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人生
我的生活中有“三个一”,即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天运动一小时,每天写一段“微日记”。“微日记”篇幅不长,每天只有一小段,其中,生活感悟有之,读书心得有之,思想记录有之,从2011年坚持到现在,竟洋洋洒洒数千条几十万字,收益良多,不但很好地训练了我的总结能力,而且让我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每有感触,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其乐无穷。现选摘一些与大家分享、共勉。
野夫的《乡关何处》中有句名言:“人似乎经历越多,越有种难以自拔的宿命感,所有的追问都归于虚无。”宿命是指生来注定的命运,难以自己改变,这是许多饱经沧桑之人内心常有的一种人生无奈。可把一切都归结到命运上来未免太过消极了,即使古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也是虽有天意,但事不谋不成,人的努力是极其必要的。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的集体口号。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依我们这些跑马拉松人的经验,马拉松比赛时很少有人抢跑。所以起跑线上的速度并不十分重要,而之后路途上的坚韧与顽强,才是最终胜出的关键。
《马拉松,人人都可以》,易居CEO丁祖昱的新著,建议跑马拉松的人都去阅读一下此书,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佳作。我喜欢跑步,是因为它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磨炼意志。尽管我现在不再跑全程马拉松了,但我仍然坚持每天都跑适度的距离。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享受跑步带给我的健康与快乐。
我们这一代人所追求的成功,确实太偏重外在与物质了,由此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后遗症,从过大的贫富差距,到环境破坏,到价值观的混乱,到不少家庭的解体。这种注重外在的追求,必然是一种零和游戏,结果是只有少数人能赢,大部分人注定是输家。但若大家都去追求内在的自我修炼,则会是无所谓输赢的共好。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精英?徐贲教授的说法是:在缺乏分配正义的制度环境中,不具有优秀才能的人照样可以成为成功人士,积聚巨大财富。这样的制度环境产生了许多有钱但并不优秀的富豪,可仍然缺乏一个好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精英。而真正的精英应该是能够帮助提升社会教化、信任和治理的优秀人才。
冯仑大哥讲解了马云最近所说的一句颇有格局的名言:一般的人,常常是因为看见才会相信。只有少数成功的人,却是因为相信才会看见。这种事先的相信,是信念,是坚持,是努力。正因为他对未来的坚定相信,才有了想方设法的实现与成功。
我的朋友,已经跑了100多次马拉松的田同生老师说了句名言:“每一块肌肉,都是与岁月的抗争;每一块赘肉,都是对生活的懈怠。”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当英雄,适当让自己有一点小赘肉,似乎这样的生活幸福指数更高。
如今改行做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了。做实业是比慢、比笨、比扎实,而做投资却是比快、比巧、比聪明。按理说,与投资的各种花式技巧相比,做实业的逻辑更简洁,路径更清晰,相比较也更容易。可为什么有许多人不愿走这条路,或是走了又要换路呢?无非是人性中的急功近利与偷懒而已。
金惟纯有篇文章《被宠坏的中年男人》说:如果你很有个性,周围的人都顺着你;如果你经常是对的,错的总是别人;别怀疑,你是被宠坏的高危人群。有必要走出舒适圈,重新体验人生。我们的领导和老板们都是如上所说的高危人群。
化苦为乐的神奇药方是什么?那就是“情愿”二字。情愿了,则不觉苦。不情愿,则自会苦从中来。
我们宠孩子,也会时常宠自己。任由自我的坏情绪肆意泛滥,这就是在宠自己。
观看电影《芳华》,转录一段影评:为什么好人就一定得有好报?我们选择做好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因为那是对的事。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好人难做,但我们仍然要做个好人。
其实钱只是渡河过程中要使用的船,可我们常常造了一辈子的船,却忘了渡河。
人终生列为首位的应是“还在学”。所要学习的则是:人该怎么活?这件事,十几岁不嫌早,90岁不嫌晚。现代社会的大病,是有了越来越多的“经济达人”,而越来越难找到“生活达人”和“生命达人”。真正的成功不是你拥有了名、利、权,而是你能活出自己最好的样子。
当今无疑是一个壮怀激烈的时代,与认识的企业老板交谈,大家谈论的都是策略、模式、资源、合作等,谈及精神和生命感悟的很少。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若因此丧失了生命的美好,那还是我们人生的初心吗?
读了作家冯唐写的一篇博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文章给出了“10个不要”的建议,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读书解腻。
家人很重要,我们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余,是不是常把最疲惫的身躯、最焦虑的情绪和最不专注的精力留给了自己的家人?
