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0 张冠李戴
1826 年2 月,德国作曲家和指挥家赖西革(Carl Gottlieb Reissiger,1798—1859)在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去伦敦的前夕,把他的几首《光辉舞曲》弹给韦伯听。韦伯特别喜欢其中的第五首(作品26之5),他问赖西革要谱子,赖西革当场就抄了一份给他(谱例6)。
韦伯在伦敦住了不到四个月,就于6月5日夜里因病去世。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这首舞曲,被误认为是他最后的遗作,出版时就加上了《韦伯最后的圆舞曲》的标题,从此风行于欧洲大陆,有时又被称为《韦伯最后的意念》。后来德国钢琴家和作曲家匹克西斯(Johann Peter Picis,1788—1874)以此为主题,写了一首幻想曲,题作《韦伯最后的意念幻想曲》,并送了一份给赖西革,这才发现,这首圆舞曲的作曲者原来是张冠李戴了。

谱例6
德国有一首出现于1844年前的民歌《大学生的生活》,所唱的曲调就是《韦伯最后的圆舞曲》(谱例7)。
不论作为歌曲还是作为钢琴曲,这首圆舞曲的作者一经张冠李戴,至今还是将错就错,大家只知道是韦伯的作品,真正的作者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了。

谱例7

1826年,韦伯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指挥,手里握着一卷纸。(这次音乐会上演出了《魔弹射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