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鞋履文化](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66/32011766/b_32011766.jpg)
第一章 中外鞋履文化的起源与异同
第一节 中外鞋履文化的起源
纵观人类文明史,服装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服装既是人类生存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又是人类重要的精神体现。无论在东西方、还是在古代或当代,服装的演变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同时,服装的发展在受到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的同时,也受到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类服饰的发展变化充分显示出其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即“人类创造了服饰,服饰也塑造了人类”1。服装与人的身心一体,成为人的“第二皮肤”。依照何九楹先生的观点,服装包括“头衣”“体衣”和“足衣”,其中“足衣”(鞋履)是服饰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人类鞋履的起源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于蒙昧野蛮的原始社会,与人类生活和文明紧密关联的衣生活也同样经过原始的蒙昧时代而逐渐发展。追溯服饰的起源,研究人类何时穿衣与为何穿衣,尝试从服装的源头来探讨服装的本质。
数百万年前的人类生活状态,而今只能借助为数极少的古代遗物和古籍文献的记载加以推断。基于考古学和古人类学所提供的原始人类化石,使我们对鞋履起源的认识逐步深入,在人类从不穿衣到穿衣全过程的迈进中,鞋履的起源相对较早,远早于人类的文明史。鞋履何以出现,具体何时出现,则是今天研究者需要直面的难题。当今众多的理论纷争无疑反衬出原始服装起源的复杂性。“几百万年来,原始人类广泛地生活在世界各地,在与大自然进行艰苦斗争的历程中,总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事件,时空的漫漫无际,不可能用某一种理论来概括殆尽。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考古的不断发现,我们必将会一步步接近真理”2。
从几百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从裸态生活进步到利用兽皮、兽骨、兽牙制作服装和工具,再进步到利用动物、植物纤维来纺织缝纫编织衣物,逐步实现从蒙昧、野蛮进入文明时代。服装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至于准确的产生时代,目前还不能划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只能大致判定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纤维织物服饰的产生,大约在1万年前。原始社会服饰的兴盛期应是距今约5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当时的原始社会已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纺织技术有所发展,纤维材料更为丰富,人类已经普遍穿着纤维织物的服饰,在自然与社会中生存交往。各种纤维材料在人类衣生活中的使用成为人类服饰史上质的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衣着状况,也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新时代晚期纺轮……(图1-1)的出现,则进一步加速了服装的发展。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3_0003.jpg?sign=1739695681-0d1i3026rXpeWR27pADGp46xqBjAbAID-0-7c27c39468aa38a0c7d342e8e312aab9)
图1-1 红山文化纺轮
二、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
原始人类有着几百万年的裸态生活期,服装为什么在最后几万年的时期内会产生,原始人创造或发明服装以及相关工具的动机是什么?关于“为什么穿衣”的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各自论据充分,并具有其合理性,大致概括归类为:①生理需求论,分为气候适应说和身体保护说;②心理需求论,分为护符说、象征说和装饰审美说;③性需求论,分为遮羞说和吸引说。
三、鞋履起源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关系
作为人类服饰重要组成部分的鞋履,其起源同样并非偶然。在漫长的人类劳动和生活中,诸多因素激发了人类对鞋履的需求,而鞋履的出现,在满足不同地方、不同人群需求的同时,其款式日益丰富。正如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出一切与人有关的物品与技艺。
当原始经济处于渔猎与采集阶段时,人类从劳动中认识到自然界中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及其功能,如硬果有壳、动物有皮,食用时必须先破壳,后剥皮,使砍砸切割工具成为最早的发明,这说明工具产生的初始阶段,其主要目标是使生活劳动便利化,后逐渐过渡到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如与鞋履有关的工具——骨针(图1-2),其发明源于人类类似缝纫的行为,只因当时的缝纫不便,才逐渐发明了这种以孔引线的穿刺物,而最初的制作,肯定基于无数次的失败,只有达到十分熟练的技艺程度,才能用原始工具制作出精巧的骨针。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4_0004.jpg?sign=1739695681-ir1ptMtWooPx6NovcSQ5bLlFGBbI3YPV-0-170ccb828a708f34fd11668085d05106)
