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劫后 该感谁的恩
一九二零年的十月,这是一个无法用言语述说的美丽的秋季。
这一年,久渴的土地如同憋足了劲儿的涌泉一般,把孕育了三年的力量全部在这年的秋天迸发了出来。这一年的粮食获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丰收。持续了将近三年的灾情彻底解除了,救灾工作也随之宣告结束。
整个威海卫的人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然而,骆特却处在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中:救灾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另一件事情却让他背负了无数的诅咒和谩骂,让骆特每日的心情阴晴不定,时好时坏。
这件事情还得从四年前说起。
众弟兄,大家来听:你我下欧洲,三年有零,光阴快,真似放雕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与子女,天性恩情,亲与故,乡党与宾朋,却如何外国做工?内中情与境,曲折纵横,且听我从头说分明。
德国王,国富兵强,人人多雄壮,器械精良,吞欧洲,早在他心上。起祸端,奥国皇储,赛国少年党,暗把他伤,滔天祸,从此开了场。德国王,藉口联邦,忽然调兵将。昼夜奔忙,英法俄,三国着了慌。德国兵,四面齐集,安心灭法国。假道于比,最可怜,比人死得屈。英法人,拼命拒敌,水路共进兵,马不停蹄。因战争,无人种田地,请我国,助一臂膀。……我工人,冒险而至,一为众友邦,二为自己,中华人,最爱好名誉。
这是一首用山东地方剧腔调演唱的戏曲,几个男人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唱,一群人在天下观看,这是一九一六年当时威海卫租界常见的场景。
这首歌后人给起了个名字,叫《华工出洋歌》。
一九一四年的七月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进行了两年多后,英法联军因为缺少兵员,渐渐感到吃力。此刻,他们把目光转到了中国。山东人因为身强力壮、吃苦耐劳成为了首选;而威海卫租界则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地位,成为了最主要的出海口。募兵、检疫、培训、转运等工作便落到了骆特的头上。
骆特对此很是上心,除了把原来的华勇营兵舍拿出来做中转基地,还建了不少临时建筑,用来安置这些人。为了保证安全,又派出了不少士兵看守。果然,期间发生的几次骚乱都因为准备充分才没有造成大的后果。
在威海卫募兵并不顺利,威海人重乡守土情结浓厚,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深谙中国人心理的募兵队别出心裁地找人编写了这首歌曲,连续两年在租界的各个村庄演唱。百姓听了这首歌便知道募兵队又来了。募兵的人告诉百姓,到欧洲去是务工、种田、整修道路房舍,绝不上战场。就这样,一批一批的劳工从威海卫登船,远涉重洋,到了欧洲。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经过了海上三个多月的生死旅程后,有的直接葬身大海;活着的刚一下船,便被送上了炮火连天的战场,挖壕沟、运炮弹、抢救伤病员,有的甚至直接在战场上同德国兵殊死搏斗。
到了一八年,战争总算结束了,可是有一成多的人的魂魄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还有的人被强行留在当地清理战场,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在战场上,受了欺骗的中国百姓忍辱负重,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在特殊的环境中,以他们的无畏和勤劳赢得了英法国民的肯定,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可是当回国后的人们把他们的遭遇告诉了亲人后,人们纷纷以各种途径表达了自己的愤怒,骆特的情绪也随之波澜起伏。
