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宝钢品牌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坚定信念播撒希望,小人物诠释人间大爱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冶宝钢品牌人物彭军

彭军,男,1967年出生,中冶宝钢协力分公司员工,2015年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先后做过油漆工、废钢分拣工、宿舍管理员等工作。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彭军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至今仍保持着一天分选出325件密封容器的废钢分拣个人最高纪录。多年来,他无私地帮助过多名老人,感人事迹被上海新闻综合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被媒体誉为“上海好心人”。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主动请缨,奋战在员工隔离宿舍第一线。他常说:“帮助别人让我收获了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快乐!”

中冶宝钢的全国劳模彭军数十年来默默帮助过、照顾过十多位有困难的老人,休息时间更是丝毫不懈怠地播撒爱,始终保持着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的初心,在上海市宝山区民政局、共青团上海市宝山区委员会主办的2019年首届宝山社区达人赛中荣获“最受欢迎奖”,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群众在社区中奋发有为、英姿勃发、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广大生活或工作在宝山的人民投身社区、服务社区的公益热情和责任担当。

行得春风有夏雨。这个敦实憨厚的汉子,在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后并没有丝毫改变,始终将他独有的梦幻般的光洒到人间,把大地变得奇异,亦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

见义勇为救老人

这天,彭军到上海浦东的塘桥公园游玩。人还没有走进公园,他就看见公园附近围了一大群人,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彭军挤进人群,走近一瞧,看到人群中央的地上躺着一位老伯,已处于昏迷状态。

彭军走到人群中间,蹲下身子,轻声呼唤老伯,但老伯没有反应。彭军意识到老伯危在旦夕,二话没说就背起老伯向附近医院跑去。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冷言冷语地说:“这个外地人,胆真大,各种闲事都敢管,不怕别人讹诈他!”

彭军在分选废钢

赶到医院,医生、护士问彭军:“这位病人是你的什么人?”彭军回答说:“这是我的父亲!”他毫不犹豫地掏钱支付了医药费用。在抢救老伯的过程中,急需输血,彭军撸起袖管说:“输我的吧,我是O型血!”彭军输完血没有回家,一直坐在老伯的床边守护。直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老伯醒了,医生、护士告诉他:“你的儿子真孝顺,没有他,你的命早就没了。”

老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我的儿子,我哪来的儿子?”等老伯明白了彭军抢救他的经过后,一定要彭军留下姓名和地址,日后一定要好好感谢他。可是,彭军没有留下姓名,只说了一句“我家住宝山”,就赶着上班去了。

故事到此还没有完全结束。那位昏迷倒地的老伯姓范,这里我们就称他范老伯。范老伯身体康复之后,一直惦念着救了他命的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更何况这个人有救命之恩。从此之后,范老伯就踏上了长达4年之久的寻找恩人之路。

范老伯记得恩人说家住宝山,于是他就在宝山范围内寻找,从月浦地区到吴淞街道辖区,他都走遍了,连腿都走伤了,但范老伯仍旧坚持着。他坚信在有生之年,一定能寻找到恩人。也许是范老伯的恒心感动了苍天,这一天,彭军正好骑着自行车要上班,恰巧被范老伯遇见了。范老伯一把拉住彭军,大声说:“恩人啊,我找得你好苦啊!”说着,就把口袋里一直准备着的钱往彭军手中塞,说这是他上次垫付的医药费。彭军哪里肯要?一来一往,俩人拉扯着,引来了路人的围观。彭军说:“这是您的养老钱,我怎么能要啊?您看,我还穿着工作服,我要着急上班呢。”范老伯拉着彭军的手说:“请一定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彭军不肯留下姓名,执意骑着自行车赶往公司,范老伯于是一路追到了彭军上班的地点,看到“中冶宝钢”几个大字,才知道彭军工作的单位。

范老伯找到彭军后,就给彭军单位送来了锦旗,单位里这才知道了彭军的先进事迹。范老伯认为彭军是个大好人,要求与彭军生活在一起。后来,范老伯和彭军一起生活了六年,彭军更是悉心照料他,两人情同父子。直到范老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后,才被他的亲人接回了家。

热心相助及时雨

彭军与蔡老伯相识,有着一段奇巧的因缘。那段时期,彭军喜欢上了推拿和按摩技艺,他在花园里义务为老人们医疗各类病症。有一天,彭军在给一位老人做推拿时,一只小狗蹿到了他的身边。彭军想赶开它,可那只小狗赖着不走,这时,狗的主人蔡老伯走上前,才把这只小狗抱开。于是,蔡老伯与彭军就这样认识了。

全国劳动模范彭军在上海市友谊会堂

蔡老伯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难免有个腰酸背痛的。彭军得知后,就义务为老人进行按摩和推拿。老人过意不去,主动提出要拿出钱给彭军聊表心意。彭军一口谢绝,他说:“我是学雷锋做好事,是分文不能拿的,就连一瓶矿泉水我都不能拿。”蔡老伯被彭军的人格力量所感动,他赞扬道:“现在如此的好人,实在太少了,这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英雄!”

