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疑难病证方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 凉血化瘀与其他治疗方药的配合运用

凉血化瘀虽为重型肝炎的治疗大法,但重型肝炎病势凶猛,证候多变,变证丛生,病程中尚可出现湿热蕴郁、腑实内壅、瘀热水结,及窍闭、阴伤等多种病理变化,临证需审其主次偏重,合理配合运用清化湿热、通腑导滞、泻下通瘀、芳香开窍、养阴益气等方药,方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
(1) 与清热利湿法的配合应用:“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热疫毒作为疾病的始动因素,贯穿于重型肝炎疾病过程的始终,配合运用清热利湿法具有重要意义。湿热蕴结中焦,病人常表现为胸闷脘痞、口苦口黏、舌苔黄腻等证。单用凉血化瘀解毒,湿热胶固难以尽祛;仅恃清化之法,则瘀热与湿相搏而结聚不散,故当凉血化瘀解毒与清热利湿合法并进,取《医学传灯》茵陈四苓汤之意,加入茯苓、猪苓、车前子、虎杖、垂盆草、田基黄、鸡骨草、蒲公英、金钱草、土茯苓、败酱草等,使湿热之邪从下而泄。至于邪气在气分留连,湿热交蒸时,重用清利,更有利迅速退黄,顿挫病势,免其内陷心肝营血。
(2) 与通腑导滞法的配合应用:腑实壅结,既可阻滞气机、凝滞血行,又能留湿、留热,邪无出路,加重病情,故腑实也是重型肝炎的病理环节之一,多数患者存在腹满胀痛、大便干结。应在凉血化瘀解毒法中配合通腑泄下,能攻逐有形之邪,荡涤肠腑实热,同时和清利之法配合,尚有分消之功。可取仲景三承气汤之意,重用大黄、桃仁、芒硝、厚朴、枳实之品。实践证明,通腑泄热具有荡涤热毒、祛湿退黄、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吸收、保肝护肝、防止邪毒内陷、扭转危急之功,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3) 与利水逐水药的配合应用:重型肝炎每易发生膨胀变证,因此须要预防或配合应用一些利水或逐水药物,同时利水又是祛湿退黄的又一重要途径。主要是要应用淡渗利湿方法,方用茵陈四苓汤加味,并配合应用宽中化湿理气药物,以助水行,如苍术、厚朴、青皮、大腹皮、砂仁、枳实、莱菔子等。若水湿潴留为臌,可酌用逐水缓急之剂,予己椒苈黄丸,酌配马鞭草、水红花子、商陆根、甘遂等逐水药物。
(4) 与息风开窍法的配合应用:重型肝炎之昏迷,乃瘀热毒邪内闭清窍,神机失灵,非单用“三宝”所能开,若能在凉血化瘀解毒的基础上,配合息风开窍药物,自可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治疗效应,如远志、天麻、菖蒲、郁金、连翘心、白蒺藜、僵蚕、胆南星等。热毒深重可选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注射液;神昏痉厥者以紫雪丹为佳;若兼秽浊之气蒙窍,可用至宝丹为主方。
(5) 与养阴益气法的配合应用:重型肝炎病情既重,复加病程较长,瘀热火毒极易伤阴耗气,凉血剂中虽有养阴生津之品,但其力尚嫌不足,必须配合养阴生津、益气扶正之法。其中尤当注意养阴生津,一则火热阳邪最易伤阴,二则滋阴养血,津液得充,血液自畅,可达“养阴而化瘀”之效。方选《温病条辨》增液汤,药用生地黄、玄参、麦冬、石斛等以甘寒清养为主。若兼气虚,加生脉饮益气养阴。但须注意养阴不可太腻,益气不可过壅,以免滞湿助热,反助病邪。后期或恢复期确属肝肾真阴衰竭,邪毒不显,方可配入滋养填补之法,如鳖甲、龟甲、五味子、熟地黄、山萸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