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15天通关特训(2016-2017彩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天

晨读任务:秦汉时期

学习时间:1小时

考点1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

1.定都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功过

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由于分裂造成的混乱局面,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

陈胜吴广起义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大败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典故:破釜沉舟。

考点2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

(1)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之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文景之治

(3)汉武帝:①颁布推恩令:诸侯将王国中部分土地分给无继承权的兄弟,建立侯国,侯国归所在郡管辖,只能衣食租税,无治民权,更无统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加强思想控制:采用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盛世

(4)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如下表)。

(5)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

(6)光武中兴:公元9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考点3 东汉(25—220年)

(1)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激化了社会矛盾,爆发了著名的绿林与赤眉大起义,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死于变民之手,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史称“东汉”。

(2)73年,班超再通西域,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到达波斯湾。

(3)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一。

考点4 秦汉文化与科技

1.史学

(1)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乐府汉赋

(2)班固《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科技

(1)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医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药。

(3)造纸术:西汉时期已有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应用广泛起来。4世纪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8世纪传播到中亚;12世纪传播到欧洲。

3.哲学宗教

(1)王充《论衡》:朴素唯物主义。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物质,物质构成论。

(2)佛教:公元前2年(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公元67年,东汉明帝时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佛教传入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3)道教:东汉时兴起。

真题再现>>>

1.(单选)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在于( )。

A.加强思想控制

B.防止人民反抗

C.禁锢知识分子

D.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答案】D

视频解析

【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由董仲舒提出的,汉武帝颁布推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其根本目的在于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便实现政治上的大统一,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故本题答案为D。

2.(单选)隋文帝在位期间,一方面厉行节俭,一方面努力节省国家及政府的日常开支,所以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史称( )的治世。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答案】B

视频解析

【解析】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开支、废除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使隋朝当时出现了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的“开皇之治”。A项“文景之治”指的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C项“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D项“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盛世。故本题选B。

上午学习任务:历史唯物主义

学习时间:3小时

考点1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一)社会的物质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为了获取物质资料而改造自然的劳动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力量。

(二)社会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是社会的本质。社会历史是自然的历史的过程,人类社会虽然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它又同自然界有本质区别。唯物史观从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出发,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特征,将劳动看作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一把“钥匙”,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1.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以及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要素

社会经济结构

2.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定的客观的经济关系。任何生产关系都是具体的,抽象的一般的生产关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

1.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

社会政治结构

观念上层建筑:是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等,比如哲学、道德、艺术等。政治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的政治结构;观念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的文化结构。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2.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居于核心的地位,对其他要素起着支配作用。

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国家的对内职能是:第一,政治职能,即调整阶级关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第二,经济职能,即组织、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第三,社会职能,即调节社会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将阶级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社会陷于崩溃,同时不断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与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使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第四,文化职能

国家的对外职能是:第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第二,根据本国的利益调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事务。

考点2 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批判抽象的人性论,某些学者把人的本性说成是抽象的、天赋的、不变的,比如中国古代的孟子就认为人性是“善”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是“恶”的。这是完全错误的。“自私”、“善”、“恶”都不是天赋的、抽象的、不变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的本质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在的社会集团不同。

人的本质和价值

一、人的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

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的自然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二、人的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的多少。

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肯定,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人的价值由潜在变成现实,唯一的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人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自我实现的层次,人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但是,他忽视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忽视个人自我实现的社会制约性,把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截然对立起来,这使得他的理论只能是一种童话式的幻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具有一致性,但也有相矛盾的一面。当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自我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公务人员来说,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

真题再现>>>

1.(单选)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 )。

A.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状况

D.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答案】B

视频解析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

2.(单选)经济基础是指(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答案】D

视频解析

【解析】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故本题选择D项。

3.(单选)“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句话体现的是( )。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机械决定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历史目的论观点

【答案】A

视频解析

【解析】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一段话的简要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变革的基本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故这句话体现的是历史唯物论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4.(多选)马克思认为:“人的现实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 )。

A.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不是自然性的

B.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不是不变的

C.人的本质是天生的,不是在实践中获得的

D.人的本性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答案】ABD

视频解析

【解析】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一切社会关系总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则是所有制。”这样,马克思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所有制,即生产关系决定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是社会性的,不是自然性的,A项正确。由于生产关系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所以人的本质也是变化、发展的,B项正确。没有实践,就没有生产关系,因此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获得的,C项错误。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它的具体性体现在社会关系上,D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ABD。

下午学习任务:宏观经济学

学习时间:3小时

考点1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指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主要任务包括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四个方面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分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就越高,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就越大,就越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按比例分配生产要素和社会劳动。

(二)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

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利润的追求会导致大量短期行为的产生,如市场对经济总量及生态环境的调节就软弱无力,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上曾经的经济危机,一定意义上就有着对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迷信的原因。此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还有自发性的缺陷,自发性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另外滞后性也是市场资源配置中很重要的缺陷之一,例如某一种产品的供应量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但是市场不会马上显示出来,还会有一段时间的反应期,期间内生产继续扩大,造成产能过剩,相关企业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

(1)经济手段: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

(2)法律手段:制定和应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活动。

目标与手段

(3)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节经济活动。

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考点2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一)财政收入

(二)财政支出

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1.政府购买

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涉及各种项目,包括购买军需品、警察装备用品、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付给政府雇员的酬金、各种公共工程项目的支出等。

