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学习型员工所具备的特质
在第一章中我们给出了学习型员工的定义,认为学习型员工是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最大需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主动地寻找学习的机会,能把学习和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并把自身的学习看作是一个持续的、一生的过程的员工。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学习型员工所应具备的几个特质。
(1)自我学习
自我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并自我管理,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需要的资源,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自我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传统的学习方法则以培训专家、教师为中心。简单来说,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让你学”
并且规定“让你学什么”,“让你怎样学”;而自我学习是我要学!”,“我想这样学!”。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螃蟹的营养,而是胆量和自信心,学习型员工的学习不再是跟在别人后面学习,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这种学习使得学习型员工建立了自信心。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说过“我时刻盼望自己多学一点东西,我常为自己见闻有限而感到不足。”(李春华编著:《商用(论语)》,人民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230页)这体现的就是一种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型员工利用企业给出的建议,提供的充足的学习资源,创造的适宜的学习环境,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我学习的出发点是学习型员工能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并不断寻求学习机会,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份天然职责。
通过学习,学习型员工将会提高自己对变化的适应能力。
学习型员工的自我学习是以现实生活的工作环境为基础,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进工作。自我学习体现了很强的目的性,学习型员工的学习不再是盲目的学习,而是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型员工能敏感地感觉到事物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补充知识;自我学习体现了很强的自主性,学习型员工有能力自己做出学习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时间和进度,有重点地选择学习内容;自我学习体现了有效的方法性,由于企业的员工大多是身上肩负着工作、生活两重负担的成年人,其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习型员工大多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能主动感觉他人在学习方法方面比较优势,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自我学习还体现了个别差异性,学习型员工可以根据企业为他们设置的课程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不必重复学习自己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而且学习者可以随时利用一些评价标准(例如考题等)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
通过员工的自我学习也使得员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鼓舞与自我激励的能力、自我控制与自我协调的能力、自我锻炼与自我行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自我学习使得员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
(2)自我管理
每个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在岗位的管理者,员工可以从管理者的角度设法改进工作,革新创造。自我管理就是指员工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管理。所谓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是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人才。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我管理是指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能力。通过自我管理,组织成员可以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自己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估总结。
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员工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责任感。主体意识是学习型员工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条件,它能使员工按照规划和目标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将行为表现和结果与他人的行为、企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行为准则相对照。自我意识是学习型员工实现自我管理的思想基础,学习型员工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严格要求,能进行自我批评,能运用社会舆论和企业精神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结合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我意识能使学习型员工将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中的各种特征内化为自身要追求的目的,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规范、原则和理想,实现意识自身、管理自身、自我组织、自我监督等自我管理所必需的各项职能。
责任感是员工实现自我管理必备条件,学习型员工对自己的职责、义务和企业的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力争为企业和社会性财富的增加做出最大贡献,并按贡献大小来满足个人的多层次需要,即通过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的自我管理,使自己的产出“贡献”
最大化。
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人的自主性。自主性表示人是自己的主人,自己主宰自己。人们借助于实践和交往,把自己当作自己活动的客体,合理的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实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唤醒自身沉睡的生理、心理潜能,有效地选择和约束自己的情感、意志,促使自身特性和需要与环境条件相适应,在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去行动。学习型员工通过自我管理,能对自己本身、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有一个客观的清醒认识,并能与社会规范、企业要求相对照,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调整或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从而找到一个既合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途径和平衡点。
(3)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指学习型员工能够不断为自己订立新的愿景,并能够为之奋斗,最终突破极限,实现自我,从而取得不断的发展。Clifton and Nelson(1992)称这个过程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行为。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的现实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人整个世界。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是对一个人真正心之所向的“愿景”,不断重新聚焦、不断自我增强的过程。“自我超越”是克服内外困难,以自我的最高目标为轴心创造性地生存,目的在于挖掘个人的最大潜能。
高度自我超越应具备以下特征:永不停止学习、有非常清晰的个人愿景、正视现实、学会心灵的自我安慰。
