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现代混合经济
一、概念题
1.市场、市场机制(market,market mechanism)
答:(1)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劳务和资产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它既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地点,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一种市场机制。
(2)市场机制是市场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具体的说,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行为所决定的供给、由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需求,以及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整个经济体制顺利运行,并达到均衡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主要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在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构成经济运行的中心。价格作为最敏感的市场信号,通过它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润和效用的影响,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那样调节着他们的经济行为。每一种商品和劳务都有价格,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和需求的变动。生产者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由生产者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据产品及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以及其产量、产品价格及要素投入的均衡点来决定。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构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市场机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完全的发挥,使整个经济处于最有效率的状态:厂商获得最大利润并且不存在过剩生产能力;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其效用达到最大化。
2.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markets for goods and f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答:(1)狭义的产品市场是指商品经济,即商品买卖和交换的行为以及围绕具有竞争关系的商品所建立的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生产要素市场是指生产要素作为商品所进行的一切交换(买卖)活动,以及用商品交易方式把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联系起来的一种经济关系。
在一国经济中,生产要素市场在许多方面同商品市场的情况是一样的。供求理论和边际分析既适用于对商品市场的分析,也适用于对要素市场的分析。所不同的是,在商品市场上,厂商是商品的供给者,居民是商品的需求者;但在要素市场上,厂商是要素的需求者,居民是要素的供给者。厂商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支付的价格,构成厂商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成为居民的收入。
生产要素在教材中被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种,其所有者分别为土地所有者、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他们的报酬分别为地租、工资和利息。要素的价格是由供求力量决定的,不过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取决于利用该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而要素的供给则由生产成本所决定。另外,劳动要素的价格水平还要受到社会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3.价格信号(prices as signals)
答:价格信号是指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引导所发挥的一种信号作用。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资源在社会上的流动与变化,主要由市场价格来调节。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哪一个部门的价格上升了,资源就会较多地流入该部门;反过来,哪个部门的价格下降,那个部门原有的资源就会流出来,流到商品价格高、利润大的部门中去。在价格信号发挥作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资源的流动在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经常交织地发生,促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调整及合理分配。②价格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也发挥信号作用。价格水平的变化,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动。在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提高就会限制人们对这种商品的消费;反之,某种商品价格降低,就会刺激人们对这种商品的消费。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引起人们的消费方向与结构的变化。同时,较高的价格会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会抑制生产。
4.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答:市场均衡是指在市场上,市场供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是指仅仅考虑所分析的商品市场或经济体系内某一局部因素的影响时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它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它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
(2)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5.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perfect and imperfect competition)
答:(1)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②产品同质。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③要素自由流动。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④信息充分。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作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2)不完全竞争是相对于理想化的完全竞争而言的一类市场结构,市场中的企业或个人不像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都是价格接受者,而是对产品市场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其产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该企业就属于“不完全竞争者”;当个别出售者具有一定程度控制某一行业的产品价格的能力时,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
(注:一定程度控制力并不意味他们具有全部的价格决定权,决定价格的自由度在不同行业中存在差异,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并不排除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因为厂商之间常会相互竞争以增加自己的市场力量。)萨缪尔森认为,不完全竞争将导致经济的低效率,其经济成本主要表现为:价格提高和产出不足。
6.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Adam Smith’s invisible-hand doctrine)
答: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对社会资源的自发调节机制。在理性人和完全信息的假设前提下,“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时刻在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7.专业化和劳动分工(specializa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r)
答:专业化是指让个人或国家各自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一种(或一系列)任务——从而使每个人和每个国家都能够发挥其特殊技能和资源优势的做法。专业化的劳动分工能够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劳动分工是指将生产划分成许多细小的专业化步骤或任务,每一个人单独完成其中的某一个步骤而非全部。
8.货币(money)
