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No.1 工作和面包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开始扭转,德国代表在德法边界的贡比涅森林里的一节火车厢里,垂头丧气地签署了投降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一方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大战过去,新的噩梦开始。在战争结束时,战胜国和战败国一样,几乎都面临经济崩溃、资源枯竭的窘境。

作为协约国一员的意大利,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意大利动员了527万人参加了战争,其中65万人死亡,约100万人员伤残,战时军费耗资达460亿里拉。付出了如此惨重代价的意大利,举国上下在胜利的狂热中觉醒,人们渴望和平的到来,更对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翘首企盼。但是,意大利战后政局动荡不安。

德国签署停战协定之后,意大利大批军人从前线返回原籍,工作成了棘手的问题,大部分士兵无法找到工作,或失业在家,或流浪街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遗弃的战壕。

战争使本来就比较落后的意大利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战时物资奇缺,人们生活水平大大下降,战后,人们狂热地购买各种商品,而生产力水平一时无法得到恢复,从而导致物价飞涨。

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复员军人身上,“要面包,要工作”成了他们的迫切要求,这也是意大利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巨大影响,从1919年起,意大利工人运动走向高潮,主力军便是退伍军人。罢工浪潮迭起。1919年,罢工人数是150万;1920年,增加到220万。罢工的规模和方式也步步升级。

传统的罢工方式是工人走出工厂,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但这已经不能够满足工人们的需求,工人们开始发动起来夺取工厂。工人们组织武装赤卫队保卫工厂,自己组织起来管理工厂,组织生产经营。意大利北部的许多工厂、矿山都掌握在工人手中。

在工人阶级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前,意大利的掌权者们慌了手脚,他们并非不想镇压,实在是力不从心。当时的意大利总理吉欧利蒂坐卧不安,狼狈至极。

意大利需要一个“英雄人物”,需要一个“救星”来“挽救”他们的命运。

这个人物早已准备多时,他就是本尼托•墨索里尼。他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爱国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荼毒世界的法西斯主义的肇始者——当人们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的时候,不能不把目光回溯到更遥远的过去。

风暴不是突然降临的,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本尼托•墨索里尼生于1883年7月29日,父亲是意大利东北部弗利省普雷达皮奥区的一名铁匠,名叫亚历山大•墨索里尼。

虽然安家在亚平宁山脉脚下的穷乡僻壤,但是铁匠亚历山大·墨索里尼却并没有被眼前泥泞不堪的土路蒙住眼睛,他的铁匠铺也成为一个“地区活动中心”。每天,都有很多带着加里波第式帽子、系着黑色老式领带、蓄着胡子的工人们(这是当时革命者的一般装束)聚集在铁匠铺里,兴致勃勃地讨论政治问题,铁匠铺的长子小墨索里尼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老墨索里尼认为自由是无比重要的,他信奉无政府主义,不太把政府权威放在眼里。由于他经常发表一些对意大利社会不满的攻击性言论以及与当局警察作对,所以难逃一场3年之久的牢狱之灾。虽不务正业,但老墨索里尼却有一套笼络人心的本事。他自己穷得一败涂地、四处借钱,却把钱财看得很淡,并且乐于接济自己的朋友,再加上他善于慷慨陈词,演说富于煽动性,敢率领伙伴砸碎选举箱,甚至恐吓保皇派的警察人员,又不怕坐牢监禁,因而在普雷达皮奥一带小有名气,并被推选为本地区的社会议员。

▲14岁时的墨索里尼外表一副桀骜不驯的神情。

对现实的不满,让老墨索里尼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本尼托•墨索里尼身上,他把自己所接触的思想意识,不加筛选地灌输给本尼托•墨索里尼。后来爬到权力顶峰的墨索里尼回忆其父亲时说,父亲的影响对他个人的性格及信仰形成作用极大。这真应了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老墨索里尼铁匠铺的隔壁,是小墨索里尼的母亲罗莎•玛尔托妮用来教书维持生计的地方。夫妻两个,一个不正经打铁,一个教书获取微薄的收入,家境并不富裕,因此,小墨索里尼被母亲送进了法恩扎教会学校。这个学校是一个慈善机构,穷人的孩子可以寄宿到学校。平时喜欢读伟人传记、以恺撒为偶像的小墨索里尼虽然喜爱读书,但是他受不了教会学校里的刻板制度: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熄灯,定时休息,一切都要服从教士们的安排,不得违反,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例如早晨起床后要去做弥撒,但是小墨索里尼是个自由散漫成性的人,他拒绝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做弥撒。

另外,在教会学校里,小墨索里尼并没有体会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反倒是感受到非常大的不公平。法恩扎教会学校的学生分上、中、下三个等级,上等级的伙食费是60里拉,中等级为45里拉,下等级为30里拉。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伙食,而且就餐座位也不在一起。

加上其他方面的挫折,小墨索里尼的自尊心受到巨大伤害,也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他常常想,一旦时来运转,飞黄腾达,他或许可以建立恺撒那样的功绩。他要成为“恺撒”,向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发泄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于是他愤怒地退学了。

小墨索里尼从学校离开,回到铁匠铺里。从此以后,他就与正规的学校教育无缘了。

意大利革命志士加里波第为人民的自由和解放,将人民鼓动起来,让大家团结在萨瓦议院的周围。之后,人们对国事就更加关心了。但是,新王国的出现,粮食和就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人们仍然要面对饥饿和失业。并且,新政府还效仿其他国家,滥用财政经费,妄图用穷兵黩武的政策在非洲建立殖民地,转移国内矛盾。意大利在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的统治下,境况没有丝毫改变,跟意大利未获得独立之前毫无两样,意大利工人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而且,他们认为执政当局完全背叛了加里波第的理想,每个人都蓄势待发,非常愤怒。

▲1904年,移民瑞士时的墨索里尼。

在铁匠铺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墨索里尼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随着见多识广,他还有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思想是为人服务的,不管什么思想,无论是巴枯宁、马志尼,还是马克思的思想,只要能给工人阶级指出一条光明道路,他就坚决拥护。

小墨索里尼的家乡经常有各种重要人物藏匿,这里的人们常常冒着被捕或者杀头的危险,去保护这些人物,防止他们被政府逮捕。小墨索里尼曾经听他父亲讲过,1848年意大利统一运动后,领导人加里波第被逐出罗马,政府曾以重金悬赏他的人头。加里波第于是逃到弗利省普雷达皮奥地区,也就是墨索里尼的家乡。这里的人们热心地为他安排藏身之处,整个地区的人们都知道加里波第藏在什么地方,可是没有一个人向罗马当局告密。家乡的这种气氛也深深地影响了本尼托,凡是因政治原因逃避警察追捕而投靠墨索里尼铁匠铺的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社会在动荡,失业队伍越来越庞大。普雷达皮奥地区也不可避免,动荡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那些因机器增多而失业的工人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危机连锁反应,几乎席卷整个欧洲。为了活下去,意大利有几百万人移居南美洲和美国。在小墨索里尼15岁那年,他所在的村庄里,也有一些村民背井离乡,去巴西谋生。这时候,小墨索里尼刚刚获得了小学教师资格证,但也找不到工作。于是,他也决定走出去。

如果在外面的世界能够找到合适的安身之所,可能本尼托•墨索里尼只是众多意大利移民中的一员,安分地度过一生。遗憾的是,去往异乡的墨索里尼面对的将是更艰难的境况,以至于他甚至开始想念贫瘠的家乡。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没有地方能够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