建立个人的愿景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前提条件,个人愿景是发自个人内心的,真正最关心的,一生热切渴望达到的事情。学习型员工一般都具有强烈的个人愿景,他们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肖伯纳说过“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一隅,终日埋怨世界未能给你带来欢乐。”由于自我愿景的存在,学习型员工有很强烈的自我超越的愿望,即便是遇到困难,他们也会坚忍不拔,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自己份内该做的事,觉得很值得做,意义很强大,效率也自然很高;保持创造性是实现自我超越的核心,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可变性”,所以学习型员工不再是按照惯性进行思维,而是进行创新性的发散式思维。学习型员工具有很强的毅力和耐力,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会使他们感到气馁或妥协,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创造的能量;忠于真相是实现自我超越的保证,只有忠于现状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了解到愿景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缩小这些差距,实现自我超越。
正如弗利慈所说的“真正有创造力的人,知道所有的创造都是通过种种限制达到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创造。”(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83页)当然,企业应当正确的引导学习型员工建立起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愿景,因为只有员工的自我超越建立在个人愿景与企业愿景相一致的基础上,员工对个人的追求才不会增加组织的困扰,反而会强化组织。
(4)自我启发
自我启发是指员工自己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不断开发和提高自身能力。克贝尔说:“当一个人为将来做准备时,能做的事情却不去做,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万一因为没有做准备而遭遇失败,就不是单纯的没有能力或失败的问题,而是作为一个人疏于自我启发的严重问题。”(罗锐韧:《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第五卷,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第277页)可见自我启发是每个人成长的根本。想增长自己的能力就要自我启发,启发不仅是读书、实习、听别人讲话,想和做也是自我启发的一种。自我启发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无意识的自我启发,这是指以本人的个性为基础所做的自我启发,是在职业训练以前就存在的,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启发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有意识的自我启发,这是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为了截长补短而有意识地进行的自我启发,但由于人的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这种有意识的自我启发必须有他人(企业)对自己优缺点的指摘,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第三种是依据目标的自我启发,这种自我启发是指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的具体目标,自行选定必要的启发课题,计划到什么时候,将多少东西,用什么方法完成的一种自我启发。
这种方法的特色就是目标由自己选定,这与工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可以获得主管人员的密切指导。
学习型员工的自我启发能力就是属于较高层次的依据目标的自我启发。它是以学习为前提的自我启发,学习型员工通过不断的学习有关工作的知识和技术并结合其自身的工作,不断提出疑问,并寻求解决疑问的各种手段;它是以研究的态度进行的自我启发。学习型员工能从担任的工作中,找出有兴趣的题目,特别深入研究。虽然这只是部分的探讨,但对于增加工作的深度却很有帮助,因为学习型员工在日常中也能保持研究的态度,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内省的思考,累积的结果就是在工作上产生有价值的革新;它是一种依据经验的自我启发,学习型员工非常重视经验的累积,并且能有意识的从经验中进行检讨和反省,从而能得到启发,获得发展。学习型员工的这种自我启发的能力使得学习型员工能够建立自信、勇气与热情,能够学会激励别人和自我激励,学会自我潜能的开发,同时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品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5)自我经营
有良好的自我经营能力是学习型员工的一大特点。自我经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从短期来看,它是指员工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员工要对工作保持着高度的热诚。学习型员工能够很好的理解并全面接受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而对自己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学习型员工对于工作的态度不再是为了简单的获取物质上的回报,而是将工作看作是一种真正的事业来经营,将工作的成功视为自己人生的成功。因而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自主、积极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特性,做工作的主人翁。学习型员工的自我经营能力在工作中具体表现在:执著的热诚,学习型员工对工作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热诚,他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是以简单“我解决不了”而就把它放弃,而是有非做不可的热诚和决心;自觉的责任感,学习型员工会对自己的工作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所以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他们不会将责任归罪于外,而是系统地思考整个问题,找出症结之所在,正是由于这百分之百的责任才使得学习型员工在工作中有百分之百的付出;独立的自主精神,学习型员工在工作中永远不会简单、机械地的按照上级的指令来工作,他们在执行指令之前会首先考虑指令的合理性,然后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在松下电器公司中,员工都有一种自我经营的理念,那就是“我是公司的一名员工,是一个独立经营体的主人,正经营着自己个人的事业。”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自我经营能力是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很好的规划。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每天都有旧的工种消亡、新的工种产生,员工想一辈子呆在一个岗位上、一辈子干一种工作的想法已成奢想。
自我经营能力使得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困难有很强的把握能力和控制能力。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掌握人生,学习型员工可以对自己做出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明白自己的优劣势之所在。此外,学习型员工还能敏锐地察觉到环境的变化、新知识的产生,且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迅速对其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就是这种长远的自我经营的能力使得学习型员工在这急速变化的时代中取得了终身就业的能力,这是学习型员工区别于普通员工的关键所在。通用汽车中国(GM China Operations)公司科技总监刘小稚博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经营的成功案例。刘小稚博士早年在国内接受了多年中国的传统教育,后留学德国,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她在通用汽车公司(GM)的全资子公司——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DelphiAutomotiveSystems)欧洲分部从事销售工作。在跨国公司的工作生涯中,她不断得到提升,现已成为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的科技总监兼总工程师。
案例2
纽柯钢铁公司的自我管理
美国纽柯钢铁公司原来是一个小公司,其总部机构小得惊人。但目前它已经进入世界前500强,利润跃居全美钢铁行业第一,在技术上还领导了世界钢铁生产新潮流,获得了美国总统授予的美国最高技术成就荣誉奖章一国家技术勋章。
该公司总经理爱瓦森认为:劳资之间矛盾是由经理人专制造成的,管理人员不应当“使”员工做事情,而是应当帮助员工做事情。纽柯公司的生产组织实行的是一种叫做工人“自我管理的作业”队制度。即将生产作业的工人所应完成的作业任务组成若干作业队,每个作业队25-40个人,其中有一名领班负责组织生产并上传下达,作业队实行自己维护劳动纪律,自己管理自己。工人在作业队工作过程中,如果不能胜任或不喜欢这一工作,可以自动离开;如果有人偷懒、不负责任,其他作业队员则要教育和帮助他改正。若屡教不改,则让他离开。作业队的收入有基本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奖金没有上限,根据工人所在作业队完成生产指标的程度决定,而且随着作业队成员生产技能的提高和不断增加高质量的产品,奖金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甚至超过基本工资。实施自我管理后,该公司的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