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笔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八、放射主任鼻咽癌 同时徒弟患肺癌

同小班的张××同学,也是和我们一起被留校的好学生之一,他被分配在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院放射科,从事X-线放射工作。与我同样,留校生属于教学编制,户口和工资关系及住房等在医学院,工作在附属第二医院。

他对领导安排的这项工作很是不满意,因为他是家族中的独儿子,唯恐从事放射工作之后影响自己的生育能力。

张××拒绝报到和上班,可能有3个多月没去上班,虽然一个季度未上班,工资待遇照常拿。新分配来的医生张××一直未来科室,直可急坏了放射科的尚主任,老主任是该院及学院的专家教授,也是武汉市的学术权威,中南五省放射专业的权威人士,他很喜欢这个留校生做他的徒弟,希望张××来到他的麾下,但张××同学却执意不去,坚持不做放射医生。每天或每2~3天,尚教授就来找他一次,张××看见后就隐藏起来,和60多岁的尚主任搞捉迷藏,老是回避也不是办法。

在尚主任苦口婆心的解释和劝说下才勉强去上班。当时该科很欢迎这位最年轻的小徒弟小字辈。工作中勤勤恳恳,刻苦钻研业务。通过两年的放射工作,专业技术水平很快就上了一个台阶。

当时拍片很困难,每天门诊只有8个病人能拍上X光片,为了能拍腰椎正侧位片,病人或家属就象买猪排骨、猪肉、鲜鱼一样,必须半夜三更去门口排队,前8名才能取到拍X片的指标,笫9名就没有了,我们同学们经常找他开后门拍片,他总是乐意帮助同学和朋友,我们有这样的好同学在放射科也方便多了。

1976年,从事放射科工作两年的张××同学,因咳嗽症状逐渐加重而住院治疗,谁都没有想到,住院后就没能康复出院。

起初一直被认为是左侧肺结核,其理由是:年纪太轻,才二十五六岁,胸穿:黄色透明液体。血沉30mm/h,胸片:左上肺有钙化灶和球形影。

全体放射科教授们重点讨论,研究自己科室的年轻医生的胸片影像学,临床医师们讨论也认为是肺结核可能性大,在观察和试验性治疗的时候,张××的咳嗽进行性加重,以干咳为主,严重时痰中带血,做了多次胸穿,抽胸膜腔液体检查,找癌细胞阴性。当时还没有CT、核磁共振(NRI)、支气管造影,超选择性介入检查等先进设备。

最后才诊断为肺癌,而且已进入晚期,很快就有剧烈头痛,癌细胞已向脑部转移。我去肿瘤科看他时,见他剧烈头痛时双手抓头发撕扯,他那十分痛苦的表情和凄惨情景,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我终身难忘。

张××同学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丢下自己的年轻的妻子(他的妻子也是我们的同学)、女儿,年迈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呐!他病逝后足有10年时间,我经常梦见他,梦见开朗活泼的在工作着,根本不曾想到他英年早逝。

张××同学本人和他的父母亲可能认为,要是坚持下去不到放射科工作可能不会得癌症。

无独有偶,在由尚主任组织的一次全武汉市放射专业讨论张××大夫胸部X线片的会议上,其中有一位专家无意之中看见尚主任的颈部有小指头大小肿块,小肿块当然很显眼。因为他们都是老熟人老同道,所以叫他别大意喽!次日,做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报告为鼻咽癌已转移到颈部。

放射科师徒两人几乎是同一时间患癌症,当时震动很大,不亚于八级地震,“癌症地震”震动了鄂医二院,震动了湖北医学院,震动了湖北省武汉市医院的放射行业。回忆他们,实际上也是在悼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