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故乡情断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1章 捐资办学名声远播

哦!这是一封改建家乡河东小学的、是请各位乡贤自愿捐款的倡议书。

原来,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复苏,同时,也是趁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东风,家乡的河东小学在酝酿准备改建了。

因为,河东小学是建于1950年代的中后期,是一座回字形的石灰墙和石灰粘瓦的土木平房建筑,内有12间教室和一个大礼堂,但在经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雨侵蚀后,因年久失修,这时的校舍便已经是变成了破旧不堪、透风漏雨的危房了。

当地人自古以来都崇尚教育,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孩子的未来关乎着一个家庭和一个家族的未来,甚至是关乎着一个村和一个乡的未来,当然,孩子们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在当地干部和长老们的奔走和呼吁下,此时,乘着国家投资改善教学条件的春风,河东小学便拉开了改建的序幕了。

按设计方案,河东小学将拆旧建新,准备将它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四层的楼房,内部依然保留12间教室和一个大礼堂,除了教师办公室外则还增加了教工休息室及集体宿舍,并在拆旧后的场地上增建一个200米跑道的小学操场和篮球场等一切必要的附属设施,另外,也计划配置各个教室的电教设施,这样,改建后的河东小学就将是一间现代化的小学了。

改建河东小学的资金约需800万元,其一半的来源是上级的拨款,一半则是要当地出资,但当地几乎是没有集体经济来源,因此,这当地出资的资金便要靠乡亲们自愿来捐资筹集。

当地人自古就有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但此时的乡亲们大多都是在外地经商或打工,为了便于乡亲们熟悉和富于号召力,也为了显示公信度,当地人便推举了河东乡原来的、已经是六十几岁的老书记唐少平来担任河东小学改建理事会的会长。

对于这个能造福子孙后代的家乡的公益事业,那唐少平便毫不犹豫地就承担起来了。

此后,由唐少平任会长的河东小学改建理事会便成立了,其成员包括了河东乡的在任干部及河东小学的校长等人,跟着,他们便开始在工作起来、在向乡贤们广发倡议书了。

当在外地的乡亲们接到了倡议书后,大家便纷纷打电话来咨询和核实情况,之后,一股热心家乡公益、积极捐款的乡情便又再一次的燃烧起来了。

当在深圳和广州的罗家人在收到了倡议书后,他们便也在商议着该如何来捐款了。

按照传统和倡议书上的提议,重建后的河东小学也将建亭立碑,将会把捐款千元以上者的芳名刻在功德亭的石碑上,以流芳百世。

所以,此时的罗伟斌、罗伟强、罗伟忠、罗伟峰四兄弟以及罗大山、罗绍东和程小西便一致在认为:咱的父母辈都还健在,那捐款就由年轻的后辈们来出,而芳名碑上的留名则还是留各自父母亲的名字,要以父母辈的名字来捐资,这样,才符合传统的尊卑伦常的规矩。

然而,那罗海龙、过家猫、阔嘴牯和程嘉权却认为:今天就不要去考虑传统的尊卑伦常规矩问题了,因为:第一,时代不同了;第二,在二十年前的捐建潘罗大桥的时候,祖辈及父辈们都已捐款、都已留有了名字了;第三,好传统要一代接一代的来传承,是时候要让已经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的后辈们来出头露脸了;第四,更何况,这要捐的捐款都是后辈们赚的,便应该留取后辈们的荣耀。

这样,又在经过了大家的商议后,便决定由后辈们按自己的能力和心意、由各自夫妻商量着以夫妻伉俪的名义去捐款。

罗伟强和程小莉的生意还算可以,他夫妻俩便想乘机来挽回当年结婚时被闹得满城风雨、路人皆知、被全乡人讥讽的狼藉声誉,更想显摆一下当年被人传讲、被人嘲笑的两夫妻的今天的成就,因此,他两夫妻便慷慨报了:罗伟强程小莉伉俪捐资100万元。

