子里蹿动,但是多加练习你就能提高效率。设想你的思想就是一个水容器的平面,看你能让这水面有多平静,是否能做到不泛起一丝涟漪。当你拥有心如止水的能力之后,去倾听那片平静之后的声音,你可以看见它的美丽,你将会发现美丽就在这一切静默背后。

不幸的是,美国人总不擅于此道。大部分美国人总会忘记他们祖先早就明白的道理。静默如同那广阔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可以帮助人们修炼身心。

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这其中或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噪音的干扰。现代生活环境让人们的精神不再如从前一般放松。科学实验表明,我们工作、生活以及休息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嘈杂。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可以适应嘈杂的环境,但事实与想象的情况恰恰相反,人其实并不能真正做到适应物理、精神以及神经系统中的噪音。无论感觉一个声音有多熟悉,人的潜意识都无法完全做到充耳不闻。无论是汽车鸣笛,还是飞机隆隆,或是其他刺耳的噪音,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对在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物理作用力,熟睡的我们不过是没能清楚地感受到罢了。声音会引起肌肉的抽动,并且通过脉动和神经连成一片。这样的肌肉收缩实际上对我们的睡眠质量造成了损害。当这种反应程度足够剧烈时,人就会有在睡梦中自然惊醒的情况发生。

与之相反,安静的环境则能起到治疗、安抚以及促进健康的作用。斯塔·德利说过:“在我认识的人中,无论男女,只要懂得并会运用沉默的力量,基本都没有精神问题的困扰。我自己也曾意识到每当我不能平衡和放松身体时候,痛苦就会跟着冒出来。”斯塔·德利是研究沉默和精神治疗领域的专家,在他看来完全静默所营造出的放松感觉是治疗身心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为现代生活环境所左右,加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这一代人已不再如先人一般容易获得静默。新发明的机器在隆隆作响,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提速,生存的空间越缩越小,大家都在追着时间赛跑。漫步丛林深处,安躺在海滩岸边,驻足于群山之巅或是在海中央从甲板上仰望广阔的宇宙,这一切正在慢慢变得遥不可及。但是,只要有机会去感受这一切,请一定记住那些宁静的画面,将它们随着你的记忆一起带回家,需要时再将它们唤醒,这样你便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回想这旅程中点滴画面,它们会帮你冲淡那些由现实生活造成的盘踞心中的消极情绪。美好的回忆总是能够激发我们内在的快乐。

比如,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正坐在夏威夷皇家宾馆的阳台上。这是一座坐落在檀香山威基海滩边上的世间最美丽的宾馆。从阳台上俯瞰,你可以望见一大片棕榈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徐徐的轻风又送来花香阵阵。岛上两千多株木槿树散布在整个花园之中。从我的窗户外望出去,凤凰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金合欢树明亮耀眼,丛林中一片五彩斑斓,刺槐高高悬起它精巧的白花,满眼的风景如油画一般迷幻。

湛蓝的海洋环抱着岛屿,无边无际的海水延伸直至天的尽头。海浪翻滚,当地居民和游客一起冲浪、划舟,这是怎样迷人的一幅景致啊。坐在房间里,我体验着这一片宁静为我带来的神奇感受。尽管在夏威夷公务繁忙,可这样安宁的情绪一直充实着我的心。当回到纽约,这个与它相距8000多千米的地方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之前所看到的风景是多么美丽,我所留下的回忆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它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每当陷入忙碌和焦急时我就将它拿出来好好回味。田园风光总是离现实生活无比的遥远,可是我们可以选择回忆,回忆那棕榈成行的林子和威基海岸边的层层浪花。

将所有美好的记忆都刻进脑子里,有时间拿出来再在脑中做一次旅行。你会发现放松心情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创造平静的心情,但这需要不断地锻炼,需要用到下面所列出的几个法则。思想总是会对教育和规则做出最快的反应。人可以回忆任何事情,只要他们想去做,但是记忆总是按第一次回忆的情景保存,所以用所有宁静美好的回忆、词语以及意念把自己的思想填满,最终你会有一屋子的回忆,它们都会带你走向安宁,带你重塑自我,重建信念。它会成为你的能量来源。

我曾经和一个朋友在一所很大的孤零零的房子里度过一晚。早晨,我俩在一间非常奇特有趣的房间里用早餐。房间的四壁都画着画,画中是主人幼年时的乡间景致。所有的这些壁画起伏有致,里面有绵延的山峦、幽静的山谷、欢快的小溪、斑驳的日影以及蜿蜒的曲径。和风轻抚绿草,小屋点缀其中,教堂露出它那白色尖尖的塔顶。

吃饭的时候,朋友向我描述了这片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指出了画上各个有趣的地方。然后他对我说:“我经常一个人坐在这房间里,看着这幅画,然后一点一滴地回忆记忆中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有时候我会想起小时候光着脚走过的那条巷子,回忆那细泥土夹在指间的感觉,会想起许多个夏天的午后坐在溪边钓鲑鱼,会想起冬天银装素裹后从山上滑雪一路而下。”

“那儿有个教堂,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去那里了,”他不禁微笑着说,“我会长时间地坐在教堂前的那张长椅上,静静地想那些高尚的人和他们真挚的生活。我可以坐在这里,看着画中的教堂,想着从前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赞美诗,就好像我们依然坐在教堂里。我的父母很早就躺在了教堂旁的那块墓地里,但是在我的意识中,我感觉自己就在他们的墓边,听他们讲述过去的往事。有时我会非常疲惫甚至会非常紧张和压抑,但是只要回到这里一切都会变得不再是问题,我在这里平抚心情,迎接新的生活。这里是我的家,带给我宁静的地方。”

或许我们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壁画,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自己的意识里挂起它们:定格下生命中的那些美好的画面,花点时间想想它们,体会这其中蕴含的意义。无论多忙,无论身上背负多么重要的责任,都请记得做这样的练习。许多人的成功都证明它的效力,它也会对你起积极的作用。简单的方法可以创造平静。

内心的平静十分重要,其中的一个因素需要在这里着重阐述。我经常会发现人们的内心因为某种自我惩罚的机制而无法得到平静,他们因为过去所犯的错而深感惶恐。人总是无法摆脱这种奇怪的思维习惯,总是无法做到原谅自己。

有人一旦犯了错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受到某种惩罚,因而总是等待着惩罚的到来。结果他整日都生活在不安中,终日担心有事会发生。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他会不断地增加工作强度,希望借助努力工作来消除内心的负罪感。有个医生曾经告诉我他处理过许多类似因为负罪感而深受精神压力而几近崩溃的案子,这些人都是寄希望于疯狂的工作来缓解内心的罪恶感,但是病人们自己却不愿意把原因归咎于这样的情绪。“可是,”医生说,“事实上如果这些人能够释放自己心中的负罪感,就根本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如此筋疲力尽。”耶稣基督会帮助人们解脱自己,从而缓解精神压力,并最终走向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