后来,蔡老伯出了车祸,住进了医院,彭军又像“及时雨”一样出现在蔡老伯身边。在蔡老伯治疗期间,彭军下了班就赶到医院照顾蔡老伯,从翻身到洗澡,彭军都一一细心护理。怕蔡老伯年事已高,晚上有个闪失,彭军干脆下班就睡在了医院的病房里,一睡就是几十天。刚开始,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以为他是蔡老伯的儿子,后来才得知他就是月浦地区的好人彭军。大家深深为彭军的义举所感动。蔡老伯现在也离不开彭军了,一遇见什么事情,第一时间就想到彭军,他们已是形同父子的好朋友了。

无独有偶,家住宝山盛桥的一位80多岁的老妈妈无法承受老年丧子的痛苦,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每天都是以泪洗面。彭军知道后赶了过去,对她进行安慰和劝说。老妈妈说:“你真好!如果你不想让我死,你就住过来陪陪我,这样,我才好过些。”彭军一口答应。他安排好自己的母亲及家人后,几乎每天都赶到老妈妈那里和她谈话聊天,一住就是7个月。通过彭军的不断陪伴和开导,老人在绝望中恢复了过来。老妈妈现在逢人就说:“如果没有彭军这个好人,我真的没有法子渡过这个难关,他真像我的好儿子!”

心无旁骛始坚守

2019年,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后,彭军又和垃圾较起劲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路径,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在垃圾分类即将实施之前,彭军就充当起宣传员,一有时间就拿着垃圾分类宣传画册在大院单人宿舍的垃圾房、道路、宿舍楼里穿梭、讲解,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向住宿员工不厌其烦地唠叨什么是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应该如何正确投放。

中冶宝钢大院单人宿舍共有2100余名员工入住,每天要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尽管前期已经开展多次学习宣贯,要求员工投放垃圾时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进行分类投放,并且配备了分类专用垃圾桶,摆放在单身宿舍楼道、垃圾房等不同位置,便于员工投放,还安排了志愿者在垃圾房旁指导投放,但初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干湿混放现象依旧存在。

于是,彭军主动担任起了志愿者,每天准时站在垃圾房旁,指导员工正确投放,并在垃圾投放点对垃圾桶进行逐一分拣。7月的上海已经炙热难耐,垃圾在垃圾桶内经过长时间发酵,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但彭军却不以为意,挨个把各个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在地上,用手进行分拣,细心地将混放在湿垃圾内的干垃圾一一分拣出来。

因为经常扒拉垃圾桶,彭军还曾被人议论“脑子有问题”“多管闲事”,但彭军丝毫不介意,以实际行动诠释“心无旁骛”的新时代意义。他还这样告诉我们:习主席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单人宿舍属于人口密集区域,人多产生的垃圾自然就多,未分类的垃圾极易腐烂,不仅容易滋生蚊虫,而且影响企业形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不仅能废物利用再生价值,还能让员工提高环保意识,助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爱心辐射成团队

生活中,彭军的“爱心圈子”越做越大。对于以前帮助过的人,他还会定期去探望他们,像亲人一样;如今,他用更多的时间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雷治寿是一位跟女儿住在春雷路的78岁老伯。2016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彭军在公园的石凳上看见老人正艰难地用手捶着肩膀,就主动过去为老伯拿捏按摩。雷老伯的女儿平时上班忙,照顾他的时间也少,雷老伯突然遇到彭军这样的好心人,也感到很意外。在一番交谈后,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自此以后,彭军每到休息时就去雷老伯家照顾他,嘘寒问暖,让雷老伯感觉多了一个亲人。2017年4月,雷老伯突然生病,查出股骨头坏死,住进长征医院治疗。经过治疗,出院后的雷老伯只能睡在床上,吃喝拉撒全要人照顾。彭军去探望雷老伯时,了解到他的女儿要上班,照顾起来不方便,于是主动提出让雷老伯搬到他那里住,自己来照顾雷老伯,这一住就是7个月。彭军每天下班回去都要帮雷老伯做饭、擦身,陪他聊天,平时还会买雷老伯喜欢吃的水果、坚果给他吃,像照顾自己的父亲一样照顾他。直到2017年11月,雷老伯可以下床慢慢走路了,才被女儿接回去。从那以后,雷老伯已经当彭军是自己的儿子了,家里的几乎所有事都有彭军的身影。

这些年来,邹福麟、何美芳、周华德、严根兴,还有很多不知姓名的老人,都受到过彭军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也都像雷老伯一样把彭军当作自己的儿子。彭军不仅自己帮助他人,还带动身边的人去帮助他人,由他组建的爱心小分队经常出现在各个小区、各个街道、各个广场,为老年人按摩、理发、看病等,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大家的欢迎和由衷感谢。目前,这个小分队正在不断壮大中。

彭军说,我们组织成立爱心小分队,就是想给需要帮助的人多一丝爱心,多一点温暖,让他们多一份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希望带动更多的人走上爱心之路,播撒文明,弘扬美德。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件事坚持一天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一贯地坚持、一贯地奉献、一贯地播撒爱,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才是最难的。最打动人的是“坚持”,无论是默默助人、爱心帮扶、垃圾分类还是抗击疫情,他都能始终坚持如初,不受世俗干扰,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许许多多的人。聚沙成塔、集腋为裘,彭军正如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在黑暗中给仰望的人以勇气和存在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