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泽紫苑学习法:被脑科学证明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的学习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输入更注重“质”,而不是“量”——“高质量的输入”决定成长曲线

在输入行为中,“量”和“质”哪个更重要呢?

答案是“质”。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一味追求“量”,而忽略了“质”。这说不定正是你无法实现自我成长的原因之一。

在书店里,提倡读完书就进行输出的“输出式读书法”方面的书逐渐增多,可是宣扬“速读”“多读”等老一套读书法的书却仍然源源不断地出版。

可见,仍然有很多人在追求输入的“量”,仍然有很多人受到“多读书就能实现自我成长”这种错误幻想的支配。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问题。

以下哪个方法可以实现自我成长呢?

A. 每月读1本“全垒打式好书”

B. 每月读10本“三振出局式鸡肋书”[三振出局:棒球术语,指击球手在比赛中三击不中而出局。]

“全垒打式好书”,是指干货很多、信息密度很高的书,读者能从中深受启发、学到知识,甚至让人爱不释手;而“三振出局式鸡肋书”,则是那种内容浅薄、不得要领的书,读者往往从中学不到什么东西。

答案是A。

与其阅读大量内容浅薄的“三振出局式鸡肋书”,不如认认真真地阅读一本自己真正需要的“全垒打式好书”,这样会得到更多“启发”,更明确“TO DO(应该做什么)”,对自我成长更有意义。就所需时间而言,读1本“全垒打式好书”用时也少得多,效率更高。

再看一个问题。

以下哪个方法更能实现自我成长呢?

A. 每月读1本“全垒打式好书”

B. 每月读3本“全垒打式好书”

答案是B。

既然是内容充实的书,当然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大,就越能促进成长。也就是说,输入应该先讲“质”,再讲“量”。

不得要领地大量输入,是无法实现自我成长的。首先确保“质”,然后再增加“量”吧。低质量的输入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