图1-2 骨针
身体保护说虽与劳动密切相关,但是相对于心理需求和性需求,鞋履产生的初始动机主要还在于保护功能。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原始人在劳动中已经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本能,不再局限于仅仅依靠原始的衣物来保护身体。正如恩格斯(Engels)认为,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作为工具而辅助采集。据此可知,鞋履的原始功能同样是作为辅助工具,在方便采集的同时,节约时间与劳动力。
服装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的自觉性劳动活动密切相关。服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生存需要,这种生存不再是动物式的生存,而是人的社会性生存。所以服饰自其始创就具有社会意义,同时也具有文化意义。自然界是文化产生的基础,劳动本身也是自然力的表现,社会是文化得以运动的须臾不可脱离的环境,人类的劳动与劳动对象和环境共同提供服装产生的源泉,并使之不断向前发展。
同样,人类对鞋履的认识与创造,经历千万年,期间存在极为复杂的因素,随着劳动渐渐地复杂化,人类服饰的产生成为必然,而这种需求动机也绝非其产生的唯一原因,鞋履的产生应该是基于不同物质环境和劳动方式的综合产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服饰是人类自己生产的物质生活的一种形式。它是人类智慧的创造,是人类摆脱动物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类取得自由的物质确证。
“原始人类由‘裸’态生活发展到以兽皮乃至纤维织物为衣的时代,是百万年劳动及社会实践进化的结果。人类在劳动中认识了大自然,逐渐利用大自然,再发展到改造大自然,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3。正如鞋履自生产或发明之日起,其进化轨迹从未停止,人类不断借助鞋履,积淀新的符号意义和精神功能,其文化与科技含量逐步提升,以致今天推究原始服饰动机时,学界说法不一。考古材料虽提供了研究原始鞋履本质的重要根据,但是一切与鞋履有关的原始工具或材料,无一不再向我们无声地昭示着原始社会人类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精神,其在鞋履发展史上产生的影响至今无法泯灭。
第二节 中外鞋履文化的共性
人类服饰自原始社会至今,经数千年的风云变化,发展过程蜿蜒曲折,从最初的简单质朴到如今的精彩纷呈,加上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千差万别,似乎难以寻觅服饰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具体到鞋履,把握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基本规律就在于认清其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存在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与其所处时代、地域和民族的关系。
一、影响鞋履变化的主要因素
基于历史因素,聚焦鞋履文化,其发展历程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究其根本,是鞋履自身属性的变化,具体包括鞋履的实用性与社会性。实用性指鞋履对人体的实际作用,如保暖御寒、防护各种伤害、便利劳作和起居、有助于运动与休闲、标识或隐蔽身份等;社会性是指鞋履对人的精神和社会交际上的作用,如审美与礼仪等。
鞋履上述的实用性与社会性,主要源于两大因素,即环境因素和功能因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属于外部因素,对鞋履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制约性,具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4。
1.自然环境
在鞋履变化中,自然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一般指的是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气候及相关的生态环境。如生活在热带气候的人们和生活在寒冷气候的人们所穿鞋履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图1-3、图1-4)。如果环境出现变化,例如,植被变化引起气候变化,水平面升高导致陆地沉没,洪水泛滥、绿地沙漠化而造成生态变化等,居住此地的人们自然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在鞋履上发生变化。
2.社会环境
