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海错序
【原文】 海错自昔无图,惟《蟹谱十二种》,唐吕亢〔1〕守台所著;《异鱼图》〔2〕,不知作者,仅存有赞,图本俱失传,无可考。考《四雅》〔3〕诸类书〔4〕数十种,间亦旁及海错,而《南越志》《异物志》《虞衡志》《侯鲭录》《南州记》《鱼介考》《海物记》《岭表录》《海中经》《海槎录》《海语》《江》《海》二赋〔5〕,所载海物尤详。至于统志及各省志乘〔6〕,分识一方之海产,亦甚确。
古今来载籍多矣,然皆弗图也。《本草·鱼虫部》〔7〕载有图,而肖象未真。《山海经》虽依文拟议以为图,然所志者山海之神怪也,非志海错也,且多详于山而略于海。迩年泰西国有《异鱼图》〔8〕,明季有《职方外纪》〔9〕,但纪者皆外洋国族,所图者皆海洋怪鱼,于江浙闽广海滨所产无与也。
予图海错,大都取东南海滨所得见者为凭。钱塘为吾梓里〔10〕,与江甚近,而与海稍远,海错罕观。及客台瓯〔11〕,几二十载,所见无非海物。康熙丁卯〔12〕,遂图有《蟹谱三十种》。客淮扬,访海物于河北、天津,多不及浙,水寒故也。游滇、黔、荆、豫而后,近客闽几六载,所见海物益奇而多,水热故也。《医集》云“湿热则易生虫”,信然。年来每睹一物,则必图而识之,更考群书,核其名实。仍质诸䗺户鱼叟〔13〕,以辨订其是非。佥〔14〕曰:“海物谲异〔15〕,出人意想。遐方之士,闻名而不敢信;海乡之民,习见而未尝图。今君既见而信,信而图,图而且为之说,可为海若之董狐〔16〕矣。曷编辑卷帙〔17〕,以为四方耳目新玩,可乎?”
戊寅之夏,欣然合《蟹谱》及夙所闻诸海物,集稿誊绘,通为一图。首以龙虾,终以鱼虎〔18〕,中间分类而杂见者〔19〕:“蟹棹鲎帆,俨若扁舟逐浪;蜃市鱼井,恍疑万灶沉沦。鲨头云,巫山几片;海底月,皓魄一轮。箬鱼风箨,竹鱼霜筠。枫叶鱼,冷落吴江;文鳐鱼,踊跃天门。柔鱼乏骨,钩鱼重唇。钱鱼慢藏,鲳鱼非淫。石首驰声远近,河豚流毒古今。乌鲗怀墨,朱鳖吐珍。紫贝壳丽,苏螺肉锦;蛎堪比鞋,虾可名琴。鱼针作绣,海扇披襟。沙蛤染翰,蚰螺织文。逢冬则馁,望潮畏腊;得雨生花,石蜐怀春。小蟹寄居,岂惟蛣〔20〕;诸螺变化,亦类蛤蜃。蛎随竹石,种青黄;蛳分铜铁,鳞别金银;蚶有丝布,蟹辨蟳〔21〕。海蛤空堕,岩乳气凝;鳆房九孔,龟背七鳞。鹅毛燕额,无非鱼品;马蹄牛角,并是蛏名;龙目仙掌,总归介类;虎头鬼面,均出蟹形。鳄声畏鹿,不殊巴蟒〔22〕;蟳威斗虎,更胜山君。龙虱得风雷而降,燕窝冒雨露而成。闽鄙瓯文〔23〕,指质形于沙蒜;辽玄粤素〔24〕,分优劣于海参。其余泥笋、土肉、江绿、海红、密丁、辣螺、沙箸、石钻、蚌牙、泥肠、海胆、天脔,美味无穷,殊难殚述。
虽然口腹之欲有尽,而耳目之玩无穷。请停鼎俎〔25〕,更问韬钤〔26〕,则再观夫掏枪长槊,拥剑短兵,鲥藏利镞,鳓露白刃,龟披征甲,鼋〔27〕束战裙。逢逢鼍鼓,号令三军,步伐止齐,各逞技能。蛙明坐作,虾识退迎,蛤长冲举,蟹利横行。车螯水运,桀步邮闻,执火秉燎,吹沙扬尘,犁头前导,拨尾后巡,铜锅造饭,瓦屋安营。睹彼洪波之鳞甲,允称海国之干城。至于玭珠、魮玉、玳瑁、璖〔28〕,则晶宫之所供御;墨斗、鲨锯、土坯、泥钉,则海屋之所经营。乃若涂婆之所喜者,螺梭鱼镜;鲛人之所需者,石榼土瓶;公子之所弄者,泥猴海鹞;介士之所爱者,刀〔29〕剑蛏。新妇鱼、和尚蟹,恐难为侔;海夫人、郎君子,或可同群。鱼目无妻,嗟有鳏之在下〔30〕;鲨胸穴子,较燕翼〔31〕而尤深。鱼婢常随鱼母,螺女谁为所亲?总之,水族以龙为长,鳞介尽属波臣。
