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本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智能活动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作了上述分析以后,我们就有条件研究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了。

一、思想是人类劳动的核心和灵魂

建立了“思维两段结构”理论后,我们就清楚地看到思维可分为普通思维和高级思维两段。普通思维加纯体活动就是普通劳动,高级思维加普通劳动就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其产品是反映客观规律的思想成果。

思维与劳动的关系,其根本内容是:思维属于劳动范畴,是劳动中的灵魂部分,没有思维就没有劳动。在信息既定的条件下,思维成效与人脑智能相关,通常是普通智能产生普通思想,高级智能产生创造性思想。

根据人们的语言习惯,也为表达方便,我们把创造性思想简称为思想,把普通思想称为想法。

思想支配下的肌体活动是劳动,纯粹思维也是劳动。人类思维的高级部分,即思想,日益成为价值的主要部分和增值源泉。天下万物无一不是规律决定物性,人间万事无一不是思想支配行为。劳动者素质高低,主要在于知识、智力和毅力。

商品价值主要由其凝结的思想决定,这并不是说体力劳动不重要,而是说思想决定着劳动的目的、物耗、能耗、质量和效果。强调思想价值就是要求劳动者多动脑子,多用科技,使同样的物耗能耗创造出更多价值。

接下来,我们研究思想创造与普通劳动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思想对劳动的决定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人的劳动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其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其一,思想决定劳动的动力。人为什么要劳动?为什么愿意劳动?其中必有思想根源。劳动是要付出体力和投入智力的,从生物学角度看,人容易厌恶劳动和害怕劳动。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都有其从事劳动的意愿和思想动力。有的人是为了生存,以其劳动换取物质生活资料;有的人是为了得到尊重,展现自己的杰出才华;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有的人是对职业的钟爱,工作就乐在其中。

其二,思想决定劳动目标。劳动是人们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一位智力正常的劳动者在开始劳动之前,就会有自己的劳动目标,或是清晰、定量的,或是模糊、定性的。这一目标直接决定劳动指向,也决定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

其三,思想决定劳动的方式和方法。劳动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喜好来选取劳动的方式和方法。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性格是决定这种判断和喜好的基础。因此,思想是决定其方式方法选择的根本因素。

其四,思想决定劳动的质量和效果。有的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粗心大意,不讲究质量和效果;有的人是完美主义者,做什么事都认真细致,尽心尽力。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责任感和习惯,也就是取决于思想。

(二)思维成果的首次发布必须由思想者表达

思想是劳动的统帅和灵魂。劳动是思想产生、表达运用和实现的过程,也即通过大脑感觉、分析、判断,然后支配肌体活动的过程。

农民给庄稼地松土,用锄头一锄一锄地挖;驾驶员想提速,支配脚用力踩油门;画家、书法家以其对生活的感受,用线条、图形和色彩表达思想;政治家的工作更复杂,在了解世情国情民情基础上,以自己的政略、战略、策略思想和方法思想去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建设目标,以造福于人民;科学家、思想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书面或口头发布出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成果的首次发布必须由思想者自己表达,别人无法替代。或者说,思想者和思想成果首次发布者必定是同一主体,思想的复述、传播、运用和实现都可以由不同主体承担。比如,工程师设计了一种新产品,如果他不用语言、图纸或电脑表达出来,就谁也不知道他怎么想,并且,谁也不能代替他表达。即使让助手帮他绘图,也必须有他的口头介绍。设计思想的实现就不同,可以是他自己动手去做,也可以让工人按照图纸做。由此可见,思想产生与思想首发表达是不能分离的,思想表达与思想实现是可以分离的,思想实现可以理解为思想的行为表达或物化表达。

一些特殊的思想表达方式往往只对特定的人和特定场合才有效。眼(神色)、脸(表情)、身(体态)也能表达思想,但相对有限,且不准确,只有特别亲近的人才能理解。

(三)经典理论中的“劳动三要素”均有思想内涵

第一,“三要素”与思想成果。

马克思在分析人类劳动时,提出劳动三要素,即: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这里的劳动是人类的一般劳动。三要素中,每一要素都以思想为灵魂或浸透着思想。

一是劳动者,指具有思维、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人。人类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应变、有创意的行为。劳动者,首先有劳动的目标思想,即懂得把自然物加工成什么形态,使之具有什么性能。其次,要有程序思想,也就是经过什么环节和步骤来实现,搞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次,要有方法思想。用什么工艺、手段或技巧等。

