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自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宁府。八年,再相,次年复罢。十年(1077)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尚书左仆射,改封荆国公。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外半山园,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崇宁三年(1104),追封舒王。《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自少博极群书,工诗擅文,有《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全宋词》用《彊村丛书》本《临川先生歌曲》增补,凡二十九首。
桂枝香[1]
宋·张炎:“王荆公金陵《桂枝香》词,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词源》)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2],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3],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4]。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5],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桂枝香:词牌名。[2]故国:金陵为六朝旧都,遂称故国。[3]千里澄江似练:喻长江澄碧如缎带。[4]星河鹭起:指长江白鹭洲风物。星河:银河。此喻长江,强调水天一色。[5]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赏析】
黄升在《花庵词选》中将这首词题作“金陵怀古”,为王安石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他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多融入前人诗句而浑化无迹,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于自然风光的情怀。全词情景交融,沉郁悲壮。
千秋岁引[1]
明·杨慎:“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词品》)
别馆寒砧[2],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3]。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
[1]千秋岁引:列入《钦定词谱》,王安石创调。[2]砧(zhēn):捣衣石。[3]“东归”二句:是说秋季燕子归去,大雁南飞。
【赏析】
《千秋岁引》的词调,始见于王安石词。《词律》卷十曰:“此词即《千秋岁》调添、减、摊破自成一体,与《千秋岁》相较,前段第一二句减一字,第三句添一字;后段第一二句各添二字,第三句添一字,前后段第四五句各添二字,结句各减一字,摊破作三字两句,其源实出于《千秋岁》。”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它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意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并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