而开超市的他们三对夫妻见状后便在议论道:我们的生意没有罗伟强和程小莉的那么好、那么大,那我们就捐少一点吧。

因此,他们三对夫妻便也报了:罗伟忠张慧伉俪捐资30万元,罗大山邱甜伉俪捐资30万元,罗绍东陈妮伉俪捐资30万元。

程小西和高敏见状后便在笑道:“我们只是在做着小小的小本生意,更还有一个是在打工的打工仔,所以,没法跟大家比,但我们也一定要表示一下对家乡的心意,因此,我程小西高敏伉俪就捐资3万元吧。”

那在广州的罗伟斌和叶菲菲在获悉深圳众人的捐资情况后,罗伟斌便在想着:自己是河东乡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而现在又是本单位的副院长,叶菲菲也是本单位的副总工,夫妻俩虽不是经商做生意,但年收入也有数十万元,特别是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又摆在了那里,这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和工薪者,嗯……这捐款嘛应该不能多也不能少。

于是乎,在与叶菲菲商量后,那罗伟斌便报了:罗伟斌叶菲菲伉俪捐资10万元。

罗伟峰和付艳冰在获悉后,两人自认为自己刚工作没多久,更是两个十足的工薪阶层,但是,作为一个故乡人,那也不能不表示一下对家乡的心意,因此,他俩便报了:罗伟峰付艳冰伉俪捐资3万元。

这样,这所知的罗程两姓人便合计捐了206万元了,便已是占了河东小学改建资金缺口的一半了。

随后,捐资者便把捐款汇到了河东小学改建捐资的账号上,并附上了各自捐资人的名字和金额。

唐少平等理事会的成员在获讯及收到款后均大喜,大家便都在为罗家人竖起了大拇指。

至2000年的年底,河东小学改建理事会又向各位乡贤发了一封感谢信,信中一起附上了千元以上捐资人的名单和金额,同时还附上了已收到的总捐资额及其使用的计划。

各接信人接信一看,其中的理事会的感激赞誉之词就不用多讲了,只三条信息便让各人睁大了眼球了:

第一、罗伟强程小莉伉俪的捐资额最多,被排在了第一的位置,而罗伟忠张慧伉俪、罗大山邱甜伉俪、罗绍东陈妮伉俪则被排在了并列第五的位置。

第二、筹集到的捐资合计有550多万元,本乡及外乡共有两千多人捐了款,其中捐资千元以上者有230人,捐资万元以上者有42人,捐资十万元以上者有18人,捐资五十万元以上者有3人,捐资百万元以上者有1人。

第三、理事会将把建好河东小学后的余款用来修筑乡路,以把连接河东小学的乡路铺成水泥路。

众接信人在看信后均安慰和大喜了,更有人在啧啧称赞和叹服罗伟强及程小莉了。

自此,人们便在传讲罗伟强是河东乡的首富了:罗伟强如果不是河东乡的首富,那他俩夫妻能捐那么多钱、能那么大方么?

那在罗伟强和程小莉的金厂和银厂打工的河东乡乡民便在向传讲的乡民提供佐证,都在说罗伟强和程小莉的生意是如何如何的好,那金厂和银厂的七、八百个工人几乎天天都在加班加点,罗伟强和程小莉每年最少都能赚上千万的纯利润……

人们便把罗伟强和程小莉的生意讲得了神乎其神了,罗伟强和程小莉的名声便随之远扬了。

当时间进入了2001年后,那河东小学便如期顺利地进行了拆旧重建了。

又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后,至2002年的八月初,新的河东小学便按设计图建成了,而那连接程屋楼、罗家寨、唐湖村及溪唇村后,再过潘罗大桥接龙城公路的乡间水泥路也同步建成了。

这时,理事会便在发函邀请上级领导及捐资千元以上的乡贤回乡参观和参加竣工庆典。

毋庸置疑,那罗伟强和程小莉便必然是第一个被邀请的嘉宾,而且罗伟强在庆典会上还要应邀上台发言,那罗伟斌、罗伟忠、罗伟峰、罗大山、罗绍东及程小西等夫妻也是在名单之列。