按其品类,参之典籍,记载每缺,而舛误〔32〕尤多。图内据书考实者,五六十种。盖昔贤著书,多在中原,闽粤边海,相去辽阔,未必亲历其地,亲睹其物,以相质难;土著之人,徒据传闻,以为拟议,故诸书不无小讹。而《尔雅翼》尤多臆说,疑非郭景纯〔33〕所撰;《本草》博采海鱼,纰缪不少。至于《字汇》〔34〕一书,即考“鱼虫部”内,或遗字未载,或载字未解,或解字不详,常使求古寻论者对之惘然。其他可知。此《字汇》补《正字通》〔35〕之所由以继起也。
若夫志乘之中,迩来新纂《闽省通志》,即“鳞介”条下,《字汇》缺载之字,核数已至二十之多,要皆方音杜撰,一旦校之天禄〔36〕,其于车书会同〔37〕之义,不相剌谬〔38〕耶?昔太史杨升庵〔39〕曰:“马总《意林》〔40〕引《相贝经》〔41〕,不著作者,读《初学记》〔42〕,始知为严助作。汉有《博物志》,非张华作也,读《后汉书》,始知为唐蒙作。”乃知前人或略,后或有考焉,未可尽付不知也。由是观之,则兹“海错一图”,岂但为《鱼图》《蟹谱》续垂亡〔43〕哉,其于群书之雠校〔44〕,或亦有小补云。
时康熙戊寅仲夏,闽客聂璜存庵氏题于海疆之掬潮亭。
【注释】
〔1〕唐吕亢:吕亢,北宋进士,著有《蟹谱》。作者认为吕亢是唐人,故有误。
〔2〕《异鱼图》:并非清代赵之谦所绘《异鱼图》,而是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中经常引用的一本古籍,已亡佚。赵之谦,清代书画家,浙江绍兴人。
〔3〕《四雅》:指《尔雅》及以其体例为标准的四种字典,分别是《尔雅》、张揖《广雅》、陆佃《埤雅》、罗愿《尔雅翼》。
〔4〕类书:古代的“百科全书”,按关键词辑录古书中的有关内容,并分列于各条目之下的资料书。著名类书如《太平广记》《永乐大典》等。
〔5〕这些书是作者在本书中经常引用的古籍资料,为历代官修地理志、地方志、杂录笔记及文学作品。详见正文各篇注。
〔6〕统志、志乘,即官方地理总志及各地方志。
〔7〕《本草·鱼虫部》: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的“虫部”和“鳞部”。《本草纲目》以部为纲,以类为目,收药1892种,分16部60类,详细记录了各种药物的出产、形态、性状、药理以及相关方剂等内容。
〔8〕泰西国有《异鱼图》:明清时代统称西方国家为泰西。《异鱼图》一书应为西洋传教士所著图书,未见传世。
〔9〕明季,明代末年。《职方外纪》,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根据西洋人利玛窦和庞迪我所著的拉丁文本及译本《世界地理》翻译而成,是继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之后又一本详细介绍世界地理的中文著作。艾儒略,字思及,1613年来华,主要于明万历、天启年间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撰《几何要法》等书介绍地理与数学知识。
〔10〕梓里:故乡。古人常用桑梓代称故乡,出自《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其意为:桑树和梓树为父母所种,必须对它们恭敬有礼。
