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作为显灵之兆的火

当匠人们带着自豪和傲慢接受和承认自己与神的相似之处,并将自己的作品看作神造物的替代品时,颓废艺术家们则敏感地开始将审美体验与火相提并论,将火与显灵相提并论。

显灵的概念(且不论该术语)是由沃尔特·佩特在他的文论《文艺复兴论》中的“结语”中提出的。事实上,这篇著名的“结语”之所以要以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引言开篇(13),是不无道理的。现实是由一系列力量和元素生成的总和,但这些力量和元素也在逐渐消解,只有流于表面的经验才会让我们认为它们如此庞大且总是不合时宜:“但是,当我们的思考开始作用于那些事物时,它们就会在思想的影响之下逐一分离,而它们之间的黏合力也会如魔法般断开。”因此,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不稳定的、瞬息万变的、没有延续性的世界:习惯被打破了,惯常的生活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稍纵即逝的瞬间。

每个瞬间都有一些人的手中或面部呈现出美好的姿态一些山峰和海洋显现出格外迷人的色调一些激情洞见和智慧的昂奋对我们有着不可抗拒的真实感与吸引力但一切只在那个瞬间

不断保持这种精神昂奋的状态,就是“生命的成功”:

只有当一切在我们的脚下融化我们才能够看清种种强烈的激情种种能提高人的眼界使人精神豁然开朗的知识进步种种感官的刺激例如奇异色彩奇香异味以及艺术家的匠艺或者某位友人的面容

几乎所有的颓废派作家都曾用“闪电”这一意象来形容感官和美学上的昂奋状态。但第一次将该状态与火相联系的,当数邓南遮。显然,我们所说的联系,并非简单而俗套地赞叹一句(如米拉·迪·科德罗在《约里奥的女儿》中尖叫道)“火焰真美”。正是在《火》这部小说中,邓南遮将美学上的昂奋与对于火的体验相提并论。面对威尼斯的风情万种,斯泰利奥·埃弗雷纳不仅联想到火:

这种生命力就像一种无法抵御的闪电时时在万千事物中震颤从竖立在里面回荡着人们祈祷声的教堂顶部的十字架到拱桥下微微颤动着的水晶般的海水无不闪烁着一种欢欣之光因面临不幸的灾难而深感焦虑的人们从心灵深处警觉地发出尖锐的呼喊声就像光灿夺目的金色天使从钟楼的顶端向人们预示着什么似的他出现了他踩着一片彩云像驾着一辆火焰车一般出现了后面拖拽着紫袍的衣摆

邓南遮的《火》为显灵论理论大家詹姆斯·乔伊斯所钟爱,他从中获得了启发:“斯蒂芬认为精神顿悟是一种突然的精神显灵,它往往通过某种语言、动作或难以忘怀的意识活动来实现。”(《斯蒂芬英雄》)因此,在乔伊斯的作品中,这样的顿悟总是以某种火光闪现的体验出现。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火”一词出现了五十九次,“火焰”和“火焰般的”的出现也高达三十五次,至于其他表现发光发热的词,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在邓南遮的《火》中,当福斯卡里娜听到斯泰利奥所说的话时,觉得自己“沉浸在那犹如熔炉般的灼热的氛围中”。对于斯蒂芬·迪达勒斯来说,精神昂奋常常以耀眼的光芒出现,因此常被比作阳光。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斯泰利奥·埃弗雷纳身上。我们不妨比较以下两段文字:

邓南遮的《火》:

帆船强行掉转方向一个奇迹令他震惊晨曦透过抖动的船帆把永恒地屹立在圣马可钟楼和圣乔治·马乔雷钟楼上的天使照得闪闪发光映红了其上屹立着命运之神的金球使圣马可大教堂的五座王冠式的圆顶异常光彩夺目……

赞美奇迹!”一种向往强大和自由的超凡感情充溢着年轻诗人的心就像海风鼓起了已涨满的风帆在船帆紫红色的光焰中他像是看到了自己热血的光辉

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他的思想是一片的怀疑和自我怀疑偶尔由直感的光所照亮在那样的时候由于直感的光是如此强烈整个世界便会在他脚下倾颓消亡仿佛被大火霎时吞没了似的从那以后他便不善言辞以漠然和无动于衷的眼光来回应别人的注视因为他觉得美的精神像一件外套一样将他紧紧地裹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