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想动态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视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社会思想动态研究的理论资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动态是一个整体概念,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群体情绪、行为意向、舆论热点等发展变化的综合体现,既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影响,也反映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还反映了社会成员对现实社会变迁和社会矛盾的思想心理变化过程,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社会思想动态研究的理论依据,也是正确把握社会思想动态的根本所在。

一个社会的思想发展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在当今中国,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根本就是思想理论建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无不在革命实践中与时俱进地提高。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科学性是我们治国安邦的成功之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开辟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纵观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资本主义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也推动人类社会思想走向新的高峰,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人类社会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实现了人类社会思想史上的伟大飞跃,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推进并呈现为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贯穿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社会思想动态主线。

一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研究社会思想动态的科学结晶

当今中国处于世界发生着深刻巨大发展变化的时代,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尊重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国人民,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步变成现实。放眼世界,中华民族是唯一以国家形态同根同文同种存留几千年的民族,这是因为中华文明精神里蕴含深刻的发展智慧,正确引领社会思想动态,顺应人类发展潮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涵。今天,我们党已经带领人民开启了走向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时期。让我们行动起来,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共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梦由心生”,这里如果我们将“梦”解释为“中国梦”,“心”解释为“社会心态”的话,这个词应该理解为“中国梦”是由当今中国的“社会心态”而产生的。那么,当今中国的社会心态是什么?社会心态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社会心态像一面镜子,找出各种心态下的社会心理状况,例如对某一重大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态度、情绪和社会风气。我们又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社会心态呢?改革开放以来,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焦虑浮躁、抱怨冷漠、仇富恨官、群体性怨恨等不健康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呈现复杂多元的形态,给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成为新课题。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中人的心态的一种反映,所以要引导人们的心态,首先要改变社会现实。一是治标,比如说关注这些负面的情绪,舆论引导怎么看待这些问题;二是治本,就是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当然,有些不良的心态实际上也存在,在局部会有,比如说拜金主义、追求虚荣,但这些不是整个社会的主流,是可以引导的,但是整个治本之策在制度层面。当前社会心态的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虽然存在各种不良的社会心态,但是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也昭示中国人民正以一种积极的、自信的、理性的、和谐的心态融入世界大舞台,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接一切挑战。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社会思想动态的科学结晶。任何社会学说,都不是从社会经济的和阶级的条件中自发产生出来的,而是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通过思想家的理论创造而形成的。“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2页。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不仅经过了革命运动的实践检验,而且批判吸收了人类全部的优秀思想成果,解决了时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重大问题,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正因为它适应时代的需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体现了广大人民的追求,它的政治生命力愈来愈强,并在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中不断得到新的证明,获得新的胜利,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实践就是最好的印证。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形成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544页。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当代社会思想动态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当代实践观的基本立场和世界观,是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艰难曲折,不断探索创新,终于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理论和道路,共产党人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突出的表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近代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层出不穷,俄国的列宁就是这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的毛泽东、邓小平也是这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都是在低潮和逆境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为追求真理不畏艰辛,甚至英勇牺牲,为人类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学说,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的伟大变革。这一思想变革使社会思想动态随着历史的演进朝着人类发展的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前进趋势,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地从革命实践中汲取营养,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整个历史长河中社会思想动态的思想指南。

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的意义:其一是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上最进步、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是解放全人类的理论指南;其二是马克思主义是以社会实践为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以服务于社会实践为目的,并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始终同社会实践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因而能够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同时也保持理论本身蓬勃发展的活力;其三是马克思主义把继承性和变革性、革命的批判和理论上的创造、科学的内容和严整而开放的体系融为一体,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否定任何教条主义,不向一切迷信和谬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让步,不向任何反动、保守的势力妥协,遵循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永不停息地向客观真理接近,向自由王国迈进,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不断开辟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学说,预见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不断变革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人类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时代,那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60页。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是当代社会思想动态最重要的思维形式。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想动态起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两者不能混同和互相代替,也不能割裂与绝对对立。唯物辩证法是指导社会思想动态的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辩证思维是指导当代社会思想动态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只有依靠辩证思维,才能为社会思想动态中所发生的社会舆情,为社会心态的时代变迁,为看不见的社会思想到看得见的社会舆情的过渡提供研究领域的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执政党应充分重视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特别是社会思想动态的导向问题,掌握唯物辩证法,做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政党。任何摆脱哲学支配的企图都是徒劳的。不受科学的辩证思维的支配,就必然受某种最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阻碍社会思想动态正确的前进方向,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恩格斯告诫我们,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到惩罚的。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球化背景下思想动态激荡产生的成功典型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仍然在迎接国际国内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占领社会主义阵营在整个世界市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在和平时期,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三位一体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第13页。时至今日,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梦”也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光辉形象。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生存智慧,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当前,中国人民已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1世纪中叶实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解决近30年来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今后十几年、几十年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下关键时期的“转型升级”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从全球现代化的角度来审视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中国思想动态与国际社会思想动态的交流与碰撞正在逐步彰显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处于上升发展的强势状态。国际社会思想的交锋此消彼长,一味地回避退让,保持无语,只能助长错误思潮长驱直入,使群众对自己产生怀疑乃至动摇,长此以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日渐削弱。只有在社会思想动态的发展中保持与当代各种思想的对话、交流和论争,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获得新营养,永葆青春活力,才能真正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言,要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必须助推其实现现代转型。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思想动态之根本所在与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时间里,社会思想动态风起云涌,各种观念、主张相互激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思想动态调整和变革的时期。在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会有相对固定的社会思想,供人们用来评判各种社会思潮的是非对错,并达成一定的社会共识,以参与整个社会的运动;而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思想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固有的社会思想难以适应,且易受到冲击,社会共识难以形成,其参与社会运动的积极功能便会受到影响;接着,固有的社会思想或迟或早会面临调整和变革,直至形成新的相对固定的社会共识。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指导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坚持如下四种方法论原则。