〔11〕台瓯:“台”为台州的简称,“瓯”为温州的简称。
〔12〕康熙丁卯:即公元1687年。
〔13〕䗺(yǎn)户鱼叟:水上居民和老渔民。䗺户:水上居民的旧称。䗺指古代福建与广东地区以舟为家的水上生活的少数民族,含贬义,意通蜑(dàn)。
〔14〕佥(qiān):简帛文,形为“两个人同时说话的样子”,引申为“全都”的意思。
〔15〕谲(jué)异:怪诞奇异。
〔16〕海若之董狐:海神的史官。海若,传说中的北海之神,出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董狐,春秋时期晋国史官,以实事求是、秉笔直书而闻名,这里代指正直的史官。
〔17〕卷帙:书卷和布套,泛指书籍。有成语“卷帙浩繁”。
〔18〕以“龙虾”作为开篇,以“鱼虎”作为末篇。而本书的实际顺序以“鱼虎”为册一开篇,以“龙虾”为册四末篇,作者可能有误,或原书编纂顺序相反。
〔19〕下文“蟹棹鲎(hòu)帆”至“鳞介尽属波臣”,是作者根据《海错图》即兴创作的赋文,所涉生物均在本书正文中,这里不再细注,赋文大意可参考译文。
〔20〕(suǒ)蛣(jié):详见册四《蛣蟹》。
〔21〕蠘(jié),巨蟹,详见册四《膏蠘》。蟳(xǔn),蟹的名称,详见册四数篇图文。
〔22〕巴蟒:传说中的巨蟒,被大羿铲除,其埋葬地被称为巴陵。出自《山海经》:“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23〕闽鄙瓯文:泥翅在福建的名字鄙俗,在温州的名字文雅。详见册二《泥翅》。
〔24〕辽玄粤素:辽东的黑海参,广东的白海参。详见册二《海参》。
〔25〕鼎俎:古代祭祀、设宴时用于盛放食物的礼器,这里代指宴席。
〔26〕韬钤(qián):古代兵书《六韬》《玉钤》的并称,这里代指军事。
〔27〕鼋(yuān):一种巨型神龟。详见册三《鼋》。
〔28〕玭(pín)珠,珍珠。魮(pí)玉为美玉,《江赋》:“文魮磬鸣以孕璆。”玳瑁,即指玳瑁的甲片,常用作装饰品及工艺品。璖,同“砗磲”,一种海洋中的贝类生物,其质堪比美玉,可制成石碗。
〔29〕(cǐ):一种体形侧扁,生活在近海的鱼类。
〔30〕有鳏(guān)之在下:出自《尚书·尧典》:“有鳏在下,曰虞舜。”其意为:民间有个老而无妻的人,叫作虞舜。
〔31〕燕翼:联绵词,保其安全。出自《诗经·文王有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32〕舛误:差错。
〔33〕郭景纯:郭璞,字景纯,晋代文学家,以博学闻名,其《尔雅注》影响很大。《尔雅翼》的作者是宋人罗愿,作者却认为是郭璞,故有误。
〔34〕《字汇》:明代梅膺祚所编的字典类工具书。它将许慎的《说文解字》做了重大改革,把原有的504个部首归类合并为214部,是《康熙字典》问世前最通行的字典。
〔35〕《正字通》:明代张自烈所编字典,收录了大量俗体字和异体字,但存在诸多不足。
〔36〕天禄:即天禄阁,汉代宫廷用作藏书的地方,泛指皇家藏书之地。
〔37〕车书会同:“书同轨,车同文”,这里指“统一文字”。
〔38〕剌谬:违背,相反。
〔39〕杨升庵:杨慎,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以博学闻名,著有《升庵集》《江陵别内》等。
