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销到推销:铁桶换塑胶
跳槽塑胶业,业绩依旧斐然。这一次“跳槽”,李嘉诚是被万和塑胶裤带公司“挖”过去的。而说服李嘉诚的,不是对方的口才,而是李嘉诚那“慧眼识珠”的见识。塑胶公司的老板十分看重已经小有名气的李嘉诚,“如果能把李嘉诚给我请来,我敢保证咱们厂的塑料裤带的销量肯定会成倍翻番。”
1949年,李嘉诚走进位于尖沙咀的万和塑胶裤带有限公司,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临靠香港外港海域。
而事实上促使李嘉诚下定决心的,是一份杂志。因为他从长期阅读的英文书刊最近一版中发现,有一些版块正在介绍新知识——最新化工产品和塑料制品,这是在1948年的香港,尚属大多数市民还未充分认识到的全新领域啊。这本杂志预言说,在不久的将来塑料制品很可能代替一切铁制品。这让李嘉诚眼前一亮,他敏感地意识到,塑料品一定会大卖的。
这里有一段资料,能十分清楚地说明: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从欧美输入的塑胶料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虽然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趋赶时髦的人们所忽略。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进入塑胶公司,李嘉诚立刻有一种踌躇满志的情怀。因为公司总经理王东山一下子便把自己公司的8名出色老销售员全部交给李嘉诚,让他做总指挥。
然而,销售“领班”并不是那么好当的。由于塑料产品在香港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很多人对它还不了解,要推销出去并不容易。同时,那8个推销员已经是老销售员了,业绩不错,自己若要在短时间超过他们,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李嘉诚成功推销术◇
当今世界很多杰出的企业家都从事过推销工作,李嘉诚无疑是一位推销有术的成功企业家,在他看来,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必须勤奋、自信且头脑灵活。
但有人说,李嘉诚是一个冒险者。李嘉诚说,我冒险,但不盲目。的确,每当困境来临时,他总能在岌岌可危中杀出一条路来,直上琼天。
据《李嘉诚家族全传》中描述,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有一次,李嘉诚在推销公司的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时,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然而李嘉诚并不气馁,他继续他的行程。突然,李嘉诚看到清洁工正在一家公司门前打扫卫生,就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效果果然如预期一样,引来了职员观看,赞不绝口。于是,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目的了,卖出去了好几个塑料洒水器。让产品自己说话,这比一个推销员夸夸其谈地讲产品的用途、优点,可信得多。
然而,大部分时间里,这样的忙碌收效甚微。李嘉诚知道,短时间的赶上与超越必须依靠客户的大量批发。一旦打开批发行的门槛,便能延续在五金厂的辉煌业绩,甚至更辉煌。于是,李嘉诚想到了九龙最大的商货批发行——九龙太平洋商行。
同上次一样,商行老板青睐从欧洲国家或新加坡等国进货。虽然货价较高,但是老板认为外国的塑胶产品质量过关。只不过,这一次所不同的是,李嘉诚并没有打动老板,“你可以走了,因为我们商行和外国的订单是不会因为你们公司而修改的。”
狼狈中退出,李嘉诚感到十分沮丧,而连续数日的毫无所获也让公司及员工怀疑李嘉诚是不是徒有虚名。李嘉诚更加焦虑了。这时,李嘉诚的远见、勤奋与坚忍帮助了他。他突然想起了在他拜访商行老板时,旁边那个哭闹要看赛马的小孩子。经打听,原来是那位老板的宝贝儿子,因为爸爸太忙,儿子被冷落了。于是,“曲径通幽”的妙招来了。
李嘉诚开始忙碌了,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一个活泼的小男孩。两个人一大一小经常出现在赛马场观看惊险的比赛。小男孩高兴得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经过一个多月的交往,老板儿子已把李嘉诚当成老朋友了。当老板知道李嘉诚默默做的一切后,不由得感动了。后来,李嘉诚又把公司生产的造型精美的塑料喷壶带进了老板的视线,这让老板终于下定了决心。当天上午,老板便派人把一份数额相当可观的订货单主动送到了万和塑胶公司。
李嘉诚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战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他在这家塑胶公司的地位。李嘉诚以慢功软化强手的营销策略也渐渐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