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常考题、难题精讲及新题型预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熟识对策题

了解对策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策。对策又叫对册,而这个对册是古代的取士考试——这种考试是针对政事、经义等设问,然后要应试者来回答,也就是说目前所用的对策这个词语就是从古代的“对册”延续而来。由此也可以知道对策与公务员考试本身的亲密性。当然今义的对策是由古义引申而来,是指对付的办法或策略。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对策题的定义就应该非常明确:对策题就是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措施或者策略的这样一种题目。

对策题与概括题、文章论述题是申论的三大传统题型,但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变化与发展,国考中常规对策题的比重有所降低,甚至有退出舞台的趋势;而大部分地方省考还是坚持在考常规对策题。其实对策题的整体比重并没有降低,只是拓展出许多新的对策题型,例如国考这几年比较青睐的启示类对策题。

一、对策题之必考题目——提对策题

提对策题是指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或方案的题目。这里需要区分下思路与方案。思路的答案应该有先后顺序,而方案的答案对顺序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提对策题常见的提问形式主要是“根据以上情况提出对策建议”、“提出解决方案”和“谈谈怎样提高……”等。例如:

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000年国考《申论》第二题

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要求: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300字。

——2010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二题

这两道题都是提对策题的典型题目,第一题是2000年国考真题,要求提出解决材料中反映问题的方案;第二题是2010年国考真题,要求提出解决“宜居城市”中问题的建议。由这两道题可以发现,提对策题的题干一般会要求针对某个问题提出方案、对策、建议等,同时题干的要求还会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这种表可行性的词语。这是对策题的第一种题型,也是最为基础的题型。

二、对策题评分标准

对策题在整个申论考试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所有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都想要彻底征服对策题。那怎样来判定考生是否征服了对策题呢?那就得以“答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因此需要来介绍一下申论对策题的作答要求。

(一)方向准确

方向准确是指考生提出的对策针对的是题目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这包含两方面:一是对策解决的必须是题目提出的问题,符合题目要求;二是对策不违背材料的倾向。换句话说,方向准确就是看对策和问题是否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彼此之间互相匹配。

专家点拨

注意事项:

1.符合题目要求是指对策针对的是题目所要求的问题,至于是否是材料的主要问题不在考虑之内。

2.不违背材料倾向是指不能与命题老师的关于解决该问题的倾向相反。例如关于反腐败,材料的倾向是加强监管和自身素质建设,而考生提出“高薪养廉”这样的对策就与材料的倾向相反,不具备针对性。

(二)内容可行

内容可行是指对策应该是可以实施的,不是漫天瞎想的,必须符合国情,能够切实操作。这里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可行、政治可行以及法律可行。经济可行是指提出的对策符合目前的经济条件,且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合理,投入成本我们可以接受。例如汉字修订这样的举措,投入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对策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样的对策就不符合经济可行的条件。政治可行是指提出的对策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可行是指提出的对策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提出的对策涉及的实施主体,责任明确。这里包含四种情况:一是题目没有明确限定身份的,默认为政府,也就是从政府或公务员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个人或部分团体。二是题目中明确限定身份的,必须符合题目中的身份要求,权利与责任对等,不能出现越位、越权的现象。三是在具体的对策阐述中,实施的主体必须明确,即写明由哪个部门开展某项工作。四是在具体的对策阐述中,实施的客体必须明确,即写明对策接受方是谁。

(四)考虑全面

考虑全面是指提出的对策要全面考虑利益涉及方,不能只考虑一方的利益而忽视了另一方;要全面考虑现在和未来,不能只顾现在,不顾未来;要全面考虑整体要求,不能只顾解决局部问题,而损害了整体的目标和利益。例如,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你提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然后你只说要加大投入,从硬件上来保证农村教育发展,但是另外一手却没有,这样的措施就是典型的不全面。

(五)阐述清楚

阐述清楚主要是从语言表达方面来看,要求语言表达清晰明了,全面准确,客观中立,逻辑严谨。每一条对策之间彼此独立,不存在交叉重合的现象。阐述清楚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三个“性”——逻辑性、独立性和主观性。逻辑性就是看对策是否存在逻辑问题,也就是看对策表述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存在说法太绝对或者以偏赅全等明显的逻辑漏洞。例如,针对我国的农村教育问题,题干的对策说:只要加大处罚力度,就能够遏制醉酒驾车。这种说法就明显太过绝对,存在逻辑性的错误。独立性就是看对策的表述是否是独立的、明确的,是否存在歧义或表意不明的情况。判断对策的独立性,可以用在言语理解中找语病的方法。最后就是要看对策是否具有主观性,判断对策的表述是否存在明显的主观情绪,例如偏激的言论扭曲对策的合理性等。以上就是“阐述清楚”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