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训练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文版序言
花只会开在你种过的地方

自2018年《成长型思维训练》中文版出版以来,成长型思维教育在华夏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加入了践行的队伍。一些学校找到我,想全校实施成长型思维教育。不少中小学教师告诉我,她们凭一己之力,在自己的班级中教学生成长型思维,在教学中体现成长型思维。我看到更多的,是广大家长充满热情的行动,从自己做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开始,身体力行引导孩子做成长型思维的人。很多人欣喜地向我分享他们的收获和孩子的进步。当他们高兴地说孩子简直脱胎换骨时,我总是笑着回答说,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科学是可以给人生带来幸福的力量。与阿Q精神或者半杯水乐观不同,成长型思维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所以它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根源是在潜意识深度相信包括智力在内的各种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能力、性格乃至世界,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努力并且方法得当,你总能让自己变得更棒。其中智力可塑性信念是成长型思维的核心基石,而这个基石本身是铁证如山的科学事实。所以,无论经历多大风雨它都不会倒。有了它,孩子的心灵便有了定海神针。

在欣喜越来越多的人从成长型思维中获益的同时,我也遗憾地看到社会大众对它还有不少误解、误用。例如,有些教师和家长指望把它当作将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的手段。有些人以为成长型思维教育一劳永逸,教了孩子一次后就再也不用做任何跟进了。还有些人希望成长型思维是万能药,包治百病,如果事与愿违,就心生疑虑。有一位妈妈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的孩子在我这里接受成长型思维训练时,各方面表现都挺好。孩子在培训班里遇到挑战时迎难而上,犯错误时虚心接受批评,自我反省、改正错误都非常快。老师们看到这孩子的长足进步,都很喜欢他。然而课程结束后我们回访时,他妈妈表示非常不满,抱怨说孩子“还是顶嘴,不听我的话”。抱着吃惊的心情,我约谈了那位母亲。结果发现她把自己和儿子之间事无巨细的不同意见全认定是孩子有问题,她对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了解、没兴趣。至于与孩子建立合作型的关系,她更是连想都没想过。当我指出问题后,这位妈妈才恍然大悟,大人和孩子的心没有通路,教育就无法开始。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并不是特例。

如果把教育者必须拥有的知识技能比作一栋别墅的话,成长型思维像是二楼。它下面还得有一楼,有地基,上面还有三楼。教师和家长应该先学会如何共情、如何与孩子建立关系、如何与孩子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在这之前,要知道如何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而在掌握了这些之后,要教孩子有效的学习策略。过去两年里我不得不给一波又一波的大人开书单,给他们推荐大摞大摞的书,来帮他们补上在有能力成功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之前,所必须了解的基础内容。说实话,这挺累的。有时候我想,如果有一本书能集中告诉读者这些东西,那该多好啊!

当青豆书坊把本书稿交给我时,我的感觉简直像是看到两位作者在大洋彼岸对我的会心一笑,大家真是心有戚戚焉。看来,她们在美国也遇到了麻烦,和我在中国遇到的一模一样!若要我用一个词来总结这本书的作用,就是“补课”!这本书里给的,正是上文所说的,那些在实施成长型思维教育中遇到问题的教师、家长需要补上的内容。有哪些呢?

首先,要想帮助孩子,你必须先与他/她建立积极温暖的关系。中国在这方面的现状有不小的进步空间。我上初一的儿子告诉我,他班上很多同学非常讨厌回家。有些同学是住读生,本来见父母的机会就少,却还嫌多。有个同学每到星期五就在教室里捶胸顿足,抱怨“又得见到我妈妈了,好烦!好烦!好烦!”亲子关系如此,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似乎也不容乐观。2019年我做过一门视频公益课,科普成长型思维,得到了很多热情的留言。但其中有不少孩子说的竟然是,这课真好,但大人们不会相信的。有个初中生留言说:“我们讨厌一门科目,往往都是因为讨厌老师……你都讨厌TA了,你怎么还会喜欢上TA的课?那成绩自然就不好了……”孩子说的没错。我们每位老师、每位家长也都是从孩提时代走过来的。试试回忆,当你对批评你的长辈烦厌有加、避之唯恐不及时,他或她的批评使得你全心倾听、深以为是、醍醐灌顶吗?当然不是。那你凭什么期望你和孩子关系不好的时候,孩子能听得进去你的劝诫呢?其实,要想让孩子聆听你的意见,首先得让他愿意接受你这个人。换句话说,关系是前提。本书中一半的章节,都是在告诉你,关系多么重要,以及如何与孩子建立积极的、合作型的关系。特别提示,本书第7章中所说的“共情”,是中国人普遍最需要恶补的部分。我们中国人常常了解同情,却不会共情。

如果把上述的与孩子建立关系比作一楼,把成长型思维本身的内容比作二楼,那么元认知策略可以说是教育者须知的三楼的内容。元认知指人对自己思维的思考,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则是一系列具体方法,它们是提升学习成效的通途。做成长型思维教育多年来,我发现培训能带给孩子的,本质上是个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孩子相信努力就能带来进步,因此愿意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尝试、坚持和坚韧。然而如何让孩子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呢?唯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努力确实带来了进步。但众所周知,如果方法不当,努力不一定能带来进步。所以,善加利用窗口期,教孩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就变得十分重要。这决定了孩子是否能进入良性循环,让小成就积累,带来更大的成功。元认知策略正是有效学习方法的核心之一,本书的第4章对此作了通俗易懂的介绍。

最后,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顾他人。每次坐飞机,你都会听到安全提示中强调说,如果需要戴氧气面罩时,大人一定要先给自己带好,然后再去帮孩子。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你学会并做到了自我赋能,自己反思,自我调整,你才可能有足够力量去做好上面所说的一切。所以,本书最后一章所讲的教师和家长的自我关怀就像地基一样重要。

花只会开在你种过的地方,这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诚然,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教育者,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这并不容易。即使你做了,我也不能保证你就能做到什么。但如果你做到了,一定是因为你尝试了,努力了,遇到挫折时坚持没有放弃,犯错误时从中学习教训。这,就是成长型思维。它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条路。

黄臻

2019年8月1日于北京

(黄臻,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非智力因素教育项目负责人、全国非智力因素学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扫码免费听《成长型思维训练》,20分钟获得该书精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