二是劳动工具,是人类劳动器官的延伸,是上一轮的劳动产品。劳动工具是人们劳动的程序思想、方法思想的实物表达。人们为了快速切菜,就制造坚硬、锋利的菜刀;为了使机器的铁皮壳一次成型,就制造压机和模具。工具之所以能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绝不仅仅是“人类手的延伸”,而是由于工具在发挥作用中能有效帮助人们表达和实现思想,而且,工具自身就是人的思想表达和实现的产物。

三是劳动对象,是“人类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任何劳动都有其特定的对象,而劳动对象的选定,是以人对该对象的物性认知为前提的,不知该物的性能和作用,就不会选其为劳动对象。因知道钢铁坚硬才以其为材料打造刀具,因知棉花保暖才用棉布和棉花做棉袄。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对象在不断增多和扩展。况且,现在的劳动对象大多已不是自然品,而是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产品,有的甚至是经过好多级加工的产品。机器成套厂采购使用标准件厂的垫片,标准件厂用冷轧薄板冲垫片,轧钢厂采用钢铁厂的钢材压薄板,钢铁厂购买矿业公司的铁矿石炼钢。通常一物品对于生产厂家是劳动产品,而对下一厂家是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其中,包含着人类普通劳动和思想成果。生产环节的第一级材料是自然物,但这自然物的运用是以人的认知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三要素中,每一要素都包含着人类思想成果。

第二,科技进步推动“三要素”轮番进步。

劳动工具改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这种发展是轮番推进的。先进工具才能生产出先进产品,要生产新一代产品,就必须研制新一代工具。通常是前一轮产品,成为后一轮工具。当这一轮产品成为工具的时候,往往能推出新一代产品。就像建筑工地的吊车铁塔,每一高度的顶节都会成为新一节的下垫和着力点一样,工具的轮番改进,推动着物质产品生产的更新换代。电脑和网络是人类科技研究的重大成果,现今成了科学工作者乃至其他劳动者的常用工具。它不仅强有力地推动生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推进人们的思想交流和思想创造,加快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综观人类发展史,不只是思想进步与工具进步轮番互动、相互促进,劳动的“三要素”也是轮番进步的,其中,思想成果生产是本质和核心。在原始社会,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很有限,用的工具是树枝和石斧,劳动就是获取野果、野兽和鱼类;到了农业社会,人类懂得了较多的农业知识,能够制造使用铜铁工具,于是就有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业;在工业社会,劳动者受到良好教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增强,劳动工具变为机器,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工厂里普遍采用生产流水线和工业机器人作业,员工主要是操作使用电脑。人类科技水平提高,不仅使机器不断智能化,而且,使劳动对象不断扩展。别说是矿产,就是泥土、空气、海水、垃圾等等都成为宝贵资源。生产自动化、机器智能化、社会信息化后,学习、思考、创新就成为劳动者的主要任务。

二、劳动的“缺一不可定律”

能够承担复杂劳动的人,只要愿意,绝大多数都能从事简单劳动。如前所述,我们可以把复杂劳动分解为创造性思维、普通思维和纯体活动三部分,可以发现只要缺少其中一部分,就不可能实现复杂的脑力劳动价值。对此,可以称为“缺一不可定律”。

一是没有创造性思想内容就没有创造性价值。复杂脑力劳动的价值取决于创造性思想的新度、深度、规模和市场需求状况。毫无创新的思想当然没有新价值。比如:一份设计图纸完全是抄袭的,等于复制一份,就没有新价值,只有一点复制价值,其劳动也就算不上复杂脑力劳动。

二是普通思想缺失也不能实现创造性价值。普通思想是指一般性的智能活动,经过普通学习和训练就有的指导纯体活动的思想,属于普智范畴。“思维两段结构”理论认为普通思想是直接支配体动的,创造性思想经过普通思想和纯体活动进行传输和表达。普智缺失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劳动者未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致使劳动作业达不到设计标准,也即设计思想实现失败。比如车工误读了图纸等。二是因态度和心理因素导致操作失败。在基本技能具备的情况下,是态度决定劳动成效,劳动态度不端正也不能有效实现思想价值。人的态度和精神既与后天的教育磨炼有关,又与先天的脑额叶功能有关。

三是纯体活动缺失导致思想成果得不到表达、传输或实现。任何思想,无论是创造性思想,还是普通思想,都要经体动来表达和实现。但若人的肌体和器官不能表达高级思想和普通思想,也难以创造价值。其一,训练不够,心想与体动不能完全协调,从而导致思想表达和贯彻失败。其二,肌体系统临时故障,比如,受伤、急病等使肌体不听使唤,也就难以正常劳动。其三,先天性肌体功能不全,导致行为能力缺失。

