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拒绝谎言,观察出真相(2)
还有一种情况会让人觉得受到了威胁,那就是面对不信任的人,尤其是因为陌生导致的不信任。越是笑靥如花,就越觉得距离遥远。这是因为表情除了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之外,还是一种社交需要。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往往会比做办公室工作的人感觉更累,有时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后连个笑脸都不愿意展露,甚至会说“笑了一天,脸都僵了”。这就是伪装的社交表情,因为不自然,所以会有僵硬的感觉。心理敏感的人有时候会做出“敷衍”的表情,这也是一种伪装的社交表情。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一旦发生,我们必须用“心”去观察。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表情的真假了吗?FBI特工告诉你,永远都不要放弃。面部表情虽然可以通过控制来达到“迷惑”他人的效果,但是只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是会有迹可循,找到辨别真伪的好办法。要判断一个人的表情是否与内心情绪相符合,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可以从外界的环境出发,排除客观因素,比如天气、个人的身体状况、谈话环境是否适宜及双方的关系等。接下来我们可以从主观方面进行排查,如预测谈话内容可能会引起的反应、表情背后的动机、话题有无涉及对方的隐私等,必要时可以参照正常人的反应以及事先对对方性格特点的了解;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不仅是面部表情,还包括着装、肢体动作甚至安静环境下的吞咽频率来分析对方的心境,再结合表情做出判断。总之,只要我们善于结合环境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再辅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就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被你看到的表情所欺骗。
别让身体语言出卖你的秘密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经调查过一起间谍案,探员戴维遇到了这样一种情况:涉案的嫌疑人似乎很配合,主动坦白了自己和此案的关系,但是在问到同谋者时他却拒绝回答,并否定调查人员提到的其他嫌疑人的名字。为了使案情尽快取得突破,戴维选择让另一名同事审问,自己在一旁观察。戴维和同事首先在几张纸上分别写上几位曾经和这名间谍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并让同事拿给他,请他简单地描述一下这几个人。在观察的过程中,戴维突然发现当间谍看到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时,瞳孔迅速地收缩了一下,并很快地轻轻眯了一下眼睛。
很快,戴维拿着间谍有所反应的人的照片,再次对间谍进行审问。当看到照片时,间谍非常惊讶,他认为一定有人出卖了他们,表现得相当气愤。戴维不失时机地确认了他的想法。之后,这名间谍很快就全盘招认了。最后,两名间谍全被捕入狱。
在这起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任何人出卖了这两位间谍,出卖他们的其实是最诚实的身体语言。
在上文中,FBI探员通过观察间谍的身体语言完美破案;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其他人诚实的身体识破谎言。
面对并不年轻的女上司,我们有时会称赞她保养得真好,看起来很年轻;或许还会面带微笑地说出:“您今天的衣服真漂亮。”尽管这并不是事实。难道这就是我们诚实的“身体”吗?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控制人类意识的最高神经中枢是大脑。但是大脑控制不了所有的身体行为,如晚上做梦、幻觉、手心出汗等。
早在1952年,科学家保罗·麦克林提出人类大脑是由三部分,即“爬虫类脑”(脑干)、“哺乳动物类脑”(边缘系统)和“人类大脑”(新皮质)组成。这种说法与我们在生物课本上学到的完全不同,但是它能更好地解释我们最诚实的“身体”。回想一下你所经历过的事情吧:当你遇到一个突如其来的危险时,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呆住还是马上意识到该怎么做?诚实的“身体”只会做出一种反应,那就是呆住不动。也许每个人的反应持续的时间会不一样,但是这个反应过程是一定会有的,因为这是由大脑的边缘系统决定的。