答: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交换媒介,即购买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现金和支票。在本书中,货币还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便利交换的润滑剂,只有人们信任并接受货币作为物品和债务的支付手段时,交换才能顺利进行。货币的使用,允许人们用其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去大量交换他人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9.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factors of production (land,labor,capital)]
答: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和条件。教材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类。其中,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是生产过程中大自然所赋予的礼物;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时间和精力(脑力和体力的总和);资本是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这种耐用品即资本品或投资品。
10.资本、私人财产与产权(capital,private property,and property rights)
答:(1)资本是三大基本生产要素之一,指生产出来的要素,即由经济过程产出的耐用的投入品。资本在本质上意味着时间的耗费和间接的生产手段。
(2)私人财产是指社会居民通过合法途径和手段获取的各种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储蓄、生活和生产资料,以及依法归私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及其他财产。
(3)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即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主要归私人拥有,即多数属于私人财产;因此,产权赋予资本所有者使用、交换、装修、挖掘、钻探和利用其资本品的权利。
11.效率、公平、稳定(efficiency,equity,stability)
答:效率、公平和稳定是政府发挥其经济职能、进行财政支出的目标和原则。
(1)效率原则是指政府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由于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全,不能有效提供全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因而不得不要求政府以其权威来对资源配置加以调节和管理。
(2)公平原则是指政府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的分配取决于财产所有权和财富积累的分布状况,而收入的分配则取决于能力、职业训练和这些技能的市场价格。如果单纯依赖市场,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就要求进行社会的再分配,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
(3)稳定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体系无法有效协调其自身的所有活动使之达到平衡,会出现经济周期的兴衰更迭、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现象。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措施进行调节,通过财政支出规模、结构的变化来调节经济,引导经济运行,使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12.非效率:垄断和外部性(inefficiency:monopoly and externalities)
答:(1)垄断是不完全竞争的极端形式,指市场中单一的出售者控制某一产业的情形。这个单一出售者即为垄断者,为其所在产业的惟一生产者,同时,没有任何其他产业能够生产出相似的替代品。此时,垄断企业的产出即为整个市场的供给,该企业的任何产出决策都会影响市场价格。与完全竞争的情况不一样,垄断企业不再是价格接受者,在需求一定的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格在一定的范围内由垄断者决定。垄断形成的条件是:在这个市场上只有惟一的出售者,对这个出售者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没有直接的替代物;该市场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竞争,任何其他厂商都不能进入这一行业。在完全垄断的条件下,平衡情况下的生产不是在最低的平均成本下保持均衡,因而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在保持长期的均衡生产时,需求价格远远高于最低的平均成本,因为价格较高,有损消费者的利益。
(2)外部性也称为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的经济行为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注:教材中特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收益。)外部性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或付出相应的成本,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正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影响;而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负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正外部性效果与负外部性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将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13.市场机制下的收入不平等(inequity of incomes under markets)
答:市场机制下的收入不平等是指由市场经济规律作用而产生的收入差距。市场经济注重效率,劳动作为三大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其报酬由市场规律决定,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以及要素对生产的贡献。尽管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规律和竞争机制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但是,这种平等对于能力不同的人来说,结果却是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为由此而产生的人们收入的不平等。同时,这种市场机制下的收入不平等又是与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联系在一起的。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差别是市场运动、市场竞争存在的条件。有竞争才有效率,劳动生产率是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的。可见,不平等或差别的存在对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差别的收入分配又存在上下两条界限,上限是差别过小,下限是差别过大。效率得以发挥的差别必须保持在上下限以内。如果突破上限,差别过小,向完全平等靠拢,就会产生损害效率的绝对平均主义;而如果突破下限,差别过大,向绝对不平等发展,就会使社会上贫富分化严重,少数人极富有,而大多数人极贫穷,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无法保证,这同样会损害效率。所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平等,但却不是指收入的绝对平等。
1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答: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两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政府能够影响总支出水平、增长率与产出水平、就业率与失业率、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①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缩减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②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其他利率敏感性的支出,最终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劝告等。使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15.稳定和增长(stabilization and growth)
答:稳定是指系统某一状态的持续出现。经济稳定是指社会经济总量和结构的短期均衡,此时,通货膨胀得以治理,物价水平从高位下落并稳定在较低水平,经济增长速度不再进一步下滑,主要经济问题趋于缓解。
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总产出(包括商品和劳务)的增加或人均产出水平的提高。
二、问答题与计算题
1.国民产出构成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在有些场合下,存在“消费者主权”,即消费者根据个人偏好和市场价格决定如何花费自己的收入。在另一些场合下,由立法机构的政治选择对上述问题进行决策。考虑以下几个例子:运输、教育、警察、能源使用效率、医疗保健范围和电视广告。对每一种情况,说明其配置是取决于消费者主权还是政治决策。你是否希望改变其中任何一种情况下的配置方法呢?