然而,至竣工庆典的那一天,由于无法放下生意和工作,便只有罗伟强和程小莉带着罗斯、罗玎,以及那罗伟斌回乡来参加竣工庆典。

在竣工庆典的那天上午,正是开学前夕的八月下旬,也恰逢是格外凉爽的秋天的天气。

罗伟强开着豪华靓车偕同老婆孩子准时地来到了河东小学庆典会场,下车后,只见那罗伟强西装革履、红光满面、春风得意、真是一副成功企业大老板的派头,而程小莉则卷发垂肩、衣着光鲜、挂金带银、也是一副华丽的贵夫人的模样,那13岁的罗斯和8岁的罗玎两兄弟也身着小西装、脖系小领带、脚穿小皮鞋、也是一副聪明伶俐的公子哥儿的打扮。

会场上及周围的众人一见,便都对这特别醒眼的四仔乸刮目相看了。

紧随其后的、同样也是开着小车来的、是身着悠闲服的、不卑不吭的、脸带笑容的罗伟斌。

此时,位于新教学楼一楼的开敞式大礼堂及其紧邻的操场边坐满了河东小学在校的160多个学生,应邀前来的二百多个捐资乡贤及嘉宾也在嘉宾的座位上就坐,对着新落成的、彩旗招展的、宽敞明亮的新校舍,人们都在喜气洋洋的交谈着、赞许着。

六年级的迎宾学生把罗家人领到了嘉宾的座位上落座,前后左右的众人便都客气地在与他们打招呼,然后,便在互相交谈着。

不久后,理事会、学校、乡、镇和县教育局的领导们便鱼贯来到了会场了,于是乎,众人起身鼓掌欢迎,跟着,竣工庆典大会便在理事会会长唐少平的主持下,便在按照此前已预定的程序开始了。

一是由唐少平通报学校的建设情况、收到的捐资情况、捐资的使用情况等等;二是由小学的林校长致感谢辞;三是由现任乡长主持,请各级领导及捐资前十名的捐资者剪彩并为功德亭里的芳名录揭幕;四是请县教育局的领导讲话;五是由排名前三的捐资者上台发言讲话。

前面的四项议程几乎都是与每个捐资项目一样千篇一律,剪彩及揭幕的前面的缺席者也是由排名后面的在场者填补,这无需太多的赘述了,咱就来说说与以往不同的前三名捐资者的发言境况吧。

首先是由捐款数目排在第三的唐少捷上台,他是唐湖村人,四十多岁,在东莞经营着一间服装厂及一间酒楼,这一次他捐了60万元;第二位上台的是捐款数目排在第二的程兆勇,他是程屋楼村人,近五十岁,在从事着高速公路的土建工程,是个包工头,这一次他捐了80万元。

这两个家伙在事前并没有做书面发言准备,所以,在台上讲话时便有些“咦咦哦哦”,在随想随谈、在东扯一点西扯一点,尽管他俩也是经历过了无数的酒精考验、也是属于会吹会擂之人,但是,毕竟也只是河东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因而,他们的讲话内容便既没有逻辑又没有条理,显得了又臭又长,其共同的特性就是在吹嘘自己的光荣历史和伟大成就、像是在为自己的企业卖广告。

首先是唐少捷在台上“咦咦哦哦”了半个小时,接着便是那程兆勇又在台上“咦咦哦哦”了十几分钟了。

此时,那些未出过门的一些本地人倒也还在津津有味地听着,倒也十分羡慕般地在为他俩的拼搏成就点头称赞。

然而,台下的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学生们可就受不了了,学生们便都像孑孓一样在闹哄哄,都在开小差、在讲悄悄话、在做小动作了。

就连那唐少平和小学的林校长似乎也是受不了了,他两人便趁机溜到了洗手间里来小解。

一进洗手间,唐少平和林校长便听到了关着门的两个相邻的厕所内有两个长者的声音在交谈着:

“唉!时代真是变了呀,这学校本该是启蒙孩子们读书识字的地方,但是,真是万万没想到呀,现在却是变成了有钱人显耀铜臭味的地方了。”

“可不是嘛,这有啥办法?俗话说,捡无狗屎无话说,现在的这世界呀就是有钱人的世界。”

“就算有钱那也不能在学校里显耀呀?对着这么多孩子?这是在教孩子们惟利是图呀,为老不尊教坏子孙。”

“你的思想呀太古董啦,这世界呀就是惟利是图的世界,若没有惟利是图,若没有这些铜臭,那学校能改建成这么好么?”

