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章 老师,您怎么了? 2
也许是为了掩饰住自己内心的不安,袁姓女子转过了身子,走向了讲台,脚步没有下台时的张狂了。拿起了课本,继续讲起了课来,不提问同学,下课铃一响,拿书走人,连一句“下课”都没说,也许是没有勇气。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过多长时间,邻班的、上下楼的同学基本上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很久,小宏一直没有见袁姓女子。
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老师起着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中,平时接触到的起引领、示范作用的除了家长,就是老师。而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所以起主要教导作用的是老师。
学校频繁更换老师是一个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适应一个老师的讲课风格需要一段时间,等还没完全适应或刚刚适应一个任课老师就要去适应另一个任课老师,有任何好处吗?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对于校方来讲,只是拿学生成绩来说事,用成绩来吸引新生,频繁更换老师易导致学生的整体成绩下降,无益于校方吧?
身为一个老师,对学生破口大骂,真是恬不知耻。还威胁学生不要“走露风声”,没有师范作用,没有责任感,没有敢于承担错误的勇气,这样的人冒充老师——祸国殃民。
学校也许是调换老师调够了,不再调换老师了,随着袁姓女子的一走,小宏班里变的风平浪静。
随着小宏在学校里的日子越来越长,离他入学第一次考试——期中考试越来越近,刘老师也宣布:“离期中考试就一周了。”
因为是第一次考试,再加上平时学习的压力没那么大,所以多数同学不把考试当回事,当然了,这种心态在某种情况下是好的,比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成绩不太好,心态如此好,考试必要糟。
而无论是“天道酬勤”还是“人在做,天在看”这些名言,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次就能应验成功的,比如林肯,在政治上竞选了一次又一次后才竞选上了总统这一职位。他在政治上很努力,人确实在做,天确实在看,不过“天”看了一次又一次才向他抛出橄榄枝的。
不过小宠第一次考试就金榜题名了,获得了第一名,小宏那叫一个得意,可谓是“左牵黄,右擎苍。”觉得自己以后随便一考就能得第一名。
而冯雨和杨勃只得了三十多名、四十多名,他们也挺潇洒,没有过多地计较所得的成绩,之前做什么,现在依旧做什么。杨阿姨并没有因为小宏成绩好而过分表扬他,也没有因为冯雨、杨勃成绩不好而批评他们。当然了,平时做菜更不会给小宏多炒一份儿,给冯雨、杨勃少舀一勺。在杨阿姨眼里,他们都是孩子,都一样,并没有因为成绩差异而区别对待。
成绩出来后,小宏班里出现了一些小变动。刘老师依照成绩单重新分划分了课代表,又把详细的内容布置给了他们:上课前带领同学们预习课文、维持课堂上的纪律、按时收齐同学们的作业并拿到老师办公室里、帮助解答同学们不会的问题等等。小宏的英语成绩和语文成绩都是单科第一名,刘老师决定让他当英语课代表。英语老师恰恰是冯雨他们班的班主任。
“小宏啊,你厉害啊,”冯雨坐在床沿,向小宏抛起了媚眼,“你丫居然考全班第一。”冯雨用不正经的语调说。小宏扭过来脸,不再往窗外看去。“啊承让承让”小宏边说边抱起拳来,做出了承让的姿势,冯雨立马就乐了。
“啧啧。”杨勃嘴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咱班主任不是说咱班有个人考了第一名,也是处级第一名,全校共有2000多人,包括南校区和北校区,真厉害。”不在乎成绩的杨勃也如此惊讶到。“就咱老班表扬的那个女的?”冯雨问,“对,是她,姓黎还是姓李来着。”杨勃微微皱眉,思索着。
“不管姓啥,反正咱俩是考不到那样,”冯雨摇了摇头,“至于宏哥嘛。”冯雨又向小宏抛起了媚眼,“有可能。”冯雨缺乏自信,但他一直都对别人异常自信。
“诶,你看你全年级的排名了没,是多少啊?”冯雨的心里很期待,问小宏。“五十名。”小宏记的清清楚楚,回答的也干脆。“哇。”冯雨和杨勃几乎是同时发出惊叹声。“离年级第一不远啊。”冯雨说。小宏听后倒没什么反应。
小宏得了好成绩,内心一直处于自负状态,不过他依然拿着课本或练习册去办公室问教师问题。
每个办公室基本上是四个老师共用,不同老师的办公区间相互隔开,英语老师办公区挨着办公室门。有次他收齐了英语作业,顺便拿着练习册去办公室问问题。
“报告。”小宏敲了敲门。“请进。”办公室里传来了刘老师的声音。小宏推开了门,见英语老师不在。“找李老师?是吗?她不在。”刘老师见小宏抱着一摞作业。“哦。”小宏回答。他心里稍有些失望。他把作业放在办公桌上,把那摞作业上面乱的几本整理了整理,准备离开。
李老师的电脑开着,屏幕显示的是她们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用Excel表格显示着。小宏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最上面显示的姓名是李善颖,他扫了一遍这行,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看完了他差点“哇”的一声叫出来。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李善颖,”小宏想了起来,“就是上午杨勃所说的那个姓李的?”“善颖、善颖,善良聪颖。”小宏接着边走边想。不一会儿上课铃响了,他回到了教室。
上课的时候,小宏聚精会神,不愿遗漏掉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学语文时,老师让同学们根据中心思想划分自然段,小宏偶有差错。学数学时,老师在教授一种解法解题时,他立刻动脑子,思考出了另一种解法。学英语时,就更别说了,课上记住的英语单词加上平日里看的英文版的《雾都孤儿》,他会的单词比别的同学多了去了。
小宏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学习,相应的,他与人沟通、交往的铪如冯雨和杨勃。他的性格也比较耿直,看不惯一切与刘老师所说的违背的人。刘老师不让课上看小说,若小宏知道谁课上看小说,他就烦谁。他也渐渐地看不起那些总是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的人。他认为做这些事的人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就是走向了所谓的“堕落”的道路,小宏不齿与他们为伍。
老师经常把学生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这样做是幼稚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给学生贴标签,原本只是想在成绩上把学生区分开,实际上往往把学生之间的日常来往也隔离开了。老师也许对某个“好学生”说谁、谁、谁学习不好,以后尽量别跟他来往,否则耽误你成绩。但所谓的“坏学生”也有自身的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写这本书是希望引起你对留守孩子(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关注。
感谢你的阅读,觉得不错的话要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