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背景
网民对信息的胃口非常大。里奇·巴顿认为,这种“不公开信息”代表了巨大商机,问题在于要如何取得这些“不公开信息”。网民想要信息,却非常吝啬“给出”信息,有的是怕自己的身份暴露,有的则是懒惰,有的是认为网络资料众多,不差自己的资料,因此乱填薪水等敏感数据,影响了整个资料数据库。解决办法就是“有舍才有得”(give to get),你需要什么信息,请先提交你的个人信息。
Glassdoor一直想成为全球性的平台,但知道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这样的艰巨任务。扎克伯格一直都是Glassdoor排行榜上的风云人物,他认为,多点式的推广不如让一家用户量极大的公司帮忙推广。这种战略的成功得益于Glassdoor与Facebook的深度合作。
Glassdoor花了两年的时间,成功吸引到它们的第100万名用户,但只用了一年,就拥有第二个100万名用户。猜猜他们的第300万名用户花了多久时间?答案是七天。这就是Glassdoor目前增长的速度。该网站已经拥有超过1 300万名注册用户,在Facebook上则有400 008 500个关系。
多轮融资让Glassdoor的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左右,是2013年12月融资时估值的两倍。谷歌资本是Glassdoor的最新投资方,老虎环球管理公司此前已经对Glassdoor进行了投资。参与Glassdoor最新一轮投资的各方还包括Battery Ventures和Sutter Hill Ventures两家公司。自从2007年首轮融资以来,Glassdoor到目前为止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1.6亿美元。
2015年,Glassdoor已完成了一轮由老虎环球管理公司牵头的5 000万美元融资,其他参与此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Benchmark Capital、Sutter Hill Ventures、Battery Ventures和DAGVentures。
Glassdoor的CEO罗伯特·霍曼(Robert Hohman)表示:“人们需要信息来确定去哪工作,这超越了行业,超越了国界。所有迹象都表明,这是一个非常全球化的需求。”
Glassdoor目前拥有200名员工,预计还将增加100名,并于明年开设首个国际办事处。霍曼拒绝透露该公司的营收数据,但表示“这已经是真正的生意”。
自2007年以来,Glassdoor已完成了到1.6亿美元融资。霍曼表示,该公司未来很可能进行IPO。他表示:“我们正接近可以上市的规模。从一开始,董事长及联合创始人里奇·巴顿就参与了公司设计,他的另一家公司Zillow已经上市。目前我们专注于发展,我们已拥有大量资本。不过IPO可能是下一步合理的选择。”。
Glassdoor称,目前公司的全球注册用户已超过2 700多万名,雇主客户超过2 000多个,包括Groupon、高盛集团、Facebook、雪佛龙、宝洁和Twitter等。Glassdoor所收集的用户评论覆盖了全球190多个国家的34万家公司。
二、创客介绍
创始人之一的里奇·巴顿,是房屋买卖信息网站Zillow的创始人,Zillow将美国每个地区以往只掌握在房屋中介手上的房价公之于众,让所有人都能通过网络查到房价。之所以能公开,主要是靠邻居爆料。他同时创办了另一个法律咨询网站Avvo,这个网站列出了美国所有律师的收费及评价等。此外,他还投资一个网站TheFunded,揭露创投与创业家投资了多少钱。
Glassdoor的团队不会猜用户究竟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和行为,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收集这些用户的行为数据,让数据来做判断。在线招聘行业都是在B2B服务,很少有人站到C的一方考虑问题。垂直招聘网站们在产品形态和交互体验上向C倾斜了一下,就立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网站本质上还是B2B的。
他们要做一家完全站在C的这边、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信息平台。因为他们只相信用户,相信用户产生的数据,相信方法论。
三、案例分析
Glassdoor认为,每个网民都有一份薪水,每个网民都有一份资料。Glassdoor的规则很简单,你想得到别人的薪资信息?没问题,但是,你薪水多少?先给出你自己的,接下来就可以免费取得。不给资料,就算你愿付钱他也不给你。
(一)诱出不公开信息
如何把使用者心中的“其他不公开资料”挖出来?无论是薪水、公司评价,还是面试经验,都善用网友的好奇心,让他贡献自己的私密,以换取其他人的私密,只要是没有这么紧要的私密,长久下来,应是可行的做法。
Glassdoor现在拥有全球300万条关于公司的评论,和来自130个国家18.5万家公司的薪资数据。其中每五个用户中就有一个贡献内容。
Glassdoor刚开始只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公司点评,主要是有关这个公司工作的评价、领导风格、企业文化、薪水福利等;另一个是薪资分享,不只是底薪,还包括花红、佣金、小费等所有能拿到手的收入。
薪水问题一向是职场上的高压线。这也是Glassdoor选择让用户匿名,以放心地填写敏感资料的原因。Glassdoor认为,一条好的点评通常包含了只有员工或求职者才得知的细节或内幕,因此,所有的留言必须来自现任或前任员工过去三年的经验。