千万别在比差中寻找自豪感。若以他人的不成功为自己骄傲的理由,那你就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滩上。
当下,繁忙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默认的生活状态,就像我们过度消费或过度囤积物质财富一样,我们也对自己的日程作出了过多的承诺。
一个人再忙,也一定不能忙得没有了思考的时间。
人的精神是有长相的,要想俊美,就得多培育一些人们喜爱的善良、诚实、谦和、宽容、勤劳、勇敢等优良品质。
记得年轻时老父亲就对我说过一个道理:人与人相处,你给我脸上贴点儿金,我给你脸上贴点儿金,结果两个人脸上都有金。反之,你给我脸上抹点儿黑,我给你脸上抹点儿黑,结果两个人脸上都有黑。所以,聪明人要学会多给别人脸上贴金,而不是往别人脸上抹黑。
“平稳的人生,一定闷,我受不了闷,我决定活得有趣。”《我决定活得有趣》是一本充满烟火气的书,读来轻松欢快。蔡澜这位率真的老爷子,既有才情又放浪,活得潇洒通透。人生的乐趣大多伴随着几分任性,有时甚至还会有些小小的罪恶感。生活得简单、轻松及有趣,并不与上进和深刻相矛盾。能够从无趣中发现有趣,那也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和通达。
肆意地放纵绝对是有害的,但自律到自虐似乎也很无趣,人生偶尔让自己稍微放纵一下,反倒是自我解压的一种快乐选择。
饭桌上有人说:闲着真好!凭我的经验,无聊要比忙碌累多了。
绝大多数人都好面子,但不是要面子就能有面子的,有时候只有放下面子才能有面子。
看到一件小摆饰上有这样一句话:“假如不会失败,你最想干什么?”是啊,如果惧怕失败,你又能够干什么?将来年老时,我宁愿为自己年轻时的鲁莽而自嘲,也不想因为自己曾经胆怯错失了一些机会而后悔。
几千年前,陶渊明就在我们心底种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梦想。偶尔逃离拥挤、繁忙、喧嚣且多有压力的城市生活,来到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田野。在这里,有着一种不同于城市的人情温暖和生命的乐观,它能帮助你缓解现实的重负,滋养身心。
1.出席中城联盟董事长联席会议
2.接受央视白岩松采访
3.方陆:家的方程式主题分享
4.方陆:区域房企的突围之道主题分享
5.与万科王石登顶台湾玉山
6.与农民工子弟一起过六一
7.在牛津大学校园骑行
8.参加两岸企业家“骑领山河”活动
9.52岁:人生首场马拉松 (北京马拉松)
10.为藏区孩子们献爱心
11.和万科郁亮在珠穆朗玛峰参加垃圾清理公益活动
12.赞助并亲自参与“城市公民乐跑”活动
从朋友处听到一个观点:与他人合作做事情,三人结构比两人结构更科学。两人往往争论的是是非,三人常常讨论的是利害。
做人,大气太重要了,大气者才能成大器,大气者才能有大财。
通过节约、忍耐而获得的简单生活,会因没有梦想和感动而不开心。可若是自己价值观驱使主动选择的简单生活,则会富足而喜悦。幸福的关键就在于简单生活是否属于自己的主动选择!
以前交朋友,总以为越多越好,随着年龄渐长,交友谨慎了许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必要把太多的人请进自己的生命里。
北欧人的幸福指数一直位列榜首,他们“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则是现代人所苦苦寻觅的幸福良方。在北欧,人们的生活重心逐渐转移到了精神享受与切身体验之上,在那里,你会深切感受到“通过物质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精简,才能从束缚中解脱出来,也才会自由自在地去生活。
取悦别人,远不如娱悦自己。
歌德曾经有过一个建议:按一个人的现状对待他,他就会保持现状。按一个人可以成为和应该成为的人的状态对待他,他就会成为自己可以成为和应该成为的人。
电影《梅兰芳》中的邱如白说了一句话:“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孤独并不总是坏事,相反,能享受孤独的人更有可能收获成功。
在今天这个方便快捷的时代,要刻意去追求一些“不便”,其中乐趣多多。
不少人热衷于阅读微信的碎片化学习,这其实远不如系统读些好书的学习方式。就如同砖头、瓦片收集得再多,也很难盖起一栋像样的房子。
拥有并不等同于幸福。拥有过度的物质,并不能让我们轻松快乐,反而让自己时常被不需要的东西所羁绊,你得经常浪费时间在那些杂乱的物品中费力寻找。极简主义令生活更加清爽、更少压力、更多自由、更为美好。越简单,越丰盛。卸掉生活的重负,才能让自己专注于生命中更为重要的事情。
朋友在一起谈及做人如何才是成功,结论是,能让周围的人感觉到“有你在真好”。
这个世界挺热闹的,我们却要让自己尽量安静下来。因为人只有安静时,才能真正抵达自己灵魂的最深处。
文明伴随着束缚,俗气掺杂着快乐。人在不断追求着进化,但也不想让自己活得太累,偶尔“俗气”一把,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