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好酒的定义,就是又好喝又便宜

我们从前喝日本酒,哪管那么多,有酒精就是。很奇怪,每一瓶都好喝。一点八升的,一下子就喝完。

经济起飞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出现了所谓的“大吟酿”,日本人看到法国红白酒那么值钱,眼红,非制造出贵酒来卖不可。

“大吟酿”为什么身价百倍?主要是因为浪费。有些暴发户酒商,认为米粒的外层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多,影响酒味,就把它削掉。

削掉三十巴仙,剩七十巴仙的叫“纯米酒”,加了酒精的叫“本酿造酒”。

削掉四十巴仙,留六十巴仙的是“特别纯米酒”,加酒精的分别称为“吟酿酒”和“特别本酿造酒”。

削掉一半的,就是“纯米大吟酿酒”,加了酒精的叫“大吟酿”。

有一些传说,米在蒸成饭时发出的香味一下子就消失。日本人发明了一种机器,在米发出蒸气时吹出冷风,把气体凝固,掉落回饭中,这才是“大吟酿”的香。

没亲眼看到。不过,“大吟酿”要冷喝是事实。

总之,我们喝日本酒,最先分别出它是“辛口”还是“甘口”。前者较辣,后者甜。日本人认为经济大好的时候才流行喝辣酒;经济一衰退,人人苦口苦脸,还喝什么“辛口”?当然流行甜的。

辛口和甘口我都喜欢,不呛喉的就是好酒。好酒的定义,和食物一样,应该基于又好喝又便宜,“大吟酿”已失去这资格。

而且所有“吟酿”酒,都是后来才把酒精加进去的,当然没有自然酿出的那么好。

“大吟酿”一瓶七点五升的要卖到一千元港币以上。有些香港人不会喝,还叫餐厅烫热了喝,香味全失。

真正会喝的人,只欣赏未削过的米酿成的所谓“普通酒”,不去碰造作的“大吟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