答: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构成了国民产出总量,它反映了该国的生产水平,可由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或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等多个指标进行衡量。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是构成国民产出的决定因素。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资源配置最终由消费者选择与政府指令或激励计划的结合共同决定。以上任何一种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方法都不可能单独取决于消费者主权或政治决策。
由于上述这些例子都涉及公共服务,属于准公共物品,因此其配置不能完全由市场上个人决策来决定,需要政府参与提供。所以,这些产品与服务的配置方法不需要改变。
2.当一种物品十分有限时,必须采取某种办法配给该稀缺品。例如,拍卖、发票证、“先来先得”等。试说明每一种办法的利弊?详细解释市场机制在何种意义上“配给”了稀缺的物品和劳务。
答:拍卖虽然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需求,富有效率,但是拍卖并不总是实际可行的;发票证虽然兼顾到多数人的利益,但却人为降低了价格水平;“先来先得”虽然符合机会平等的原则,但却造成排队等候的高额机会成本。市场机制将产品“配给”给那些能够承担得起的消费者,在这种意义上,市场机制成功“配给”了稀缺的物品和劳务。
3.本章讨论了许多“市场不灵”的情况。在这些场合,“看不见的手”根本不灵。我们还说明了政府的职能。是否也可能存在“政府不灵”,即政府矫正市场不灵的努力甚至会导致比市场不灵更糟的后果?考虑几个政府不灵的例子。你能设想一种政府不灵非常严重,以至于生活在市场不灵中要比政府出面去加以纠正更好的情况吗?
答:存在“政府不灵”的可能性。
实际中存在许多潜在的“政府不灵”,如:目前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温州炒煤团的出现、保健品的过度包装问题等。美国对有子女家庭的补助计划(AFDC)就是一种严重“政府不灵”的表现,目前美国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人数远远多于其他工业化国家,可见,或许生活在“市场不灵”中要比政府出面干预情况更好。
4.分析下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情况:空气污染管制,穷人收入补偿,对电话垄断进行价格管制。就每一种情况回答:(1)解释市场不灵;(2)讨论政府对该问题的干预;(3)解释为什么政府不灵(见问题3中的定义)可能是因政府干预而起。
答:(1)市场不灵也称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劳务,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调节人们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成本或利益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支付或补偿的情况;②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研究、气象预报等;③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④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⑤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等。
在本题中,污染是由于其有害公众,具有负的外部影响,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进行污染管制;政府对穷人的收入补偿是对由于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而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的纠正;对电话垄断进行价格管制是对由于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进行的纠正。
(2)由于污染存在负的外部影响,政府对污染进行管制、限制污染的“产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平的收入分配,因此需要政府制定国民收入再分配计划,对穷人进行收入补偿,以保证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电话行业垄断造成产量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有效率的产出,而价格高于厂商边际成本,从而造成生产的无效率和分配的无效率,因此,需要政府对垄断进行管制。
(3)“政府不灵”即政府矫正市场不灵的努力甚至会导致比市场不灵更糟的后果。
①对于污染等外部性问题,政府主要采取设置准入、制定标准和收费等方式进行管制。多数情况下,生产者通过付费的方式将排放物(比如污水、废气等)交由专门的治污企业来治理,此时,污染排放量成为治污企业的市场需求量。如果政府执法不严,使得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就会使生产者直接向社会排放,实际上鼓励了企业的污染行为,使治污企业的需求不足,出现规模不经济。
②对穷人的收入补偿的政策设计初衷并未实现或者只是部分地实现,表明收入补偿是政府失灵的表现。一方面是政府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但另一方面预先设定的受惠对象并未获得应有的收益,甚至出现与政策设计初衷相悖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不完全信息:将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获得完全的、真实的信息对政府来说不仅十分困难,而且也不大可能。比如将应该获得福利资助的人与那些不应该获得福利资助的人区别开来,就是一件让政府大伤脑筋的事。
b.激励与委托代理难题:作为委托人的公民不能有效抑制代理人机会主义,确保其代表公民利益而不牟取自己的特殊利益,无法将代理人置于完全的监督之下。代理人总是比委托人知道得更多,这种非对称信息的状况也容易制造财政幻觉,即政府会尽力让公民觉得所承受的负担比实际的负担轻,而提供给他们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比实际价值大。
c.寻租、腐败和低效率:由于再分配是利益重新分割的过程,因此行政官员、利益集团在制定规则、实施政策方面有强大的动力发挥各自的影响,体现自己的意图并实现自己的利益。再分配默认一个假定,即存在一个超然的能够代表和发现全体公民利益的组织——政府,该假定是否可靠姑且不论,仅仅由于政府困于信息的限制和难以克服的激励难题,出现公共支出的低效率、寻租和腐败是不可避免的。
③对电话垄断的价格管制而言,如果政府规定价格等于提供电话服务的平均成本,以消除厂商的经济利润,那就会造成厂商的边际成本高于价格,帕累托最优条件被违反了,从而使价格太低、产量太高。对于电话行业的垄断来说,这样的价格管制极有可能造成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从而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补贴垄断厂商的亏损。
5.由图2-1可见:消费品与投资品的循环流动,伴有相应的货币的收入与支出。画出经济中货币流动的循环流动图,并将它与产出品和投入品的循环流动图做比较。货币在货币流程中的职能是什么?