〔40〕《意林》:唐代马总编,广泛收录了诸子百家的学说。
〔41〕《相贝经》:古代研究贝类的图书,作者为西汉严助。
〔42〕《初学记》:唐代徐坚编的类书,其中收录了历代经书和诗赋。
〔43〕垂亡:将要断绝。垂,即将。
〔44〕雠(chóu)校:又称“校雠”,即校对。
【译文】 自古以来,关于海中生物的绘画作品,就只有北宋吕亢知台州时所著的《蟹谱十二种》;而《异鱼图》不知作者,且只剩下赞文存世,图画和正文亡佚,无法考证。我研究“四雅”等数十种类书,其中也略有涉及海洋生物,尤其是《南越志》《异物志》《虞衡志》《侯鲭录》《南州记》《鱼介考》《海物记》《岭表录》《海中经》《海槎录》《海语》以及《江赋》《海赋》二赋中,关于海物的记载十分详细。而各种地方志,也分别记载着各地的海产资料,比较可信。
古今典籍中虽有很多关于海洋生物的记载,却全都没有绘图。《本草纲目》“鱼部”“虫部”有图,但所描绘的形象并不逼真。虽然也有人根据《山海经》的描述绘过图,但其书所记载的都是山海间的神鬼精怪,并非海洋生物,而且其中山林走兽的比例远远超过了海洋生物。近几年有西方传来的《异鱼图》,明朝末年也有《职方外纪》,但所记载的都是外国的品类,是不常见的海中怪鱼,在我国东南沿海很少能看见它们的踪迹。
我绘制的海洋生物,大多是我在东南海滨亲眼所见。我的家乡杭州,离江河很近,离海洋却有点远,海洋生物十分少见。直到我客居台州、温州二十年来,所见皆为海物,才于康熙二十六年,绘制《蟹谱三十种》。我客居淮扬时,在河北、天津一带访求海物,所见种类少于南方,可能是海水寒冷的缘故。我游历云南、贵州、湖北、河南之后,又在福建居住了将近六年,所见的海物种类远远多于北方,而且种类颇为奇特,也许是海水温度较高的缘故。《医集》说“湿热之处容易滋生虫物”,果然不假。近年来我每看到一物,便画下来留存,然后考证群书,核实鱼类的名目,又向各地水民、渔人询问,以辨别真伪。他们告诉我:“海洋生物数量庞杂、形貌诡异,常常出人意料。远方住民虽然听说,但无法相信;而海边住民虽然惯见海物,但是无法绘图。现在您亲眼见证,采信之后,又能绘制下来,并为之考证解释一番,可不就是海神忠诚的史官吗?为什么不编成一部书来帮助其他人增长见识呢?”
康熙三十七年夏天,我欣然结合《蟹谱三十种》和平生见闻,将各种海物海产集合起来,编成这一本《海错图》,以龙头虾为首,以鱼虎结尾,把这些千奇百怪的动物按类划分,诸如:“蟹以腿作船桨、鲎以壳当船帆,俨然浪里的扁舟;蜃楼的街巷、井鱼的喷水,恍若沉没的城阙。鲨鱼头顶的花纹,好似几片巫山的云朵;海底皎白的贝壳,犹如一轮天上的明月。箬鱼似笋叶扁平宽大,竹鱼如长竹傲对霜寒。枫叶鱼在吴江空守寂寞,文鳐鱼在天门跳跃撒欢。柔鱼体软,没有骨头;钩鱼唇厚,又钝又圆。钱鱼可以疏于保管,鲳鱼实与淫妓无关。石首鱼远近闻名无人不晓,河豚鱼遗留毒素直至今天。乌鲗身怀墨汁,朱鳖口吐宝珠。紫贝外壳秀丽,苏螺肉如缎锦。牡蛎堪比鞋子,海虾命为宝琴。针鱼飞针走线,海扇敞开衣襟。沙蛤沾染翰墨,蚰螺身有织文。望潮害怕腊月,冬季腐败变质;石蜐春心萌动,雨天开花迷离。寄居小蟹,何止蛣这一种;海螺善变,皆如蛤蜃般神奇。蛎类有竹蛎石蛎,类分青黄,蛳类含铜蛳铁蛳,鱼类有金鱼银鱼,蚶类分丝蚶布蚶,蟹类有蟹蟳蟹。海蛤自天空坠落,岩乳是灵气凝结。鳆鱼甲有九个孔洞,神龟背有七枚鳞片。鹅毛、燕额,无非是鱼的种类;马蹄、牛角,也都是蛏的美名;龙目、仙掌,包含在介类之中;虎头、鬼面,仍旧是螃蟹之形。鳄鱼堪比巴蟒,嘶吼可使鹿群惊恐;海蝎胜过山君,威风如老虎般凶猛。龙虱乘着风雷,落入凡间;燕窝吸取雨露,凝结而成。福建鄙陋、温州文雅,是指两地沙蒜的俗称;辽东漆黑、广东白净,可辨两种海参的优劣。其他诸如泥笋、土肉、江绿、海红、密丁、辣螺、沙箸、石钻、蚌牙、泥肠、海胆、天脔等海产,味道都极其鲜美,实在难以一一阐述。
