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醇雅”说的推进
浙派中期领袖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雍正、乾隆时期“宋诗派”的代表作家,浙西派词的中期领袖。厉鹗博学多才,在多个学术领域成就非凡,著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宋诗纪事》一百卷,《南宋院画录》八卷等。然而他“有才无命剧堪嗟”,落魄身世中“诗文之外,锐意于词”[1],“心折小长芦钓师”[2],他对朱彝尊十分崇拜。“雍正乾隆年间,词学奉樊榭为赤帜,家白石而户梅溪矣”[3]。作为朱氏之后的浙西词派公认的领导者,厉鹗进一步把朱彝尊的“醇雅”说推向前进。
厉鹗的成长环境、经历和交游圈子,决定了他向往“雅致、清淡”的境界,把“远而文,淡而秀,缠绵而不失其正”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风格准的,并认为只有如此方能“骋雅人之能事”[4]。除了继承朱氏推崇的南宋词人姜夔、张炎之外,厉鹗还把北宋的周邦彦捧上祭坛。清真居士精通音律,曾创作了不少新词调。其作品多写闺情、羁旅,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厉鹗正是看重美成的音律才情,借推重美成宣示他对音律在词之创作中的重视,谱写了大量富于幽隽清冷之美的吟咏湖光山色之佳作,在音律和文辞两方面都凸显了厉鹗作为一代词学宗匠的功力与造诣。
《詹石琴词序》云:“吾杭言词者,莫不以樊榭为大宗。盖其幽深窈渺之思,洁静精微之旨,远绪相引,虚籁相生,秀水(按:指朱彝尊)以来,厥风斯畅。”[5]厉鹗虽为词学大家,但并未留下专门表述其词学创作理论的著作,《樊榭山房集》中仅有《论词绝句》十二首,还有《红兰阁词序》、《陆南香白蕉词序》、《张今涪红螺词序》、《吴尺凫玲珑帘词序》、《群雅词集序》五篇序。浙西词派的开山盟主朱彝尊在1709年、重要理论家汪森在1726年先后离世。厉鹗凭借其深厚学养与清灵雅作获得了杰出声望,得以继承朱、汪开创的浙西词派之端绪,主持词学坛坫,成为浙西词派中后期卓越的领军人物。
雍正十年(1732),厉鹗结合自身的创作和理论修养,写下了《论词绝句》十二首。《论词绝句》其一论词源、李白和花间词,其二论张先、柳永,其三论晏几道,其四论贺铸、惠洪,其五论姜夔,其六论《乐府补题》,其七论张炎,其八论《中州乐府》及苏、黄,其九论《名儒草堂诗余》及刘辰翁、罗志仁,其十论《浙西六家词》和朱彝尊,其十一论严绳孙,最后一首论万树及其《词律》。试作具体解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