“唉!也是,建学校确实也是要靠有钱佬,可就是……我就是想不明白,名单上最前面的这三个有钱佬,小学都还没毕业……但却是最有钱。”

“你不知道那句话呀: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自古英雄都莫问出处呀。”

“唉!说得也是,我就是想不明白:这知识、这读书究竟现在还有用么?现在的大学生也不包分配了,你看……台上的有钱佬只会咦咦哦哦,有钱却没有文化……而那在复旦读大学的程轩,那已经大学毕业在做院长的大斌,却坐在台下,有文化有知识的反而在台下听没文化没知识却有钱的在咦咦哦哦,这世界、这学校不是被调转来了么?”

“嗯,你说得也对,这现在可是学校的落成庆典,怎就不请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大学生来讲两句呢?”

“没错,这就是我要说的,唐会长他们呀做得就是有些欠缺,其实就应该请大斌和程轩上台去说说话,一个是二十多年前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又是有名的建筑设计院的副院长,另一个则是现在在读的名牌大学生,我觉得,要让他俩来鼓励鼓励孩子们,来做做孩子们的榜样,这样做才对,这才是作为学校该做的事嘛……”

……

厕所内的这两人并不知道唐少平和林校长走了进来,因而便毫无顾忌地在一边拉屎一边谈论着。

进门后的唐少平一听,他便与林校长面面相觑了,跟着,唐少平立马便在自己的嘴边竖指,意即在叫林校长别出声。

这样,唐少平和林校长便在小便槽边一边悄悄地听着一边在静静地小解,之后,两人便回到了会场,接着,唐少平便跟有关领导在交头接耳了,随即,那林校长便到台下来找罗伟斌和程轩了。

这时,那程兆勇在台上“咦咦哦哦”了近半个小时后便也下台了,随即便是罗伟强上台发言。

罗伟强上台后,他先向台上的领导和台下的人们各鞠了一躬,然后,他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了三张讲稿纸,在清了清嗓子后,他便在照本念经般的读了起来……

罗伟强的这份讲稿呀,那可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的。

原来,在获悉了罗伟强要上台讲话的讯息时,那程小莉便在预早地为他执笔攥写讲稿了。

程小莉在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后,她用了两个晚上才把讲稿写了出来,其大意是:

第一,谁不说咱家乡好,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都必须要记住自己的根;

第二,赞誉在故乡默默奉献的各级领导和留守在故乡的父老乡亲们,是他们的奉献和努力,才让外出的游子在回乡时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第三,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主,一定要继承家乡的优良传统,一定要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是作为故乡人的应尽的义务;

第四,故乡是大家的故乡,捐资无论多少,都是一份心意和力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众志才能成城,众人拾柴火焰才高,自己虽然捐资最多,但也仅仅是捐资人中的一个代表,呼吁大家一起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五,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欢迎各级领导到深圳的自己的公司来做客,以畅叙乡情,也欢迎父老乡亲们到自己的公司来工作,本公司的招工会优先考虑自己的乡亲们;

第六,谦虚地表示感激和感谢。

罗伟强在拿到了程小莉的讲稿后,他又把它交给了柴虹去斟酌修改,柴虹不是故乡人便不明故乡事,她主要是在遣词造句和语法文理上下了功夫,这样,讲稿便集合了程小莉和柴虹两个女人的文才和智慧了。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罗伟强的背后却有两个女人。

更有甚者,这鬼点子特多的罗伟强在回乡前又把讲稿交给了弟媳妇张慧,他又让张慧帮他润色润色。

这张慧的文才呀在这帮人中那也是有目共睹的,想当年她与罗伟忠初恋联系时,不就是凭着她自己的一封信就把罗伟忠撩得神魂颠倒么?