图2-1 产出品与投入品的循环流动
答:货币循环流动的方向将与图2-1恰好相反,是从厂商向投入品供给者、从家庭向产出品供给者的流动。货币在流程中的职能主要是便利交易,提高交易效率。
6.考虑美国历史上的三个时期:(1)在19世纪早期,琼斯住在一个与世界其他部分隔绝的农场中;(2)在20世纪40年代,史密斯住在一个国内贸易和交换已很发达,但国际贸易被二战的破坏切断的国家里;(3)2009年,霍尔住在一个促进所有国家间贸易的全球化世界中。
假如你处于以上的每一种场合,说明琼斯、史密斯、霍尔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机会。解释(3)中,全球化的世界如何允许霍尔在具有更高的生产力的同时又能消费到更多种类的商品。用详细的例子解释以上每种情况。
答:(1)琼斯住在的是一个与世界其他部分都隔绝的地方,她一个人住在那里,无法与外界接触,因此所有的生活必需物品都必须通过自己生产得到,因此,几乎不存在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2)史密斯住在的是一个国内贸易和交换已很发达,但国际贸易被二战的破坏切断的国家里,虽然国际贸易被二战破坏,但是国内的居民仍旧能够通过发达的国内贸易进行交换,因此史密斯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程度较高。
(3)霍尔住在一个促进所有国家间贸易的全球化世界中,这个时期,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非常发达,交换都非常便利,因此霍尔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程度非常高。全球化的世界,使得霍尔能够非常专业地生产出自己擅长的产品,通过交换,霍尔便能够在具有高的生产力的同时又能消费到更多种的商品。
7.“林肯解放了农奴。他大笔一挥就毁灭了南方多年积累起来的大部分资本。”试评论这段话。
答:这段话反映了将奴隶看作资本的这样一种灭绝人性的观点。过去有些观点认为奴隶是奴隶主的一种私人财产。其理由是:奴隶主必须为他们的奴隶提供住处,从他们出生开始就要养活他们,并且在青少年时对他们进行训练,因此,奴隶代表一种人力资本——再生产中的人力要素。这种观点把奴隶当作物来对待,承认并合理化了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是缺乏人道的、不合理的。
8.下表列出了联邦政府主要预算支出中的一些项目。试解释每一项如何与政府的经济职能相对应。
资料来源: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Budge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Fiscal Year 2005。
答:卫生保健和医疗保障有利于提高国民的健康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此外,还有利于保障平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公平;社会保障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国防代表对公共利益的维护;收入保障通过商业循环为稳定提供保障;国债利息使政府更有效地利用财政政策促进稳定;自然资源与环境支出致力于缓解消极的外部效应;国际事务能够促进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
9.为什么说“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这个口号对于公共品很有意义,而对私人品却没有意义?用它来解释人们为什么反对下列情形:
(1)税收被过多的用于国防支出;
(2)过桥费收得过高;
(3)纽约飞迈阿密的机票价格据说过高。
答:“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这个口号对于公共品很有意义,其理由如下:
对于私人品来说,人们一般是依据其个人偏好来购买该私人品。而公共品却不同,公共品是由政府提供并用政府所征收的税收来支付的,并不一定反映个人的偏好,所以,纳税人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品中有发言权是很重要的。
(1)当税收被过多的用于国防支出时,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品就会相对减少。通过投票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2)当过桥费收得过高时,人们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当征税不合理时将其移交司法处理。
(3)当纽约飞往迈阿密的机票价格过高时,人们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如乘汽车)去迈阿密或者不去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