相关研究表明,大脑的边缘系统对周围世界的反应是条件式的,不加任何考虑。它的这种特性决定其对于来自环境中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也是最真实的。这从另外一个侧面验证和补充了人类“无意识”行为的存在。边缘系统是人类大脑中一个从不休息的部位,它一直处于“运行”状态,不仅控制我们的情感,还与我们的“生存”相关。它将外界刺激通过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其他部位,由大脑的其他部位对我们的身体发出指令,这些指令再通过我们的四肢、躯干和面部表情表达出来,由于这些反应不掺杂任何的思考和语言,所以绝对真实。因此,边缘系统也被称为“最诚实的大脑”。
有一天,美国海关工作人员正像往常一样对入境人员进行检查。突然,一名神色紧张、不停流汗的男子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当海关警察走近他想做进一步询问时,他突然拔腿就跑,这更加引起了警官的怀疑。很快,这名男子就被抓获了,海关警察在他的包里搜出了炸药和定时装置。原来这是一名试图炸毁机场的恐怖分子。
当大脑遭受巨大的压力时,我们通常会有头皮发紧,甚至流汗的反应,这是大脑的一种调节方式,而正是这种显现于外的反应出卖了我们内心的紧张和原本隐秘的心理。美国海关警察正是看到了这种诚实的“身体”行为,才成功地阻止了一起爆炸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乘坐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时,也会遇到安检,并且经常会怀疑安检的机器是否真的能测出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然而,无论机器的可靠性有多高,身体是不会说谎的,还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最好。
看过美剧《别对我说谎》(Lie to me)的朋友,一定会对剧中莱特曼博士佩服不已。确实,几乎在每一集中,莱特曼博士都会教我们几招识破谎言的技巧。那么,哪些身体细节最容易透露出真相呢?
1.面部表情。与人交谈时我们总是习惯面对面,这是因为表情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谈话者语言背后更为真实的信息。美国一位作家说过:“人的眼睛所说的话和舌头一样多。”表情也是如此。
眉,五官之首。眉毛不仅统领五官,同时还是心情的晴雨表。高兴时的眉毛是舒张的,同时还会伴随着闪动,即俗话所说的“眉飞色舞”;愤怒或生气时眉毛会向眉心聚拢、打结;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对事物的恐惧;单纯上扬表示惊讶;一高一低表示惊讶和疑问;双眉同时向上挑起则表示欣赏。总之,眉毛所表达的信息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你善于观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窥视一个人内心秘密的绝佳途径。眼睛传达信息主要是通过瞳孔的放大或缩小,眼神的坚定或涣散,还有眨眼的频率快或慢。当你对一件事情漠不关心时,眼神是涣散的,没有聚焦点,突然一个令你感兴趣的事物闯入视野,这时瞳孔会马上聚焦,然后放大,两眼发光。而有心人正是通过捕捉这一信息来读出你内心情绪的变化。此外,观察眨眼的频率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口是心非的途径,说谎的人往往由于要动用更多的脑神经来调配自己所表达的非真实的信息,因此眼睛会受到大脑压力的影响,加快眨眼的频率,当然这仅仅是瞬间的事情。
除了眉毛和眼睛之外,嘴巴和鼻子也很诚实。当你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时,会不自觉地抿嘴,生气的时候则会下嘴唇往外突出,做出噘嘴的动作,尽管有时候只是非常轻微的;鼻子在生气的时候也会用鼻孔外翻来配合眉毛和眼睛一起表达内心的情绪。说谎的时候,鼻子会莫名地发痒,有时会忍不住打喷嚏,有时则会让你不自觉地去摸一下。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种说话习惯,FBI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些细节的。
这并不是面部表情的全部,因为除了鼻子眉毛眼睛和嘴巴之外,我们的面部还有无数的细小肌肉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吗?真正吃惊的表情是不会超过一秒的,如果超过,那一定是假装的;假笑时眼角不会有皱纹,而且表情也是不对称的。事实上,我们面部的皮肤表层布满了纹路,这些纹路都是自然生长的,如果对方的表情是由大脑无意识传达的,那么是可以看到纹路的,除非他做了面部拉皮手术。
2.动作。对于肢体语言不是很丰富的人,无意识的小动作最容易暴露自己的内心。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总是习惯于将手插进自己的裤兜,或是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也许你会觉得他是手无处安放,其实插进裤兜是为了给自己增添安全感,弥补信心的不足,而双手交叉则是一种防卫的姿态,这也许是一种不信任对方的表现;当你面对一个前来推销商品的销售员时,如果他在说话的过程中不断地摩挲双手,你是否会觉得这个人不是很自信,甚至有些心虚,摩挲双手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呢?