还有几个月骆特就要退休了。在最后的从政时刻,骆特不想再出现任何纰漏了,他一改往日的从容,事事谨慎。
救灾工作虽然圆满结束了,可是对他来说,借出去的钱没有回来就不算结束。往不好的地方推测,如果钱收不回来,自己能不能安全退休还是个问题。
为此,骆特每天查看还款进度,可是入秋以来,偿还的粮食数量一直是零。骆特三番五次地提醒曲文魁,如果百姓不还粮食他要包赔。曲文魁只好无可奈何地告诉骆特,粮食收获还远远没有结束,也没有到当初约定的还粮期限。
终于有一天,威海卫租界港区的主路上突然之间涌来了大批的骡马车辆和人员。
每天太阳还没有升起,街上便人喊马嘶,车来人往。有的村董一次性地把全村所还的粮食全部收齐,用大车一起运来;有的村庄则是由村董统一组织百姓肩挑人扛或是用独轮车推过来;多数村没有人组织,只是百姓自发地前来还粮。
每天街上的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直到天黑也不停息。这样过了半个月之后,前来还粮的百姓才开始逐步减少。
到了月底,骆特让人把收上来的粮食汇总了一下发现,百姓不但全部还了所借的粮食,而且自觉地把粮食丰收后形成的跌价损失也算了进去。收上来的粮食卖掉后,拿回来的钱不多不少恰好等于借款。
骆特看着账目久久没有言语。
他在威海十八年多,威海卫的山山水水他走了不下两遍,连最偏僻的山村他都去过了。他自认为是个威海通,对于威海卫的人文地理最有发言权。可是此时他第一次觉得,他对于威海人了解得是如此肤浅。
“也许我们就从来没有走入他们的内心吧?不过,威海卫人太深奥了,他们太难懂了。”
他欺骗了威海的百姓,可是威海百姓却以诚信报答了他,骆特被百姓的义举深深地感动了。反复思考之后,骆特挥笔写下了威海卫百姓还粮记,然后让人雕刻在铜牌上,制作成了铭牌。
骆特想把铭牌挂在人来人往的海港码头的墙上。骆特想让所有出入威海卫的人都能看到,让所有出入威海卫的人都能知道:在古老东方大国的最东端,有这么一个叫威海卫的地方的人们,他们有一种不需要引导、不需要激发、不需要强制便能集体散发出人性光芒的伟大美德,那便是超乎寻常的诚信。
挂牌那天,骆特盛装出席。他觉得这一刻是他在威海最庄严最神圣的时刻。为此,骆特不仅安排了部分官员出席,还特意邀请了刘公岛上度假的英国军官参加,又特意邀请了部分村董到现场见证。
临近午时,骆特来到了现场。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现场人山人海,码头区已经成了一个大型的集会场所。陪同的官员告诉他,威海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要在挂牌仪式之后,用中国人的方式举行一系列隆重的仪式,感谢他在百姓危难时刻奋力组织救灾,救百姓于倒悬。
陪同的官员说,今天的挂牌仪式将是威海卫有史以来最隆重的百姓答谢官员的仪式。
看着现场喜气洋洋的人们,骆特再一次觉得眼前的人们是如此的陌生,是如此得不可思议:这些人骨子里从来没有认同他这个外来政权,一直在想方设法驱赶自己。对于自己的恶政他们恨之入骨,可是对于自己的善政他们又如此感恩戴德,就如同两条平行线既能平行运动又能在这里自然而然地交汇在一起一样。
骆特第一次觉得一个如此诚信的民族、一个如此知恩感恩的民族、一个如此恩怨分明的民族实在是太可怕了,这样的民族是永远也不可战胜的。因为他们的骨子里有一样东西是你永远无征服的,那就是尊严。这些尊严用钱买不来,用枪炮恫吓不了,它是地域文化凝聚起来的铮铮铁骨:有恩说恩,有仇说仇;该报恩时当场报恩,该报仇时一往无前;不亏不欠,不卑不亢;自强自立,宁折不弯。
曲文魁没有参加骆特的挂牌会。
苗老伯托人捎信说,太白顶的无根水井连续枯了两年半,六月份下雨后开始又有了水。最近这些日子,水不断外溢,越来越多,竟然成了喷泉。
苗老伯说,无根水是大山对于天地滋润之恩的报答。也是大山对于人们的呵护之情所给予的回赠。喷涌而出的无根泉水究竟蕴含了大山对天、地、人怎样的感激,没人能说得清。不过,百姓都说这样的景观百年难遇,是难得的吉兆,特别值得一观。