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变化速度或快或慢,或急或缓,但不会长期滞留不前,对于鞋履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思想和人文: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往往直接影响鞋履的变化。许多东方国家长期保持森严的服饰等级制度,鞋履样式在几百年中依然墨守成规,保持不变。但是,在以政治动乱和军事战争为标志的历史时期,鞋履则会因朝代的更替、不同时期政治斗争带来的社会动荡、法制对服饰的明确改易、宗教对服饰的潜在影响、战争造成的间接作用以及文化思潮的影响等,出现微妙的变化,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2)科技和经济:从生态角度剖析,鞋履的发展必然与其所处时代和地区的科技与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密切相关,鞋履的材料、制作工艺、生产能力与供求关系等,都会对服饰的变化产生系列影响(图1-5)。经济的发达,不仅可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而且从消费心理角度而言,它还可以在无形中改变人们对服饰的购买行为。同时,在整体消费过程中,人们的审美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高。科技越发达,经济越强盛,变化速度就越快,反之,则相对迟缓或处于停滞状态。
(3)习俗心理和时尚:不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服饰习惯和审美心理(图1-6、图1-7)。习俗心理往往相对顽固,如果抵制外来因素影响,他们的鞋履就会世代相传,不断传承,如果某种习俗发生变化,审美心理会随之波动调整,最终产生变化。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5.jpg?sign=1739695681-6rHHDPIJSDJOO514S9NHQNdHOkdGb8gn-0-ef4e11d91332ebca88abf132bfb200aa)
图1-3 热带气候的鞋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6.jpg?sign=1739695681-inSOGoRlIqbWhjAdz19B1WhriEdiRwTr-0-2c260f78a6257db3fee3746ee38e61ec)
图1-4 寒冷气候的鞋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7.jpg?sign=1739695681-Hg6uAlIrZ7bynot1pZ2S0U8MLdA9Mdkq-0-de136b47715ad0fe810707b5019bd2e6)
图1-5 新工艺、新材料促成的鞋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8.jpg?sign=1739695681-H6SCf6PMpJwhaLOuWzLZp37NfsKQ6DNd-0-501f6878f7962a7f5a15c3b3ad4b5eb3)
图1-6 苗族绣花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9.jpg?sign=1739695681-2z76YHa8JBYtKc1S4gny2IDk7qHKdnkB-0-414bf5081b2a8f6620d4795916975a69)
图1-7 刺绣高跟鞋
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因信仰、习惯和传统的不同而保持着自己特有的穿着特征。随着社会交流范围的扩大,虽然也会受到冲击,但是由于习俗心理在他们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因而反映在鞋履上的变化依然较少。“时尚对服饰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则相对明显,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抛弃旧的,渴望新的,伴随着时尚的流行,犹如催生剂,促进了服装的迅猛发展”5。
(二)功能因素
功能因素是鞋履与人结合的综合因素,其主体是人,表现物为鞋履。它属于鞋履变化的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交融。透过鞋履变化,这种因素的合力表现明显。鞋履的功能因素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1.物质功能因素
鞋履的实用功能有其一定的时效性(图1-8、图1-9),即鞋履的某一种实用功能会随着人们生活劳动的变化而产生、发展或减弱以至于消失。如某种职业的消亡,新的劳动形式的出现,先进功能对落后功能的取代等都能直接导致鞋履的功能发生变化。
2.精神功能因素
人类因其特有的精神需求与愿望,赋予服饰以特殊的含义,各种款式的鞋履包含着不同的意蕴。在封建等级制社会,贵族为显示其身份地位,把鞋履装饰得奢华富贵;朋克、嬉皮族为表示其另类,装扮风格极其怪异(图1-10);为烘托婚礼上的喜庆气氛,新娘一般都脚穿红色的鞋子(图1-11),这些都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写照。同时,文化象征、思想变化与性格倾向等这些精神表现都从不同侧面影响鞋履的发展,正是因为人类精神的追求,才使鞋履异彩纷呈,不断推陈出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7_0010.jpg?sign=1739695681-G1RbAs0n6O2gyryAFExykmF36JExXaD0-0-08cd88656cfab126b3d18fac2869cf67)
图1-8 功能性较强的跑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7_0011.jpg?sign=1739695681-sMqqSbq8L1fyK8FVLecArhwAhMHqmRDU-0-f6a1af9ba26dd754a48d35089ae1cebc)
图1-9 功能性较强的篮球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7_0012.jpg?sign=1739695681-oH1uKC3hYFpi78DCNZuvRp7li2QGrzjo-0-5201f04e1e9dec2d0252c8034684b0e7)
图1-10 朋克族穿着马丁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7_0013.jpg?sign=1739695681-XhenjRiO60zD0w2RakYgyXP4kO0weZkX-0-134f01ab659b24ad236f980bb55bae51)
