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平台突围:在线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在线支付模式概述

在线支付属于金融科技市场的范畴,随着电子商务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在线支付的种类也日新月异,如网上银行、电子对账、第三方支付、电子票据等。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9)》及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达2297.3亿元,支付业务因其受众广、交易高频的特性投入占比最高。金融科技市场的发展红利由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大行业开始向网络借贷、非银行支付等新兴服务行业转移,与支付相关的细分领域模式创新不断涌现。

一、在线支付服务方趋于丰富

随着支付服务场景化应用的不断丰富,POS机收单、二维码扫码支付等支付模式为商场、物流、小微企业、个体店铺、个人支付等交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移动支付持续占领支付市场热点的同时,B2B在线支付服务也在稳步推进。以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基础、特许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支付服务组织不断丰富。截至2019年7月10日,我国共有23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其中互联网支付机构109家。获得支付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优化清算市场布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银行适应市场变化,创新支付清算服务模式的步伐。监管机构也从支付安全有序角度,介入支付市场,引导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等支付服务组织的合作分工,如网联平台的推出便是由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但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服务,兼顾了支付业务安全、高效的信息转接和资金清算。

二、在线支付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从不同在线支付模式实现的交易规模看,第三方支付模式实现的交易笔数与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商业银行处理的网上支付业务,但大笔交易基本还是通过网上银行通道来处理,第三方支付的增长则主要依赖于个人移动电子支付的爆发式增长。根据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较上年规模均有所上升。在互联网支付领域,商业银行共处理支付570.13亿笔,低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700.51亿笔,但商业银行处理的交易金额为2126.30万亿元,远远高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的50.15万亿元,笔均金额分别为37295元与859元。

与此同时,传统票据业务量不断下降,而电子票据相对增长较快,移动支付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这些研究成果将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适合平台发展的支付模式,以满足企业的在线支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