曲文魁接到信的当天便带着林子鸢踏上了前往昆嵛山的路程。
此时,唐球儿考上了天津南开大学,曲蛐儿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班,两人都没能跟着前来。唐球儿在信中说,她是南开大学的第一批学生,也是天津第一批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大学很美,老师特棒,在学校里她学到了很多知识。
唐球儿说:爸、妈,尤其让你们想不到的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与咱威海有不解之缘。他曾经在咱们威海当过海军,也见证了威海卫租借给英国人的耻辱时刻。他说他特别感激威海卫人在北海海军困难时刻所给予的帮助。
当他听说我是威海卫人时,他特意向我了解了咱家的情况。张伯苓先生对您的所作所为很是赞赏。他说,中国就因为有您这样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奔涌向前。
曲蛐儿也来信了。曲蛐儿说,天津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就像奔涌的大江大河,每天都会让我有新的感受。就说这几天吧,我和同学一起到工厂宣传新思想,认识了一个操威海口音的工人叔叔,他叫都小春,据说是工人纠察队的成员,我们都很喜欢他。他给我和我的同学讲了很多帮助穷人过上幸福生活的道理和知识。他说,这叫共产主义。从小春叔叔这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佛教、道教、洋教改变不了穷人的命运,儒学、心学、西学改变不了民族被欺负的现状,神灵、鬼怪、算命保佑不了百姓的前途,三民主义也救不了中国,能救中国的唯有共产主义。以后,我也要向小春叔叔那样,用共产主义探索救中国的道路。
爸、妈,尤其令你们想不到的是,当小春叔叔知道我是威海卫人后,他向我打听了咱家的情况。听说您叫曲文魁,小春叔叔说他认识您,他曾在咱们家养了一个多月的伤。当时能活着离开威海,首先得感激您和我妈。小春叔叔说:他很佩服您的为人。如果有一天,咱中国有了千千万万像您这样的人,咱们国家就会强大起来,就会让百姓富裕起来,就会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负了。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美丽的昆嵛山在尽情地展示着他刚毅不屈的阳刚之美的同时,也在尽情地展示着她的柔情之美。曲文魁、林子鸢和苗老伯他们静静地站在太白山顶上,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致,禁不住心潮澎湃。
林子鸢看着这美景,双脚踏着青石,双手打着节拍,情不自禁地轻声唱起了山民们自己编的昆嵛山之歌:
两海抬一山,一山牵两岸;
晴翠恋碧海,碧海接蓝天。
蛟龙吐红日,红日照昆山。
昆嵛歌万丈,回响胜天籁。
好歌何人唱?响彻云天外。
苗老伯敲着降龙棍,扭着秧歌,和唱道:
一山连百岛,神仙乐逍遥。
绿遮云雾罩,云深无人晓;
有人知晓处,洞深无人到。
昆嵛育万家,堪比天宫好。
好山何人住?帝王争相到。
文魁双手敲打着石块,和唱道:
神仙不朝天,逍遥昆嵛山;
帝王不在殿,寻宝昆嵛山。
我到昆嵛山,山海脚下观。
我立在云海,浩气冲霄汉。
昆嵛何眈眈?虎踞蛟龙盘。
三人合唱道:
我唱在山巅,百鸟和歌赞。
我唱在云海,百兽齐拜天,
我唱在山涧,百泉齐弹弦。
天堂百般好,不如昆嵛山。
好歌任我唱,好景任我览。
不羡帝王不羡仙,百姓双手美家园。
此时,一群火狐狸似乎听到了歌声,来到山巅欢快地跳跃着;一群锦雉也在展翅跳跃,绘出了五彩缤纷的美丽图案;一群南归的大雁从北方飞来,在太白顶欢快地鸣叫着、盘旋着,然后向南方振翅飞去;一群北来过冬的天鹅也来到了太白顶,欢快地鸣叫着、盘旋着,然后向东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