图1-11 中国新娘的婚鞋
以上所列,聚焦影响鞋履变化的主要因素,而鞋履变化的现实轨迹有时相当复杂,其革新的结果往往归因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二、鞋履发展的一般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趋向。鞋履发展规律聚焦鞋履发展过程,包括鞋履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发展与变化。这种规律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几千年发展的鞋履本质以及当今鞋履发展的缘由,并在一定程度上科学预测未来鞋履的发展趋势。
回顾人类发展,其本身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性,并无时不受到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都源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交织与相互作用,本节基于六大规律,探索人和鞋履以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模仿从众与标新立异的规律
模仿和从众属于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发生在不同人际关系之间。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特别是通过直觉、判断、行为、意识等,个体与他人或群体做出一致的心理和言行反应。鞋履的模仿是个体通过穿用同一种鞋履以求获得与被模仿者同样的社会价值的具体行为,以求在鞋履的选择与穿用方面优于以往、超出过去。随着模仿者的增多,社会流行趋势逐步形成,并引起少数未模仿者的心理变化,即出现从众心理,致使个体放弃自我价值而选择群体价值,以求心理安慰,从而使新鞋履顺利成为流行,并推动鞋履的发展,如在中国古代女士中流行一时的莲鞋(图1-12)。随着流行的普遍化,其新鲜度与刺激性逐渐消失,标新立异的个别服饰会顺势而生,新的鞋履再度创造,其行为同样在时间的岁月中逐步得到认可,出现新一轮的模仿、流行与消失。如果新的鞋履不被大多数人认可,鞋履主流就将停留在上一轮的流行中,并在历史的进程中被相对固定,被群体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认可接受,成为一定时期的“永恒”。
(二)趋简求便与装饰求美的规律
一般而言,鞋履的出现是为满足生产劳动和精神心理两方面的需求。前者与后者在统一中分化,在冲突中发展。为便于劳作和生活,人们既要求鞋履穿脱简便,又要求鞋履便于身体的运动与操作或使用各种工具,同时,便于洗涤和收藏。这些要求促使鞋履在功能方面不断改进。物极必反,求简走到极端后,会引起人们心理需求的渴望,即对美的渴望,审美心理会抵抗这种鞋履,就出现在鞋履上饰以装饰的行为,并逐渐扩大、发展、创新出美轮美奂的新鞋履,以满足人们的求美心理。而装饰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劳动,包括社会交际等,就会在原有审美心理的前提下,趋向简约,以求美和实用的统一。随着人们审美心理的不断变化,鞋履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向前发展。
(三)顺应环境与内心支配规律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人对环境的服从是不可否定的事实,顺应自然环境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基本前提,顺应社会环境是维护社会稳定无可非议的手段。自然环境除地貌、气候、植被和物种等天然环境之外,还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经济环境、劳动环境,他们对人的制约给鞋履样式变化带来了局限性。社会环境中的礼制、风俗和宗教等对鞋履提出了意识形态层面的要求。同时,鞋履也成为这种意识的直接反映。如环境出现新的变化,鞋履自然也会出现变化,这是发展的主流(图1-13)。从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人是内因,当内心受到的制约较小而处于优势地位,即内心的意愿占主导时,环境的制约力下降并妥协,鞋履受内因支配的同时,排挤外因环境影响,以求两者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鞋履的变化发展呈现出迅速与顺利态势(图1-14)。如果内因和外因出现交替变化,鞋履凭借其变化得以发展。当外因的两种因素,出现交织性波动时,内因就会波动起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鞋履的发展速率。例如,当政治变革引起科技滞后、思想动荡进而导致环境恶化时,人们对鞋履的变化会出现抵制心理,反之则通常会欣然接受,尝试享受鞋履的新变化。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9_0014.jpg?sign=1739695681-R9xT461bgMOJiz5QpkBf2KrDgdtUaz77-0-e7311188823e7a156553af0ed238297c)
图1-12 曾争相仿穿的莲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9_0015.jpg?sign=1739695681-kLEbbAkgZ5jpTguzz3FjZdbazLrsnYsf-0-a22b936724cd7fcca523c446c2bc430c)
图1-13 放足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9_0016.jpg?sign=1739695681-l285b356vEAJtnod5Xxjy7SyCBRUCjCS-0-65aebdc6988166322be3c6de3b48536b)
图1-14 嘎嘎小姐(Lady Gaga)的无跟鞋
(四)融合吸收与自我传承的规律