所以,那张慧又把讲稿作了一些修改,她既充实了部分内容,更把其中的一些措辞口语化,便使它更加的言简意赅、表达到位了。

因而,罗伟强的这份讲稿,它可是集合了三个才女的文才和智慧了。

以致,罗伟强在台上仅用了10分钟不到便念完了,随着他的“谢谢”两字的结束声,那台上台下的人们便自觉地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了。

随即,唐少平便站起来说道:“各位,这次我们河东小学的顺利改建,既要感谢我们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要感谢我们的像刚才三位一样的、有成就又热心家乡公益的众多乡贤的支持和捐资,感谢你们,感谢大家……按照原来的程序,我们的竣工庆典就该结束了,但是,我们小学的林校长刚才邀请到了我们众所周知的罗伟斌院长和程轩同学,来为我们在座的孩子们作最后的讲话……”

那林校长便站起来接道:“好,各位,大家都知道,罗伟斌乡贤是我乡在二十几年前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名牌大学生,他现在可是建筑设计院的副院长,而程轩同学在我们河东小学毕业后去深圳读了初中和高中,他现在可是复旦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我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他们两位,来为同学们传授学习经验、来讲一讲他俩从前的学习拼搏的故事,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以他俩为榜样,好好学习……请大家鼓掌欢迎。”

“啪啪啪啪……”学生们便在拼命地鼓掌。

首先上台的是罗伟斌。

作为一个经验老道当领导的人,罗伟斌也不用什么讲稿,一上台他便平易近人地侃侃而谈了。

罗伟斌首先用几句话总结重复了罗伟强刚才的第一、第二条,赞美了一下故乡和故乡人,然后便回忆了二十几年前自己在河东小学学习时的艰苦情形,跟着便介绍了自己和自己单位在全省、全国各个地方所设计建设起来的地标性建筑,也简单科普性地介绍了如何以知识来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便以此来回答读大学及知识究竟有没有用的问题,随后,他便呼吁同学们不要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勉励同学们要在新落成的如此漂亮的环境下好好学习,以在将来考上大学,来为家长、家乡和老师们争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有用的人才。

罗伟斌的讲话简明扼要,他所说的实例都是电视节目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标性建筑,另外,他的话更切中了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心弦,于是,虽然只是短短的10多分钟,但却博得了人们的共鸣、并赢得了阵阵的掌声。

而作为在校学生的、来自程屋楼的程轩,他是代表捐了5000元的父亲来参会的,刚才在接到林校长的邀请后,他便也赶忙在组织话题提纲,于是,他上台后便主要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在大学的一些生活学习情况,最后,他也是在鼓励小弟弟小妹妹们,在鼓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以在将来也能考上大学,因此,他也同样博得了阵阵的掌声。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是因为唐少平和林校长在洗手间里听到了群众的议论,所以,理事会才适时地增加了罗伟斌和程轩两人的发言,这便很好地补救了他们原来的考虑不周,因而,便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和赞许了。

在罗伟斌和程轩的发言讲话后,那竣工庆典大会便圆满地结束了,随即,散会后的人们便在参观新校园及在三三两两的聚会交流。

中午,理事会在就近的唐湖村设宴30席,都是本地的土厨师们烹饪出来的美味佳肴,于是,那理事会、学校、乡、镇和县教育局的领导们以及捐款千元以上的乡贤们便在那里欢聚就餐了。

在宴席中,领导和乡贤们便频频地轮流来向罗伟斌和罗伟强兄弟俩敬酒,特别的是罗伟强,人们都把酒杯对准了他,这你一杯、我一杯、左一杯、右一杯,再加上来而不往非礼也,因此,回敬的则又是不知多少杯。

此时的程小莉在餐中安顿照顾好了自己的儿子罗斯和罗玎后,她也在向唐少平敬酒,在言语和酒杯的交碰之间,程小莉便在感谢唐少平当年为她解了程罗两家人差点械斗的危机,而那唐少平也在祝贺她家庭幸福,更在祝贺她与罗伟强的今天的成就。

现场的众人都在推杯换盏,都在喝得嘻嘻哈哈、左摇右晃、脸红耳赤,人们都无不尽兴欢乐。

这时的罗伟斌和罗伟强兄弟俩呀那真可谓是出尽了风头了,特别的是罗伟强,此时的他更是春风得意、风光无比了。

这便让故乡人无不认识、传讲和留意罗伟强了。

古语有说: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

果然,在回深圳后的不久,罗家便乐极生悲,那罗伟强与柴虹的秘密关系便被故乡人发现了,之后便传到了程小莉的耳朵里,继而便让程小莉崩溃了,进而便让罗家爆发了令人十分可怜的家庭悲剧了……

欲知罗伟强与柴虹有怎样的秘密关系?请看下章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