2.政府转移支付

指政府的社会福利等支出,如卫生保健支出、收入保障支出、退伍军人福利、失业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它是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为目的而作的货币性支付。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

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或减少政府税收。增加政府支出的途径是增加公共工程的开支,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对个人的转移支出等。减少政府税收的做法主要是降低税率,废除旧税以及实行免税和退税,以达到扩大总需求的目的。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消极的财政政策)

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政府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包括减少公共工程的开支,减少政府对产品的购买,减少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出等。增加政府税收,包括提高税率,设置新税,可以缩小总需求。

3.中性的财政政策

指让社会总需求保持一个平稳的水平,既不刺激社会总需求,也不抑制社会总需求。

财政政策的手段

考点3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分类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又叫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又叫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变。

三、货币政策工具

利率: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活动,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知识拓展

常考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小结

考点4 宏观经济指标

真题再现>>>

1.(单选)近期股票市场连续大涨,似乎意味着一个新的全民炒股的时代又来了。一般说来,当通货膨胀温和上升时,股市呈现上升趋势;而当通货膨胀率突破一定的临界点之后,则会引发货币政策的紧缩,从而带来股市的下行;直到通货膨胀回落到较低水平乃至发生通货紧缩时,货币政策往往会再度宽松,股市则又将迎来新一轮的上升。由此可见( )。

视频解析

A.提高税率时,股市下跌;降低税率时,股市上涨

B.提高税率时,股市上涨;降低税率时,股市下跌

C.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股票下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降时,股票上涨

D.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股票上涨;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降时,股票下跌

【答案】C

【解析】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者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调整税率属于财政政策,与题干不符,排除A、B项。通常说来,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市场资金趋紧,股市下跌;反之,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股市上涨。故本题选择C。

2.(单选)“速成鸡”事件被曝后,肉鸡产业链一度全线重创。同时,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全线上涨。这一经济现象说明( )。

A.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成反比

B.替代品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

C.互补品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D.供需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D

视频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首先猪肉是鸡肉的替代品,二者不是互补品,所以C项错误。其次,真正影响商品价格的是商品的价值,所以D选项错误。第三由于鸡肉销售受到重创,市场对猪肉等替代品的需求增加,才导致猪肉等商品的价格上涨,所以B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A。

3.(多选)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的目的有( )。

视频解析

A.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C.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答案】ABC

【解析】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D项错误。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A项正确。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相当于向市场收回了基础货币,从而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会造成通货紧缩,抑制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各国政府发行债券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满足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进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偿还旧债本息等方面的资金需要,同时也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手段。C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BC。

4.(多选)下列不计入GDP的是( )。

A.私人建造的住宅

B.从事二手货交易的经纪人提取的佣金

C.政府向失业者提供的救济金

D.国库券利息

【答案】CD

视频解析

【解析】GDP即国内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C项,救济金属于公共转移支出,是非生产性交易。D项,不是最终产品,没有进入市场活动产生价值。

晚自习

选择题。(2题为多选题,其他为单选题)

1.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

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2.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

3.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态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5. “土生土长,仁慈仁爱,育满堂才俊儿孙,倾六十春秋建天下第一村。求真求实,创新创奇,握真理挡风沐雨,代十亿农民书写千年功德经。”吴仁宝用毕生的追求,展示了“一个党员一辈子的为党、为国、为民情怀”。吴仁宝用他的传奇一生告诉我们( )。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B.只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C.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6. 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

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7. 下列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是( )。

A.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

B.收入的平均分配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8.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再贴现率

B.降低央行基准利率

C.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D.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为了获取物质资料而改造自然的劳动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因此本题选择C。

2.ACD [解析]阶级斗争只能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不是一般规律。故本题答案选ACD。

3.A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所以①的说法正确。意识是主观对于客观的反映,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够主观能动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能脱离物质绝对独立,所以②的说法正确,④的说法错误。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这种作用可能是促进的作用,也可能是阻碍的作用,所以③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答案选择A。

4.D [解析]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具体科学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本题中自然科学、逻辑学和语言学都是具体科学,因此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

D选项中法律思想、哲学和宗教都属于意识形态范围,本题选择D。

5.A [解析]价值观就是我们用来判断人世间之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黑白与是非、大小与多少等等的情感体系,它是自我思想的一种外在体现,是它引领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

6.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汽车道德”的出现是由汽车社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故选C。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符合题目唯物史观的选择要求;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和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都在强调社会意识的作用,与题干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观点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7.B [解析]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B项说法本身错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但公平并不代表平均分配。本题应选B。

8.D [解析]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造成纸币购买力降低、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A选项的说法错误: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率降低意味着投放到流通领域的货币增多,会加剧通货膨胀。B选项的说法错误:利率降低会增加企业的贷款数额、促使居民取出存款进行消费,会加剧通货膨胀。C选项的说法错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是政府,而有权决定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只能是全国人大。D选项的说法正确: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预留在央行的现金,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可减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量,从而减少流通的货币总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因此,本题选择D。

睡前口诀

宏观调控四目的,经增物稳就业平。经法行政是手段,财政货币来体现;税收支出是财政,货币三率方向共;领土生产是国内,按人计算是国民;恩尔穷富基尼差,赤字风险靠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