与一般长篇大论的点评网站不同,Glassdoor的公司评价都有正反两面,因为Glassdoor认为,一个点评网站要做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评论的内容,而且每一份工作机会对求职者都是极为慎重,希望借两面并陈,让用户自己做出判断。
同时,为了避免垃圾点评,每一条点评都会经过人工审核与润饰,避免不相关的点评,浪费读者的时间,以确保点评的品质,没有出现人身攻击、不雅言辞,甚至敏感信息。
(二)借助社交媒体力量
求职者越来越倾向使用社交媒体的人际网络找工作,而不是像洒网般的大派工作履历。传统的求职网站越来越无法吸引公司想积极争取的两种人才:一是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本科生;二是被动的应征者。这些人大多现在已经有工作,但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也不排斥跳槽的人。
2015年2月,Glassdoor推出了一个名为“Inside Connections”的Facebook应用程序接口(API),用户可以利用他们的Facebook账户注册或登录,同时也能显示你在每个公司都认识哪些人。当然利用Facebook作为推广平台的招聘网站,并不只有Glassdoor一家,提供类似业务的还有BeKnow n和BranchOut等公司,但Glassdoor“Inside Connections”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在于,它们只是借助Facebook的数据来扩大自家内容的传播范围,而不是将其作为关键产品。换言之,用户不仅可以通过Glassdoor查看好友的工作地点,还能够获取该网站的其他内容,包括企业评价、评级、薪水报告、面试问题、招聘启事等。CEO霍曼表示,新用户注册后,会发现该网站很有用,大约有十分之一的用户会为网站贡献内容。
(三)多元化盈利模式
高额广告投入是传统网络招聘的硬伤,盈利模式单一乏力、同质化、低效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一直困扰各大招聘网站。而Glassdoor的收入,主要来自为企业雇主提供多种产品组合,包括打造品牌、招聘广告和分析解决方案,以及定位潜在求职者的工具。Glassdoor认为,该网站的求职者资历通常较深,因此更乐于推广自己的经验,并展示自己给企业带来的利益。
在没有其他国外分公司的情况下,Glassdoor的流量增长了160%,每月的独立访客达1 300万人。且有40%的流量不在美国,而集中在加拿大、印度、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地。它们的收入在过去一年也有175%的增速,收入模式有三种:一是显示广告;二是精准投放招聘信息;三是提供雇主专页定制和竞争对手分析等工具。目前已向800个雇主出售了它们的各种分析工具和服务方案。
这个成果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与Facebook的深度整合,这也促使Glassdoor定下朝国际化扩展的目标。
四、创客商业模式分析
在用户规模、信息量足够大的情况下,Glassdoor深度挖掘信息,提供高价值信息,如薪酬详细分析报告、个人职业规划、面试秘籍等,让用户为这些高价值信息付费,同时也允许用户继续免费浏览普通信息。以下就公司价值战略模式、市场营销模式和盈利收入模式进行分析,如表6-1所示。
表6-1 Glassdoor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五、启示
回顾Glassdoor的9年,其最大的贡献是解决了公司与求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该网站的求职者资历通常较深,因此更乐于推广自己的经验,并展示自己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让求职者有渠道了解过去被视为“机密”的公司排名、薪酬福利、内部情况等信息,同时,也让企业意识到,多让外界了解自己并不是坏事,开始放平姿态去做雇主品牌建设,跟求职者交流。这就是提供平台的理念。
Glassdoor不同于一般的招聘网站,它以职场评价服务见长,类似职场的“大众点评”。主要聚焦于公司点评和薪资分享两个功能。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尽情吐槽一个公司死板的领导层或者频繁加班且福利差的日常,也可以激赏一个公司活泼、轻松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Glassdoor的点评是匿名化的,因此用户可以放心地填写底薪、小费、分红、假期等敏感信息。它的基本功能包括:第一,独特的职业点评网站,将职位列表与数以百万计的用户评论、评级,工资报告相结合。帮助求职者在申请工作之前可以更加了解企业环境、需求、偏好,求职者与招聘者可以有更公开、对等的招聘过程。第二,用户可以用Facebook和“Google+账户”注册或登录,通过导入联系人列表看出你在不同公司认识了哪些人。
Glassdoor的特点是:首先,Glassdoor从内部员工的视角提供外人不能知道信息,以往这些信息也存在,只是大家不愿意或者懒于分享出来,Glassdoor给了用户一个驱动力;其次,在分享平台上,用户不仅给出了公司的评分、不同职位的薪酬等,还分享了面试问题与招聘流程,这样互惠互利的信息互通让招聘更加透明化。美国雇主评价网站Glassdoor近期正在向在线求职和招聘平台转型,并计划开拓全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