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李凡
我和李凡都毕业于BRG大学,他是属于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酷爱看电影和听老歌,想象力算是丰富的。他的梦想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商业导演,能拍出类似于《心灵捕手》《活着》《大话西游》等等这样伟大的,能让人受到启发的作品。他爱喝BRG啤酒,在大学里面我们都喜欢叫他“大O”。往往事与愿违,毕业以后李凡没有成为一个导演,反而成了一个独立的自由编剧,但是自始至终,仍然没有写出一个像样的剧本。据他自己说,这是有原因的:“到现在为止,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题材去让我写!我一直在等待!这天终会到来!”每当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总会掀起他的袖口,让我们看到他左臂上的文身“E=mc2”——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那是李凡在大四快毕业的时候,经历了一次神秘的旅行回来后立刻文上去的。他讨厌“抄袭”和“模仿”,这点我是知道的。
自从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某个夏天的晚上,他连人带被子一起从2米高的床上掉到地上以后,他的思维就发生了“武侠小说”般的变化。这种带有玄幻色彩的神秘事件当时真的发生在我的身边。仿佛金庸名著《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从武当山的悬崖上摔下去学会了九阳神功,不光解了身体寒毒还变成了不死之身,然后误闯光明顶,学会了乾坤大挪移,随后理所当然地变得武功盖世、天下无双。这些都和“摔下去”这个动作有直接关系,只不过张无忌学会了当时江湖的求生之道,把自己的战斗力从-50提高到了+10000;而李凡则是把自己的智商从普通的100提高到了168,并且有了一种非完全准确性的“预见未来”的能力。事实证明,事后在某些方面,他的确具有这种能力,这就是我要见他的原因。他经常把自己比作是爱迪生先生和居里先生(居里夫人的爱人皮埃尔·居里)的合体,并且打算用“盗窃”来验证这个智商指数。具体为什么,像我这种智慧只介于愚蠢和聪明之间的人来说,是不能完全理解的。
而在我的理解里,如果站在科学发展史的角度上来看,有一点我绝对相信,即使爱迪生先生和居里先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或者是住在楼上楼下的邻居,时不时地还互相请客吃个饭,也绝对不会密谋用“盗窃”这件事情来验证自己的智商在168左右。但是当一个人狂妄地把自己的智商比作是两个超级聪明男人的合体时,就很难评估他的想法了。也许对于李凡来说,“盗窃”这种行为所产生的效果一定等同于发明“电灯泡”和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这两个艰难过程的叠加。他经常喜欢引用居里先生的爱人居里夫人的名言“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或者唱着歌曲《浪子心声》中的歌词“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来为自己的“盗窃”找借口。而大二那年的暑假,因为贾大爷的一句话,让李凡决定用实际的“盗窃”行动来验证他的智商。
而那次的“盗窃事件”,再一次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这里我为什么要用“再”,因为这之前是有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