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文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信仰是一个人真正的财富

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梁漱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曾担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教授)

信仰来源于对美好时光的期盼,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每个人都需要信仰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不断突破。信仰不分贵贱高低,没有绝对的概念和标准,只要我们认为值得追求,哪怕是像“夸父追日”那样认定了一个虚无的目标,我们也可以将它视为信仰,为之付出努力。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一生一直都在参加科举,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白发苍苍的时候,才勉强考上“岁贡生”。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在朋友家的私塾做老师。他一边传道授业,一边笔耕不辍,最终创作出一部描写花妖鬼狐、辛辣嘲讽的小说集,也就是著名的《聊斋志异》,此书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之巅。人民艺术家老舍有这样两句诗评价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可见蒲松龄的造诣之高。

在蒲松龄的书房,也就是聊斋的门框上,曾挂着他创作的自勉联一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说明了蒲松龄对出世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信仰。

蒲松龄信奉“学而优则仕”,他一生热衷科举,尽管一直不得功名,却从没有想过放弃。正是一生苦求功名的经历,才有《聊斋志异》这样的奇思妙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批判。

谁都应该拥有信仰。信仰看似来得很容易,实际上一点也不容易。只有内心的渴求激励人不断为之奋斗,它才能转化成为信仰。

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这是对他一生为国、不断革命的真实写照。他是一名战士,毕生都在为革命而奋斗,他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的一生都在为了一个理想而奋斗,这也是他的信仰,那就是“天下为公”。

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号召爱国人士,在香港成立兴中会,孙中山先生当选兴中会理事秘书。该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

这一年,孙中山回到故乡广州,创立农学会,并广征有共同理想的同志,积极准备,定于重阳节发动起义。由于叛徒泄密导致起义失败,孙中山个人也遭到清政府的通缉,不得不逃亡海外。

1900年庚子国变,义和团起义失败,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肆洗劫。孙中山借机联系到当时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希望能允许筹划南方诸省独立,成立类似美国的合众国政府。李鸿章答应了与其会见,但其在日本友人的协助下却发现,这只不过是清廷为了逮捕他而设计的一个陷阱。

同年9月,孙中山号召革命同志在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因为实力弱小不幸失败,孙中山不得不再次逃到日本。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将革命宗旨做了改进,宣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一年,孙中山离开日本,赶往美国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同胞。由于美国当局的排斥,孙中山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经过旧金山致公堂的保释,并为其代聘律师,他这才逃过被交到清政府手里的厄运。

1905年8月,在日本友人内田良平的牵线帮助下,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爱国组织齐聚一堂,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选为同盟会总理,领导爱国同志们发展革命。

1907年5月,孙中山号令余丑等人在潮州黄冈起义,经过六日的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6月,孙中山命邓子瑜在惠州七女湖发动起义,经过十余日,再次失败告终。

同年7月,孙中山经过越南赶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又一次失败。更糟糕的是,这个时候孙中山被法国当局告知拒绝他入境。直到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才得以回到这个自己深爱着的国家。

孙中山先生一生历尽艰辛,辗转飘零。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各地纷纷响应,最终推翻清政府,成立“中华民国”。

正是孙中山爱国救国的信仰,才让他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他是一名伟大的爱国战士。说古论今,坚守信仰才是有志之士的成功之道。毋庸赘言,信仰的力量就是人生的最大财富。

大作家巴金曾经说过:“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战士的信仰是对保家卫国、保护亲人的追求,是对战争胜利、永不打仗的渴望。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名战士,只不过我们的战场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家庭和睦、美满,工作顺利、职位高升,这些都可能是我们的战斗目标,我们必须一直为之奋斗。我们要靠着我们追求幸福、追求成功、追求美好人生的信仰,作为我们战斗的动力,鼓舞着我们不断奋斗。

总之,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信仰和信念的力量。你追求圆满,你的动力便从这份信仰中不觉产生;你追求美好的生活,那么这份动力就从对美好生活的信仰中飘然而来。信仰的力量无法强求,却总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信仰的力量无形无状,却又充满生命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