总之,构成复杂劳动的高端思想、普通思想与纯体活动三者缺失一种,其价值就可能得不到实现。若是扫地、洗碗之类的简单劳动,即当普通思维与纯体活动两者结合便可创造价值。

其实,企业要正常运行和发展也必须具备配套思想:第一,产品思想要创新,缺乏创新就适应不了市场需求。长期生产的老产品虽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但是缺乏竞争力,难以占有大的市场份额。第二,营销思想要创新,要紧跟时代发展。若产品本身不错,但缺乏市场开发思想和能力,好产品压在仓库或产地,只能中止生产,也不能实现企业发展。第三,管理思想要创新,以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原本是好产品,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材料浪费、人员窝工、资金呆滞、报废率高等,在管理环节上损失了太多价值,必然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四,要有持续创新思想。产品更新换代要及时,创新设计要跟进,以适应市场需要变化。产品创新不成熟,就不要投入批量生产。还有一些失败的试验,从研究的角度看具有借鉴价值,但从经营角度看没有现实价值。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具有与之对应的人才和思想成果,哪一方面缺失都会影响企业发展,同样遵循“缺一不可”定律。

三、思考是人类劳动的根本方式

作了上述分析后,我们可以从本质特征上来定义人类劳动了。

劳动是人对对象,即主体对客体的感知、思考、作用和改变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对象能更好地满足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需要。任何劳动都必须具备思想智能)、物质、能量三种要素。劳动的本质特征是智能活动,主要形式是劳动者的思想生成、思想传播、思想运用和思想实现成效表现为主体改变客体或深化对客体的认知。

譬如,科学家以既有知识为基础和工具,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想象、假设和验证,发现客观规律并予以表述,这就是思想成果的生成;教师和媒体人即是传播自己掌握的知识、信息和思想,供他人学习和利用;工程师、技术员是运用基本理论解决技术问题,并指导工人劳动;工人是发挥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按照设计要求改变对象,实现工程师的思想……

若从主体与客体关系上认识劳动的智能本质,主要是:首先,从劳动主体看,劳动是主体的一种思维活动和思想支配的肌体行为,是主体的脑力和体力付出,是思想的输出和实现。其次,从劳动客体看,劳动是在主体的思想、体能作用下,或者说是对象接受了主体的思想和能量而改变位子、形态和性能,表现为变化和成效。再次,从两者关系看,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主体改变客体的同时,客体作为对象物深化了主体的认知,使主体进一步认识规律并积累经验。

思想不仅是行动的先导,而且是劳动的核心和灵魂。人类劳动的根本方式是感知和思考,思考贯穿于劳动的全过程。思维只是脑细胞和脑神经的活动,思考比思维又深一步。著名学者曹文彪说,“思考,要有考量”,还要考察、考证,要想象、假设、求证,要比较、选择、决定。这种智能本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第一,从劳动发端看,感觉到某事应该做,是一切劳动的始点。这种感知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触感,就是事物出现,接触到后才感到应当去做;二是直感,也称为直觉,就是接触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就感知其本质内容;三是预感,就是根据前期的一些征兆预感到会发生的事物,并予以妥善处置。感知是一切劳动的首要环节:工地观察、基层调查、看书阅览、进行试验等都是为了获得感知。

第二,从劳动过程看,是由劳动者关注、认知、作用对象并改变对象的多环节过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思想指引。常识告诉我们,只有脑子知道怎么做,双手才能做得到,是谓“得心应手”。成语“胸有成竹”是指先有胸中竹,才有纸上竹。技能虽是手上功夫,但是其要领、经验、方法却全在大脑之中,手的灵巧依赖脑的聪慧。任何劳动都是先有思想,再有行为,后有成果。

第三,从劳动结果看,只有脑中想象到目标,才能通过劳动实现目标。所谓“如愿以偿”,首先是要心中有愿。或许有人说,许多劳动结果是事先没有想到的,那也必须能够认知,这种认知是脑的作用。如若心不识宝,就会捡到翡翠也作顽石扔掉。

从现代人才选拔看,不是比手脚粗壮体力超强,而是比头脑的创造力。别人感觉不到的你能感觉到,别人犹豫不决的你能下决心,别人没有办法的你有办法,别人做不好的你做得好,就是棋高一着、计胜一筹。人才不仅需要专业基础扎实,而且需要敏于感知,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能很快利用信息材料加工生成新思想,并善于表达和实现思想。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思想创造能力决定其生产力,进而决定其综合国力。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根本中的根本。也正因为如此,国际上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列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