还有许多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小动作。比如,单边耸肩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所说的话不自信;说谎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摸脖子,就像摸鼻子一样自然;害怕的时候明明想逃避,脚却动不了,只觉得手心发凉;有时候,我们可以面不改色,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地说出一大篇谎言,然后盯着对方的眼睛,以表达自己的坦然,其实效果适得其反;对过去事实的清晰描述恰恰说明这绝非事实,因为正常情况下,人是不可能对发生过的与己无关的事情存在那么详细的记忆的。
以上所有都会发生在我们周围,也许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因为谎言无处不在。但是请记住,别让身体出卖了自己,如果做不到,请慎用谎言。
嘴巴张合暗藏的玄机
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对于含蓄的中国人而言,仅仅听表面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对方话语的真实意图,还要看嘴巴一张一合间透露出来的其他信息。
FBI探员在多年的办案过程中总结出了人说话时唇部的运动规律。他们发现,正常人在说话的过程中唇部的运动是有节奏的,并且通过说话时唇部的运动节奏可以大体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节奏正常的人一般比较自信,对事情掌控感较强;节奏缓慢的人则缺乏自信或性格懦弱。一个人的唇部动作如果比他平时说话时节奏慢,通常是在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反之,则表示急切地想要掩饰某个错误或不愿被他人发现的缺点。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平时说话唇部节奏比较慢的人,如果突然改变自己的节奏,嘴唇就会因为不协调而发生颤抖。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一个人感到内心不安,想要掩饰某件事情时,这种不安会传递给嘴巴和舌头,从而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唇部的运动节奏推断其性格,也可以通过观察唇部的微小动作来判断其是否说谎,但是有时候我们还需要以语速作为参考,尤其是突然变化的语速。
在FBI曾经破获的一起商场凶杀案中,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平时乐善好施、名声不错的商人,几乎没有人相信他就是凶手。FBI探员在对这位商人进行调查时,让他叙述一下当天的事发经过,一开始商人的表情非常平静,唇部的运动也很有规律,语速比较正常。但当他提到与被害人只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没有很深的交往,在商场只是偶遇时,短暂地沉默了一下。
FBI探员注意到这位商人的嘴唇有点轻微的颤抖,似乎在克制自己的情绪。过了一小会儿,商人重新开始叙述,他提到他们就合作的项目有了不同的意见,之后,商人的语速开始变快,说自己想终止合作,但是被害人不同意,并且还对商人进行语言攻击。说这些话的时候,商人的音量明显提高了,语速变得很快。最终,在FBI探员的引导下,商人承认了自己的犯罪行为。FBI探员在事后的总结中说,如果当时被害人能够根据商人的语速变化发现其情绪的波动,适时停止对商人的语言攻击,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案了。
除了唇部的运动节奏和语速可以让我们感知一个人语言背后的心理变化外,声音特质和音调也有同样的作用。一般而言,儿童的音调比较高,那是因为幼儿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真实情绪,所以音调会随着情绪的波动而拔高。对于成年人而言,突然提高的音量则会被视为是不成熟的表现。通常,声音会表现出人内心情绪的变化,和人的性格息息相关。
音调高亢。发出高亢、尖锐声音的人最容易暴露自己内心的情绪。这种人往往很固执,对事物过于执着而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人际关系较差,有时会有点神经质。但是这类人一般颇富创意和才华,精力也比较旺盛。与之相处,只要不加以反驳,谦逊待之,彼此就能和睦相处。
温和沉稳。这是一种正常状态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具有这种音调的人一般性格比较平和,也容易相处。但是经常顾及周围的情况而压抑自己的情绪,因此一旦爆发起来也很可怕。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很老实,但是固执起来非常坚决,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