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科技部“863”计划和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等重大专项的大力支持,“十五”规划以来,中国累计投入技术研发经费超过8亿元,中国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动力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且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前国内已培育出CATL、比亚迪等国际知名动力电池企业,国内共有动力电池企业140家,数量上远远超出其他国家水平。通过3个五年计划的大力支持,动力电池的材料体系选择呈现多元化,在提升安全性的前提下,寻求动力电池比能量的大幅提升是必然趋势。图1-40为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多元化的变化趋势。

图1-40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多元化的变化趋势

1.动力电池技术研发进展

在混合动力汽车用高功率动力电池领域,正极采用尖晶石锰酸锂和镍钴锰三元材料混合材料,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材料,研发的6A·h锂离子动力电池比能量达到了81W·h/kg,可实现30C充放电,50%SOC条件下输入输出比功率大于4000W/kg,5000次以上的循环寿命(70%剩余容量), -20℃低温条件下充放电性能优越,充放容量大于83%。

在纯电驱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含能量型及能量功率兼顾型两类),主要技术进展如下:

正极采用高电压富锂层状锰酸锂和镍钴锰三元材料混合材料,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材料,研发的25A·h能量型电池比能量达到159.6W·h/kg,比功率达到1101W/kg,常温循环800周时容量保持率为91%;研发的25A·h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比能量达到153.3W·h/kg,比功率达到1498W/kg,常温循环770周时容量保持率为93%。

正极采用磷酸铁锂材料,负极采用天然石墨和硬碳混合材料,研发的50A·h能量型电池比能量达到136.6W·h/kg,比功率达到1101W/kg,常温循环800周时容量保持率为91%;研发的20A·h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比能量达到106.5W·h/kg,比功率达到1119W/kg。

正极采用尖晶石锰酸锂和镍钴锰三元材料混合材料,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材料,研发的25A·h软包装能量型电池比能量达到了162W·h/kg;研发的35A·h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比能量达到了135W·h/kg。

正极采用镍钴锰三元材料,负极采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等材料,开发的10A·h、15A·h、20A·h、28A·h、30A·h、45A·h的动力电池比能量达到180W·h/kg,开发的2.6A·h 18650圆柱形电池比能量达到200W·h/kg。图1-41为国内动力电池技术体系。

图1-41 国内动力电池技术体系

2.动力电池产业化现状

目前我国形成了包括关键原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示范应用、回收利用、生产装备、基础研发等在内的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线逐步从半自动中试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技术过渡。规模化生产的10A·h、20A·h、86A·h、120A·h和200A·h铝合金方形壳体能量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比能量为120~140W·h/kg,规模化生产的5A·h 32650圆柱形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比能量达到了130W·h/kg;规模化生产的35A·h能量功率兼顾型锰酸锂动力电池(混合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比能量达到了135W·h/kg;规模化生产的6.5A·h功率型锰酸锂动力电池(混合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比能量达到了81W·h/kg;规模化生产的2.6A·h能量型三元材料18650圆柱形动力电池的比能量达到了200W·h/kg。

在系统集成技术和能力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采用磷酸铁锂材料的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达到90W·h/kg左右,采用三元材料(18650圆柱形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达到了110W·h/kg,循环寿命超过5年/10万km的质保要求。

目前我国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原地区和京津区域为主的四大动力电池产业化聚集区域。据统计,近100家动力电池企业开展动力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有近100亿产业资金投入,形成近2×1010W·h年产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展显著,有力地支撑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比亚迪、时代新能源、力神、比克、沃特玛、国轩和盟固利等为代表的国内电池企业均在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扩产。图1-42为2017年1—9月国内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出货量情况。

图1-42 2017年1—9月国内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出货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