融合吸收与自我传承是鞋履与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融合吸收强调本民族对外来民族鞋履在功能、形式、技术和材料等方面优势的融合或吸收,以促进本民族鞋履的发展与变革(图1-15)。事实上,不同民族的鞋履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优势,值得被其他民族借鉴,同时也需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元素,提高本民族的鞋履功能与审美层次。这种彼此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有时是直接引入,有时是略加改进,以期符合本民族的习惯。如果民族间缺乏交流,或是人为地抵制外族鞋履的影响,就会导致固守本民族的鞋履特质,实现鞋履的代代传承。特别是当融合吸收与自我传承存在于同一时空时,鞋履内部的诸多因素会彼此冲撞、激荡,朝各自的方向发展,最终保持其自身的本质特性,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五)符号标识与个性自由的规律
从鞋履与环境的角度观察,鞋履始终处于被动角色,尽管人是鞋履的载体,但是当鞋履成为一种抽象符号时,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就会忽略人的主体因素,而授予其特殊的含义,即服装的符号化,使鞋履成为识别民族、身份、地位、性别等工具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整体的和谐统一。因此,标识鞋履因人和社会的需求而出现,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古代,都对社会秩序和日常生活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果标识失误或倒置则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所以鞋履的符号功能往往会受到极大重视,中国历代服饰制度的变化、现代社会中的军装(图1-16)、各种特殊职业的职业装以及纪念性活动的统一服装等,都从不同角度说明服装标志的重要性,也论证了其在促进服装向系列化、整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环境对于鞋履影响的减弱,即社会环境对鞋履失去强制性或者影响很小时,就会促使鞋履向多彩、自由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冲撞中,某一种或几种鞋履会成为流行。在我国古代,鞋履的流行规律属于自上而下,即流行始于上流社会或贵族。当上流社会免于政治活动或不受鞋履约束而处于闲余时,他们因为拥有先进的工具、材料和出色的匠师,有条件使鞋履形式多样,并使其从上层社会的内部流行逐步传播到民间;在现代文明社会,鞋履的流行往往表现为自下而上或相互平行,其原因是现代人们有较高的审美需求,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并使其处于指导或引导地位。从心理角度分析,平民最真实,很容易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和认同,从而形成整体和时尚氛围。因此,在科技发达,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鞋履流行的最新规律应该是源于民间的个体或集团(图1-17),最终逐步上升到整个社会。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0_0017.jpg?sign=1739695681-FFj0qgUWnUfalvnEleYRDgGHF9xcRE5y-0-d8887ab457434c8a97855b838f52d16a)
图1-15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引入靴子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0_0018.jpg?sign=1739695681-kj8PeIe7vFFQ4C6sicXy4T48NIvvDRys-0-be0af3c4b18694e909ea619c134a32c0)
图1-16 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服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1_0019.jpg?sign=1739695681-XYeqrrJrdbMmVrGhrpAKmrO4mzAv2CmT-0-0dd2c2744fab9885f7507b1a6a231c1e)
图1-17 披头士乐队所穿披头士短靴风靡一时
(六)发扬优秀与淘汰陈旧的规律
纵观鞋履发展史,不同民族在打破地域或人为限制影响的同时,彼此相互交往,促进在鞋履方面的相互吸引与相互借鉴,并推动鞋履的不断发展。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对立和比较中,彼此之间通过改进自身的鞋履而发展;二是因为其他民族鞋履明显处于领先状态,为本民族认同欣赏,渴望对其加以借鉴和吸收,加速优化本民族鞋履的新发展。
具体而言,淘汰陈旧的鞋履出于主观需求,主要基于各民族鞋履在比较、竞争中抛弃过时的东西,或者因制度的更替、战乱或革命等人为的原因;从客观需求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民族的鞋履会自然消亡,旧的、功能性差或功能内容消失的鞋履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够保留下来的一般是在功能和审美上具有一定优势的鞋履或鞋履构件。
上述六大规律,源于对鞋履三大元素(人、鞋履、环境)关系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并未穷尽鞋履发展规律,还有许多分支性的规律或现象,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探究鞋履的发展。如日本学者小川安郎曾归纳出五大类型二十条规律,其中有些规律与上述六大规律相同或相似,有些则另有创建,如渐变习惯化规律、表衣脱皮规律、形式升级规律、性别对立规律等,都不乏真知灼见。
