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素土及灰土地基质量控制与检验
2.2.1.1 素土及灰土地基质量控制
1.原材料质量控制
(1)土料。一般灰土地基用土宜优先采用就地挖出的黏土、粉质黏土。建筑工程灰土地基用土,塑性指数宜为8~20,对灰土要求较高的重要工程,其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3。
(2)石灰。石灰应用三级以上新鲜的块灰,氧化钙、氧化镁含量越高越好,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水分,宜松散而滑腻(粉粒细,不应呈膏状),质量符合《建筑生石灰》(JC/T479—2013)的规定。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素土及灰土地基施工前应进行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同时还应检查原材料。
(2)施工前应检查槽底是否有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并干燥后再施工。
(3)灰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3∶7或2∶8(石灰与土的体积比),采用人工翻抖,不少于三遍,以使其均匀。灰土的土料宜用黏土、粉质黏土。
(4)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加水量(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夯压遍数及压实系数。
分层厚度可参考表2.4所示的相关数值。
表2.4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5)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密压实,并做成直槎。
(6)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压,如当天夯压不完需隔日施工留槎时,应在留槎处保留300~500mm虚铺灰土不夯(压),待次日接槎时与新铺灰土拌和重铺后再进行夯(压)。
(7)灰土基层有高低差时,台阶上下层间压槎宽度应不小于灰土地基厚度。
(8)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一般为14%~18%,施工现场控制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好。
(9)夯打(压)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密度和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3遍。
(10)用蛙式打夯机夯打灰土时,要求后行压前行的半行,并循序渐进。
(11)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12)雨期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防雨、排水措施,以保证灰土在基槽(坑)内无积水的状态下进行打夯。
2.2.1.2 素土及灰土地基质量检验
(1)灰土干密度。夯(压)实后灰土的密实度采用环刀取样试验检测,其干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2.5的规定。
表2.5 灰土干密度标准
(2)检验标准。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2.6的规定。
表2.6 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2.2.1.3 素土及灰土地基质量记录
(1)土和生石灰试验报告。
(2)配合比试验记录。
(3)每层环刀法与贯入法检测报告及取点图。
(4)地基强度载荷试验报告。
(5)最优含水量检测记录和施工含水量实测记录。
(6)灰土地基分项质量检验记录(每个验收批提供一个记录)。
(7)灰土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