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控制行业价格变动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国外投资对中国价格变动的影响研究

学者们对国外投资与中国价格变动的关系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早期(1995—2000年)主要是结合当期价格变动的现实情况来研究两者的关系,近年来(2005年以后)则通常将中国价格变动分为若干阶段来考察。关于国外投资对中国价格变动的影响效应,学者们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国外投资提高了中国的价格水平,这一观点也在学术界占据主流地位。如早期的孙婉洁和臧旭恒(1995)、陶士贵(1995)以及张礼卿(1998)都认为外资进入对1993—1994年中国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陈德泉等(1997)也认为外资进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及国际通货膨胀传导等多渠道对国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产生促进作用。近期,黄新飞和舒元(2007)运用VAR模型,并采用国内的季度数据,实证发现外资进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中国价格总水平上涨0.24个百分点。彭小兵和张保帅(2009)依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外资进入对中国价格变动的影响模型,并利用国内1986—2006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外资进入增长率与中国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外投资对中国价格的变动没有影响,或者影响甚微。裴长洪(1995)认为1993—1994年外资主要流向国内生产性与实业性行业,生产性与实业性行业的外资流入对我国价格变动的影响不大,其余小部分进入诸如地产和证券交易等投机性行业,从而易于提高我国的价格水平,但进入这些行业的外资数量有限。袁晓军(2009)利用多变量VAR模型对我国价格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政策是我国价格总水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而外资进入规模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影响很有限,贡献率仅在4%左右。任碧云(2012)发现外资进入并非我国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原因,而贸易收支和商品价格对我国价格总水平变动的解释力较强。刘军(2014)的实证分析表明,从整体上看,外资进入对中国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影响不明显,但分行业而言,非服务部门的外资进入会抑制其价格的上涨,而服务部门的外资进入对价格总水平则表现为正向影响。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国外投资才对中国价格的变动发生作用。刘晓西(1995)认为外资进入对中国价格变动的影响取决于央行调控国内信贷应对国际储备的反应速度、外资进入对进口增量的影响程度以及我国汇率的灵活性等条件。李敏婕等(2009)研究发现,在理性投资条件下外资进入会带来价格总水平的小幅上涨,而在经济过度繁荣下,外资进入则会增加国内价格总水平大幅上涨的可能。

还有学者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对外资进入对中国价格变动的可能影响途径进行了研究,如江小涓(2002)认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竞争效应使得国内企业比从前“表现得更好”,即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变革缩小了与外资企业的差距,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最终降低国内价格。如果限制外资进入,缺乏竞争压力的中国企业就会失去创新的激励,从而将价格维持在高位。李孟刚(2006)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投资,可能会成为具有很强市场势力的垄断厂商,如果形成垄断,就会抑制国内投资,阻碍新投资者进入,并且向消费者索取高价,产生垄断利润,从而导致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