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宝钢品牌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打造一流职业技能培训品牌
——中冶宝钢打造一流人才培训基地工作纪实

上海中冶宝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简称中冶宝钢培训中心)成立于2003年3月,多年来紧紧围绕公司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上海市职工学堂作用,工作紧盯目标不设上限,提质增效不留余地,党建工作更加有力,生产经营稳健进行。

不忘初心,凝心聚力,打造一流的党建队伍

中冶宝钢培训中心现有员工16人,承担着企业2万余人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员工取复证及8万张证件信息管控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努力打造学习型党支部。近3年来,已经发展了2名优秀员工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营造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开展各类凝心聚力的活动,举办了迎新春“聚合力纳祝福”主题党日、“书香三八”茶艺插花、参观陈云故居重温入党誓词、“辉煌七十年为祖国庆生”、参观三山会馆学习四史主题教育等各类活动,并与上海市总工会职工技协党支部进行共建,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始终以良好的政治形态推进各项工作,为公司年度培训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优化环境,拓展空间,树立一流的窗口服务形象

中冶宝钢培训中心作为重要的窗口服务单位,具备电化教学的大小教室14间,能同时容纳700人参加理论学习,300人参加实际操作技能培训,配备专兼职教师175名。2020年改造后的多媒体教室宽敞明亮,能实现远程培训的实时传输、资源共享。同时,企业特有工种实训车间及上海市特种作业考核站能按照坚持分专业、分领域的培训思路持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操培训,始终保持培训教学的设备设施满足教学水平的同时处于领先水平,为前来培训的学员创造良好的环境。

电工实训

在日常培训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并重,建立健全教学计划执行检查情况、教学效果评估,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技能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职业技能提升,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为上海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做出贡献。

夯实责任,强化落实,创造一流的培训业绩

近年来,中冶宝钢培训中心的工作紧跟“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步伐,抢抓长三角地区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的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作为建设冶金运营服务商的担当,服务企业的同时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职责,踏实作为,擦亮中冶宝钢职业技能培训的金字招牌。

促技能,助创新,让产业工人由“工变“匠”。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满足公司市场拓展及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支与公司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近年来,结合公司推行的技能人才“千人培养计划”,中冶宝钢培训中心坚持“集中培训+自主培训”相结合模式,持续推进技能人才、领军人才及新项目新员工三方面人员培训,持续优化培训、评价、激励机制等各项举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年,通过培训实现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提升的良性循环,在有效改善公司员工技能等级持证结构的同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之成长为企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术骨干、技师、高级技师,同时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由“工”变“匠”,在生产一线前沿展示“匠心”。

培育“头雁”,示范引领“从一个到一群”。近年来,中冶宝钢培训中心紧紧围绕公司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根据公司年度培训规划,进一步建设新型学徒制,合力打通一体化的职业培养通道,深入开展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将优秀的技能人才纳入企业专家工作室团队,做到资源整合、互利共享,使工作室成为技术成果“孵化器”、人才培养的“练兵场”、学习研讨的“大讲堂”、示范带动的“大舞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核芯”和攻坚团队,为公司的降本增效和快速发展增添强了强劲动力。目前,公司已建立9个工程技术中心和24个专家团队,逐步成为企业提质增效、难题攻关、人才培育的新阵地,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迎新春“聚合力纳祝福”主题党日活动

——中冶宝钢李伟伟首届“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至今,累计将70余条合理化建议应用到生产一线,创造经济效益700多万元,参与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奖项1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奖项11项,专利授权1项、受理4项,在国家及行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中冶宝钢“卢长春焊接工作室”。工作室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质量、成本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工作,研制的CDQ锅炉在线维修技术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63万元,编写的“干熄焦余热锅炉维修工法”获得了省部级工法。

——中冶宝钢张晓东“上海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自主研发能减小焊接量的超厚板坡口角度形状,发明了保证结构安装精度的定位装置,创造了大深度下的焊条运条方式,这些创新技术为企业顺利承接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正如他们的共同认识那样;一个人干得再好也只能代表一个点,但是把我们的技术,连带我们的敬业精神一并打包传输给新一代的年轻人,从一个人的能量转换成一群人的能量,就实现了从技术到对职业热爱的传承。

技能竞赛,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快车道”。都说“行行出状元”,近年来,企业产业工人队伍中也涌现出不少“状元”,每年通过举办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以及承办市、区级职业技能大赛,参加中冶集团、宝钢股份及湛江钢铁等组织的技能竞赛和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在有效改善公司员工技能等级持证结构的同时,一批技艺精湛、刻苦钻研的产业工人脱颖而出,并涌现出一批劳模工匠、技术能手、创新人才。高超的技艺使“状元”们不仅为自己和所在单位赢得了荣誉,更在企业内部引发了学习技能、争当高技能人才的热潮,同时使之成为承担国家大型项目建设的“主角”。比如,中冶宝钢第五分公司陈忠带领中冶宝钢项目组两次随中国“雪龙号”科考船赴南极圆满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任务,用实际行动让蔚蓝色的中冶旗帜傲然飘扬在南极大陆。