虽然嘴巴肚子的食欲迟早会满足,但耳目视听的快乐无穷尽。请暂停宴席、移目军事,看看那些形似兵器的海产:掏枪鱼背着长槊,拥剑蟹拿着短刀,鲥鱼藏着利箭,鳓鱼露着白刃,乌龟身披铠甲,巨鳖腰缠战裙。鼍鼓嘭嘭,号令三军,调整步伐,保持队形,海中将士,各显神通。蛙类懂身法坐起,虾类懂战术进退,蛤类会飞升腾跃,螃蟹会横行猛冲。车螯用来水运,桀步用来邮递,螃蜞用来举火,鲨鱼用来扬沙,犁头用来开路,拨尾用来殿后,铜锅用来煮饭,瓦屋用来驻扎。那些与惊涛骇浪共浮沉的鳞类与甲类,可称得上是海洋国的盾牌和城墙。至于珍珠、魮玉、玳瑁、砗磲,是水晶宫里的御用贡物;墨斗、鲨锯、土坯、泥钉,是海中房屋的建筑用具。涂婆喜欢的是螺梭和鱼镜,鲛人需要的是石榼和土瓶,公子把玩的是泥猴和海鹞,武士爱惜的是刀和剑蛏。新妇鱼、和尚蟹,恐怕不能凑在一起;海夫人、郎君子,也许可以成双作对。鳏鱼眼睛未曾闭合,叹息民间尚有孤寡之人;鲨鱼胸腹养育幼崽,比周武王更加关心子孙后代。鱼婢总是跟随着鱼母,螺女又有谁可以依赖?总结起来,龙类是水中的万物君主,鳞类介类都是臣民将帅。
考证它们的门类,参阅各种典籍资料,经常有记载不详、错误频生的地方。在《海错图》中,根据多方考证,我纠正了五六十种海物的不实信息。也许古代先贤多在中原生活,离东南沿海地区甚为遥远,没有亲眼见过这片土地和这里的海物,不能够自我校正,才导致他们的著述中错误迭出。当地的学者也只是道听途说,听之信之,而不加考证,以至于谬误一直流传至今,各类典籍亦皆沿袭。《尔雅翼》存在很多臆断之说,恐怕不是郭璞所著;《本草纲目》博采各种海鱼,也存在着各种纰漏。至于《字汇》一书的“鱼部”“虫部”词目,有的空缺留白,没有记载;有的有所记载,但没有解释;有的有所解释,但不够详细,常有想要深入了解的读者,由于得不到正确答案,无功而返。如此一来,其他书籍的情形也可想而知了。正因如此,才会有《字汇》横空出世,以弥补《正字通》的缺憾和不足。
至于在地方志中,近来新修的《闽省通志》的“鳞介”条目下,我发现有至少二十条是《字汇》缺少的珍贵资料,但可惜都是方言俗语,如果有朝一日它们被官方认可,会违背国家统一语言文字的要求。杨慎曾说:“马总《意林》引用《相贝经》却不注明作者,我读了《初学记》才知道此书为严助所著。汉代有一本《博物志》并非张华所著,读了《后汉书》才知道作者是唐蒙。”我这才明白,前人著述有时也会存在错漏之处,后世也可能会去考证,但也许并没有全力以赴,所以我认为自己决不能袖手旁观,补漏订讹实属必要。从这个方面来说,我的《海错图》不仅是为了继承《异鱼图》《蟹谱》的体例,也对各种书籍的校勘工作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时年康熙三十七年仲夏,本人闽客聂璜存庵,写于滨海掬潮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