无论基于那个层次与角度的探索、归纳与总结,鞋履的发展必然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何更加科学、准确地发现、把握、运用客观规律,属于服装史研究者永恒的课题和任务。“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一代代研究者们不断的努力,人类服装发展的总规律最终会全面呈现在人们面前”6。
第三节 中外鞋履文化的差异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漫长,东西文化差异巨大。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的鞋履文化,迥然不同的东西方风格表现明显。
一、中国鞋履文化特点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东方鞋履文化特色朦胧含蓄、隐含寄寓,给人以撩拨和审美的感受。这种含蓄,有时通过款式来展现,有时则通过跟型、色彩、线条等手段给人以整体和谐之美。
东方鞋履文化大致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注重精细的艺术表现和工艺表现。大量的图案和饰件表达丰富的想象(图1-18),以浪漫主义的情调达到现实主义的效果。
(2)注重气派稳健的氛围效果。东方鞋履给人以秩序和谐美感,严肃庄重、感观高雅,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在以孔孟之道为文化内核的思想指导下,对鞋履文化的追求也力求稳重平静,有助于形成安宁、融洽的人际关系,那些会引起过分感官刺激,从而造成烦躁心理的鞋履产品一般不会受多数人的欢迎。
(4)鲜明的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鞋履都带有其鲜明的民族个性。“我国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冰封雪掩的长白山到亚热带气候的南疆,各族先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为了保护自己、美化生活,掌握了就地取材做鞋制靴的生存能力,大大推进了文明的进程。各民族运用动物皮革、植物草木和手工织品等独特的地域材料,创造出绮丽、色彩斑斓的中华鞋饰文化,每双鞋(图1-19、图1-20)都凝聚着该民族的聪明才智,体现了民族感情与审美意识”7。
二、西方鞋履文化特点
西方的鞋履文化充满着躁动、不安和遐想,尽显西方人的扩张和冒险精神。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崇尚人体自然美。西方女子大多数习惯于裸露和尽显脚型之美(图1-21),男性则通过夸张以显示自己的健康和力量。例如,女性大多要求通过穿着皮鞋,彰显自己的挺拔、美丽与个性。男性则关注与强调皮鞋的舒适,使鞋履符合脚型,方便其自由行动,展示其充满活力。
(2)最大限度吸引异性。许多西方女性通过鞋履造型(图1-22)的变化,使其双腿的曲线更加优美迷人,夸张的色彩也成为吸引他人的手段与途径。
(3)突出表现个性。西方人穿鞋重在表现自我,寻求对平衡的突破和对片面性的掘进,以自我设计、自我表现与自我创造而别具一格。
(4)追求感官刺激。西方人穿鞋追求新颖与个性化,如性感、另类等,形成不寻常的感官刺激,正如性感之偕友人春情荡漾,对之如痴如醉,而最终人们迷恋的不仅仅是鞋子,还有穿鞋子的整个人。
在东西方不同的鞋履文化中,蕴藏着两种迥异的性观念和性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说,脚已经不是天然地行走,而是在以文化的方式行走,它的每一个动态所体现出来的含义,无一不被鞋子以夸饰主义的风格全然昭示与众。众多服饰专家都指出,对于鞋子,东西方人种都一致地解读了鞋与性的密码。相比之下,中国人表现得要收敛得多,因为人们即使在放肆的春宫图上也很不容易一窥三寸金莲的全貌。但是,透过古希腊的雕塑,“我们却很容易看到鞋子们的聚会和舞蹈,西方的鞋子以肉体之歌的咏叹调响彻历史的前进间隙”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20.jpg?sign=1739695681-gxq9yEUtAUiSXrofGy9iKSPrigydyZYO-0-c29683c665bcaa67c022cb3a2b907ea0)
图1-18 紫缎高跟铜铃金莲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21.jpg?sign=1739695681-kRmQy3Tn4TFahCK1gIN7miiwKB47DpG0-0-24937583031cc8c96224e22782af7cd2)
图1-19 赫哲族鱼皮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22.jpg?sign=1739695681-NVV6glD7YrnRRWcVnZMHPqCFl6ekfg9G-0-dd56df546f788a770ee6e5a0babad218)
图1-20 哈尼族大翻头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23.jpg?sign=1739695681-e80YBa2u9EmZVlPLWDKf23rLeRzv1xm2-0-51bc10dc8ccc0b8e0e95f43a07e3909c)
图1-21 露趾露跟凉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D9EE4/1732961200508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24.jpg?sign=1739695681-RzNrbCTtXI1hZiNgCkq9agydh3Tui84l-0-6f8b1cabd92106f167405fcd5d538b11)
图1-22 克里斯提·鲁布托(Christian Louboutin)红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