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 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分析

2013—2014年,伴随着欧债危机渐趋缓和,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国际直接投资乐观情绪回归。根据UNCTAD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库的资料,在经历了2012年的低落后,2013年全球各类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全部上扬。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大幅增加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流出量)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UNCTAD专家詹小宁表示,如果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大幅增长的趋势持续下去,那么一到两年内,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出量或将超越流入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获得市场、资源、技术的动机不断增强,海外投资额大幅增长。从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双双实现连续11年增长。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蝉联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投资存量世界排名较2012年前进两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投资大国。

(一)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共计1078.4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延续了多年来的增长趋势,较2012年增长22.82%,增速较2012年提高5.2个百分点,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再度蝉联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见图2—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卓越,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强劲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各国都在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扩大投资规模,迫切希望吸收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从而给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外在机遇。

图2—1 2009—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由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到。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构成中,新增股本投资为307.3亿美元,占28.5%;利润再投资为383.2亿美元,占35.5%;其他投资为387.9亿美元,占36.0%(见图2—2)。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3页。本章后文未经标注的数据均引自各年度统计公报。利润再投资占比显著上升,这得益于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经验日渐丰富,加之全球商业环境转好,使得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利润再投资增加。2013年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4268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4.5%,境内投资者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为4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其中,进口总额为3078亿美元,同比增长4.6%;出口总额为1089亿美元,同比增长38%。

图2—2 2009—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构成情况

资料来源:由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到。

2013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9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3%。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51亿美元。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继2012年反转式跃升后,保持上扬走势,同比上升50%,远超2013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9.3%的增速,所占比重稳步上升,其中,货币金融服务类(原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74.8亿美元,占金融类投资流量的49.5%。

图2—3 2007—2014年中国金融类和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统计

资料来源:由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到。

根据商务部2015年1月26日公布的《201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简明统计》,2014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上扬走势,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9亿美元(见图2—3),同比增长10.94%;其中,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为860.9亿美元,占比83.7%,利润再投资为168亿美元,占比16.3%。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存量达6463亿美元。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2015年中国有望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水岭”,迈入资本净流出国的行列。

(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速略有放缓

由图2—4可知,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计6604.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4.2%,与2012年25.2%的增速相比,2013年存量增速略有放缓。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全球排名第11位,较2012年前进两位。至2013年年底,中国共有15300家境内投资企业在全球184个国家(地区)设立了25413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东道国数量较2012年增加5个,2013年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3万亿美元。

图2—4 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由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到。

从表2—1可知,分类别来看,2013年年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5434亿美元,占总存量的82.3%;非金融类境外企业资产总额为1.66万亿美元,占境外企业资产总额的55.7%。

表2—1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分类构成情况

资料来源:《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170.8亿美元,占总存量的17.73%,其中货币金融服务类(原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709.2亿美元,占60.6%;保险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74.7亿美元,占6.4%;资本市场服务(原证券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43.1亿美元,占3.7%;其他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343.8亿美元,占29.4%。金融类境外企业资产总额为1.32万亿美元,占境外企业资产总额的44.3%。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分析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共有1.53万家境内投资企业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境内投资企业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情况表明,有限责任公司仍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共有10116家,占比66.1%;私营企业共有1282家,占比约8.4%;国有企业为1232家,占比约8.0%;股份有限公司1081家,占比7.1%;股份合作企业469家,占比3.1%;其余依次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企业,集体经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见图2—5)。同2012年相比,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继续下降,私营企业所占的比重则大幅增加,私营企业投资者数量首次超越国有企业上升至第二位,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图2—5 2013年年末境内投资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的构成

资料来源:《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一)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私营企业大放异彩

按工商登记注册类型对投资主体分类,2013年,有限责任公司依旧是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最活跃的群体;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延续下降趋势,流量占比降至四成,投资者数量下降至第三位;私营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活动大幅增加,私营企业投资者数量首次超越国有企业上升至第二位。

从投资者数量上看,2013年年末,1.53万家境内投资企业中,国有企业为1232家,占比约8%,较2012年下降1.1%,跌至第三位。私营企业大放异彩,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排至第二位,占比8.4%。

从投资流量上看,2013年,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927.4亿美元流量中,国有企业投资规模延续前两年的下降趋势,占比降至四成,占43.9%;有限责任公司占42.2%;股份有限公司占6.2%;股份合作企业占2.2%;私营企业占2%;外商投资企业占1.3%;其他企业占2.2%。

根据图2—6,从投资存量上看,2013年年末,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5434亿美元存量中,国有企业仍旧占据着半壁江山,占比55.2%。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占比44.8%,较2012年提升了4.6个百分点,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30.8%,股份有限公司占7.5%,私营企业占2.2%,股份合作企业占2%,外商投资企业占1.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4%,集体经营企业占0.1%,其他企业占0.6%。

图2—6 2006—2013年中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私营企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推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导致国有企业向外扩张的步伐有所停滞;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私营企业的活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近年来,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预计未来私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的占比将继续上升。

(二)中央企业对外投资止跌回升,地方企业对外投资稳步增长

如果按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对投资主体进行分类,那么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2012年经历七年来首次下跌后,在2013年止跌回升,增速创五年内新高;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增速较2012年略有下滑。

从投资企业数量上看,2013年年末,1.53万家境内投资企业中,中央企业及单位仅占3.5%,地方企业占到96.5%。境内投资企业数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辽宁、湖南、黑龙江、北京,来自前十位省区市的投资企业共占到境内投资企业总数的77.5%。广东省的投资企业数量最多,占19.8%;第二是浙江省,占14.6%;江苏省位列第三,占10.9%。超过半数的私营企业来自广东、浙江、江苏三省。

从投资流量上看,2013年,中央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563.25亿美元,在经历2012年的下跌后,止跌回升,同比上涨29.4%,增速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突破20%,创五年内新高,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60.7%。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4.15亿美元,同比增长6.5%,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39.3%。其中,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依次是广东、山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天津、福建、河北,合计为268.81亿美元,占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流量的73.8%,北京、天津、河北分别实现了144.5%、66%、60.5%的高速增长。

从投资存量上看,2013年年末,中央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3785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69.7%。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649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30.3%,广东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省份,其后依次为上海、山东、北京、江苏、浙江等。

(三)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不均衡,东西差距进一步扩大

根据表2—2,从地方企业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区域分布来看,2013年,西部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经历了2012年的爆发式增长后,骤然大幅下滑,同比下降33.9%,占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较2012年下降了6.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较2012年有小幅增长,东部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同比上升14.8%,占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较2012年增加了5.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同比上升9.6%,占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较2012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一升一降相逆的走势,使得东、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东强西弱”的格局进一步明显。

表2—2 2012—2013年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区域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到。

2012年,西部地区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以88.4%的增长率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得益于个别西部省份的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异常活跃,例如,西部地区的青海省以639.9%的增幅荣膺增长冠军。2013年,当这些偶然性、个别性的增长不复存在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东强西弱”的格局再次显现出来。

从图2—7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区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东强西弱”是我国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长久以来的一个趋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早、较快,民营经济活跃,加之东部沿海地区在地缘上的优势,对外沟通便利,因而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也更为活跃。至2013年年末,在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49亿美元的存量中,东部地区企业为1307.5亿美元,占比79.3%;中部地区企业为147.6亿美元,占比9%;西部地区企业为193.9亿美元,占比11.7%。未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落地效果的逐渐显现、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强西弱”的格局将有望得到改变。

图2—7 2013年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区域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