一是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逻辑是隐藏在历史之中的,历史在先,然后才能发现其中的逻辑,才会有二者的统一。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实践层面的“统一”。思想动态的研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逻辑。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社会思想的运动才能适当地表现出来。换言之,作为“研究方法”时,必须以“历史”为先,而用“叙述方法”阐述研究结果时,呈现的便是“逻辑”在先。所以,从实践层面出发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要求人们洞察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发现制约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逻辑。“中国梦”的提出正是从实践层面出发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社会思想动态的杰出范例。

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要求我们关注理论与实际、观念与现实交汇的界面。在社会思想动态出现的每一次运动中,思想动态与社会现实就是须臾不相分离的两个方面,究其原因,它们本是结合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中应运而生的,也印证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统一。

三是坚持“动态”与机理的统一。社会思想动态本身反映社会现实,又与社会现实构成了现实的社会生活整体,所以,辩证统一的整体性原则应该是思想动态研究中的一项根本的方法论原则。社会思想动态研究中的整体性有两个层面:其一是思想动态本身的整体性,因为每一种思想动态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总是隶属于一个思想动态系统的;其二是思想动态所属的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因为思想动态在本质上不是孤立的,它只有在社会发展的动态中才能存在并发挥作用。思想动态描述的不是散在的现象或抽象的概念,而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丰富内容的系统,既有外在的动态学特征,又有内在的规律性。

四是坚持“总体性转化”与“实践性转化”的统一。所谓“总体性转化”,其实就是思想动态系统的转化跟它所属的社会系统的转化的统一,也就是由思想动态与社会结构共同构成的总体性社会的转型。由于这种转化是在实践中发生并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完成的,所以也是一种“实践性转化”。中国经济社会由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的转型升级也正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所做出的“实践性转化”决策。

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指导和正确引领社会思想动态的根本方法

近代以来,各种理论、思潮、主义层出不穷,既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又极大丰富了人类的认识,更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如果我们认为思想动态就是意识形态便会限制我们的视野。正值中国社会处于深刻变化之际,尤其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看不见或者无视决定着社会思想动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背后的运行规律,而认为只是思想家的创造和国家意志,那么,我们不仅会迷惑于社会思想动态的时髦外表,还会失去把握历史演化脉络的真正根据,我们应当辩证地以唯物史观研究的维度去把握。社会思想动态不仅与社会经济生活结合在一起反映时代的变迁,是生成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根基,同时它还蕴含未来发展的契机。所以研究社会思想动态及其内在逻辑和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以谋求均衡、和谐的发展,还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思想动态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便在全球化时代以更宽广的视界谋求思想动态的创新和发展。

正确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的社会思想动态,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动态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当今社会思想动态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是社会思想动态之根本所在的原则,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正是致力于将中国的核心价值和共享价值有机结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党才经受住了各种风险考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当下,国际国内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使不少社会矛盾开始凸显。社会思想动态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发展,正确引领社会思想动态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以新的思想、观点去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想动态的正确发展必须形成科学认识,保持头脑清醒,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社会思想动态是一部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在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辉煌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地发展,胜利地前进,就在于它始终代表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是一个与时俱进、坚持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思想动态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坚持分析社会心态与引导社会舆情相结合,把握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的时代脉搏,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社会思想动态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社会思想动态的发展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思想动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把握社会思想动态之根本,引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想动态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凝聚力量,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努力达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共识。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社会思想动态实践的全过程,要使中国在世界意识形态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软实力,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在弘扬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历史辉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社会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开阔的世界眼光,积极参与到世界各国的思想交锋当中,汲取世界各民族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