中冶宝钢培训中心组队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上海市职工(焊工)团体金奖、优秀组织奖,2019年荣获组队“全国冶金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中冶集团第七届职业技能竞赛”电工项目团体二等奖。

遇上“互联网+”,上网学习,技能提升“有办法”。2020年上半年,根据防控疫情工作要求,上海市全面暂停各级各类聚集性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公司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不利影响,培训中心在公司技术质量部、人力资源部的筹备和指导下,迅速推进线上职业培训的业务,联合利用中冶宝钢智慧运营服务平台,按照钢铁冶金8大部位、19个业务单元,上线了涵盖企业从安全、检修到工艺创新全产业链的145个线上直播、视频录播课程,以及配套工种练习考试等系列培训项目,并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与职工技能提升的匹配度,让更多职工随时“充电”。至今,累计在线答题总人数超过19500人,累计在线观看视频达到96000多人次。

送教上门,按需施教”,满足异地培训需求。随着公司业务遍地开花,驻外单位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员工培训需求增多。在充分考虑异地培训证书通用性及培训成本的基础上,中冶宝钢培训中心充分利用上海地区的培训资质、资源优势,积极协调在沪的师资、教材等培训资源,通过“送教上门、按需施教”的方式为驻外分(子)公司、项目部开展特种作业培训、行业工种技能等级提升培训,覆盖了湛江钢铁、武汉钢铁、重庆钢铁、梅山钢铁、韶关钢铁、山钢日照等驻外分(子)公司、直管项目、驻外分公司,并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师资队伍、考评员队伍,为今后异地培训、鉴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期间不能外出影响,培训中心由原来的“送教上门”改成聘用属地化教师开展技能提升教学工作,但仍按需施教。同时,结合异地培训考试要求,编制了各专业工种、各等级的详细培训讲义、考核方案、理论考核题库及实操考核试题,及时解决了防城港项目637人次技能等级持证问题。

认真组织实施上海市应急局考点考试工作。中冶宝钢培训中心作为上海市特种作业低压电工、电焊工工种的指定考核站,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做好考试受理、资料审查、考务管理、档案管理、考试设备管理等工作,不断完善特种作业考核站管理制度,规范各项运作流程,规范有序开展考核工作。目前,培训中心在拥有特种作业低压电工、电焊工2个工种考核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申办“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煤气作业”等资质项目培训,在为公司员工提供考试、取证服务的同时,拓宽市场,做出品牌。

配合公司群团组织打造培训支撑点。培训中心在按时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和公司年初制订的各项培训计划的同时,积极与公司各管理部门对接,承办直管干部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上海市居转户政策培训、危险源辨识培训、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一级建造师考前辅导、《监察法》讲座、党支部书记培训等各类培训;另外,还配合公司工会、女工、团委等部门协助承办公司职称评审、大学生座谈会、“三八”女职工论坛、新闻及摄影培训、职工大合唱以及配合公司开展员工义务献血、职业健康体检等活动的布置安排。

此外,中冶宝钢培训中心还紧跟国家智慧制造发展趋势,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积极探索智慧运营发展方向及工作原理、趋势变革以及对未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冶金运营服务能力,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

履职担责,奉献社会,彰显一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中冶宝钢培训中心在做好对内培训需求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与履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在完成公司内部培训任务的同时,服务于社会,促进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2019年,中冶宝钢培训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探索“一带一路”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和新机制,与南通职业大学校企联合,圆满完成纳米比亚留学生焊接技能培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优势,在上海市宝山区人保局组织下赴云南曲靖市开展对口技能扶贫,努力提升当地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此外,还积极跟踪地方教育附加培训申报、补贴申请及人保局培训项目外联,及时了解、掌握职业培训、鉴定的最新政策信息。

承载荣誉,砥砺前行,打造一流的培训服务品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冶宝钢培训中心自办学以来,连续被上海市宝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年度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称号,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特别贡献奖”,在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年度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级评估中被评为“B级鉴定站所”。2018年荣获上海市社会团体组织3A等级称号;2019年,荣获“上海市职工大学堂”称号;2020年,荣获“上海市劳模集体”荣誉称号。

中冶宝钢培训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上海市职业培训工作精神,按照企业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继续秉承“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职责,踏实作为,擦亮中冶宝钢职业技能培训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