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其专业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连续过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研究,能够为教师教育提供分析教师需要和能力要求的基础,帮助、支持教师明确发展路线,并有助于教师选择、确定近期或远期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作了描述和分析,由此产生了多种教师发展阶段论(见表1-1)。
表1-1 国内外教师发展阶段研究的主要观点
(一)伯林纳的教师成长五阶段论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再到一名专业化教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伯林纳(D.C.Berliner)的观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新手(novice)、高级新手(advanced beginner)、胜任(competent)、熟练(proficient)和专家(expert)五个阶段。
1.新手阶段
实习教师和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属于这个阶段。尽管在此之前,他们随堂听过无数次课,在校期间也学习并掌握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但由于保教工作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导致了他们所学的知识与保教实践之间严重脱节。同时,“新手”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看法比较理想化,处理问题时依赖特定的原则和规范,缺乏灵活性。因此,在这个从学生到教师、从理论学习到教育实践的过渡阶段,“新手”们将面临诸多的挑战和现实的冲击。
2.高级新手阶段
经过一两年的紧张忙乱,“新手”们已经基本克服了原先的焦虑和无助,逐渐“入门”,并能够较为熟练地应对保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在这个阶段,教师们能够把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现在的教学超越过去的教学。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的得失,在成功或失败中获取经验。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不能有效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情况,不知该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们工作很认真,但保教效果并不好,缺乏处理问题的灵活性,缺乏一定的责任感。
3.胜任阶段
大约经过三至四年,教师逐渐能够胜任各类保教工作。他们的工作重点从应对挫折慢慢转移到教育教学上,而且能够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心理发展水平来设计、安排和呈现教学内容,并能够掌握教学技巧,应对儿童的各种反应,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们的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区分出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表现出更强的责任心,对于成功和失败有着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但胜任阶段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未能达到快捷、流畅和灵活的程度。
4.熟练阶段
大约进入第五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便进入了骨干阶段。这时候,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他们能够对教育教学情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处理。同时,在骨干阶段的教师对学前保教工作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能够对自己的保教行为进行反思,并尝试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他们会主动把握各种机会,积极与同事、同行进行交流,从而不断充实、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5.专家阶段
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时间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进入专家阶段,教师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显著的教学效果,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解决问题,做到轻车熟路。他们对教育情境的观察和判断多是直觉性的,对问题的解决能够做到快速、流畅和灵活,属于完全自动化的水平。同时,他们见多识广,能够较好地鼓励、指导别人,并不断进行批判反思和探索创新,从而实现自我超越。有研究表明,教师至少要积累10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0 000个小时的课,在此之前至少听过15 000个小时的课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专家型教师。可以说,专家型教师是时间和经验的产物。
(二)富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
富勒和布朗(Fuller&Brown)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幼儿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幼儿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由于这种生存忧虑,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幼儿搞好个人关系上,而不是如何教他们。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幼儿,而不是让幼儿获得学习上的进步。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教师过分看重校方或同事的认可造成的。在学校里,人们总是希望教师把幼儿管教得老实听话,因此,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幼儿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幼儿。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幼儿,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但新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个体需要,就连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也很少自觉关注幼儿差异。因此,能否自觉关注幼儿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