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归途新生
第十二章归途新生
完成海外古籍修复任务归国那日,机场的落地窗外飘着绵绵细雨。叶岚拖着行李箱走出通道,一眼就看见人群中挥舞着粉色气球的朱佳惠,气球下方系着的小卡片上歪歪扭扭写着“欢迎干妈回家”。宝宝趴在朱佳惠肩头,肉乎乎的小手攥着她的发丝,看见叶岚时突然咯咯笑起来,口水顺着下巴滴在浅蓝口水巾上。
“黑了,也瘦了。”朱佳惠伸手捏她的脸,眼眶却红了,“在国外是不是天天啃面包?”叶岚任由好友打量,目光落在不远处推着行李车的郑双全身上。曾经那个总带着书卷气的男人,此刻正小心翼翼地将儿童安全座椅搬上车,动作娴熟得让人心酸。
车子驶入市区时,叶岚摇下车窗。街边的梧桐树抽出嫩绿新芽,春雨打在叶片上凝成晶莹水珠,像极了十年前那个让她坠入深渊的暴雨天。但此刻掠过鼻尖的不再是潮湿的铁锈味,而是白玉兰清甜的香气——原来季节更迭间,连记忆的底色都悄然换了模样。
推开家门的瞬间,蒸腾的热气裹挟着红烧肉的香味扑面而来。母亲系着褪色的碎花围裙从厨房冲出来,白发比去年又多了些,眼角的皱纹却盛满笑意:“洗手吃饭,你爸炖了你最爱的莲藕排骨汤。”父亲背对着她站在阳台,肩膀却绷得僵直,直到听见碗筷碰撞声才慢吞吞转身,手里攥着她最爱的蟹黄酱——那是小时候考双百才能吃到的奖励。
深夜,叶岚坐在儿时的书桌前,台灯暖黄的光晕里,摊开从海外带回的古籍修复日志。笔尖悬在纸面许久,最终落下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字迹:“真正需要修复的,从来不是残破的纸张,而是千疮百孔的心。”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爬上桌面,与台灯的光交融,在日记本扉页映出浅浅的光斑。
第十三章墨香重逢
图书馆复岗那日,古籍室的檀木书架上落了层薄灰。叶岚戴上白手套擦拭《大藏经》函套,突然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转身时,馆长带着个清瘦的年轻男人站在门口,那人怀里抱着个裹着蓝布的长卷,眉眼间隐约有几分熟悉。
“这是许老师的儿子,”馆长的声音有些迟疑,“他说家里有幅祖上传的《水月观音图》,想请我们...”话音未落,叶岚手中的鸡毛掸子已悄然落地。二十岁的许明远低头鞠躬,后颈处那颗朱砂痣与记忆中许乐山如出一辙,“叶老师,我听父亲说过,您是最懂古籍的人。”
展开画卷的瞬间,叶岚的呼吸停滞了。绢本上的观音菩萨低眉垂目,衣袂间的金线虽已斑驳,却仍透着庄严慈悲。右下角的题跋让她指尖发凉——正是许乐山的笔迹。“这幅画在仓库放了十年,”许明远声音发涩,“父亲临终前让我务必交给您。”
修复工作进行到第七天时,叶岚在画卷夹层发现了泛黄的信笺。展开的刹那,钢笔字迹晕染着水渍:“小叶,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或许已在另一个世界。这些年我像被困在蛛网里的飞蛾,伤害了太多人。若时光倒流,我愿化作你窗前的梧桐树,只做守护你的风景。”泪水滴在信纸上,晕开了“守护”二字,恍惚间,她又听见高中课堂上,许乐山讲解《氓》时清亮的嗓音。
第十四章佛音回响
五台山的暮春清晨,钟声穿透薄雾。叶岚穿着素色僧袍,跟随早课的队伍走向大雄宝殿。转经筒上的铜绿在晨光中泛着温润光泽,她伸手触碰冰凉的筒身,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此出家时,掌心同样的触感。那时满心都是解脱的渴望,如今却沉淀出更深的感悟。
“印容师。”知客僧匆匆赶来,“山下来了几位客人,说是您的...”话未说完,朱佳惠抱着孩子的身影已出现在石阶转角。宝宝穿着绣着莲花的小棉袄,肉乎乎的手指指向叶岚,奶声奶气地喊:“干妈!”叶岚快步迎上去,却在看到父母的瞬间红了眼眶——父亲的拐杖头缠着防滑布条,母亲鬓角别着她去年送的玉兰花发卡。
佛堂后的茶室里,母亲从布包中掏出保温桶:“知道你爱吃荠菜馄饨,包了冻在冰箱里,今早现煮的。”叶岚咬下一口,滚烫的汤汁混着泪水滑入喉咙。父亲笨拙地伸手替她擦泪,袖口露出的手串是她寄回家的菩提子。“你看,”朱佳惠打开手机相册,“宝宝会背《心经》了。”视频里,孩子奶声奶气的诵读声与远处传来的暮钟重叠,在茶香氤氲的空间里回荡。
第十五章素笺新章
京北大学的梧桐大道铺满金黄落叶时,叶岚站在哲学系的讲台上,身后的投影屏正展示着敦煌遗书的修复案例。台下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前排却空着两个位置——那是特意为父母预留的。
“古籍修复不仅是技艺的传承,”她的目光扫过台下专注的面孔,“更是文明记忆的延续。”翻到下一页PPT,画面突然切换成儿时的全家福。照片里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捧着童话书,身旁的父母笑出满脸皱纹。“就像我们修补破损的书页,也要学会修补内心的裂痕。”
课后,朱佳惠带着孩子在校门口等候。宝宝举着自己画的画,歪歪扭扭的线条里,三个人手拉手站在彩虹下。“干妈,这是我、妈妈和你!”孩子清脆的声音引来路人驻足。叶岚抱起孩子,瞥见不远处父母并肩走来,父亲悄悄将母亲垂落的发丝别到耳后,夕阳为他们的身影镀上金边。
夜风送来图书馆方向的墨香,叶岚翻开最新一期的学术期刊,封面文章《破损与重生:论古籍修复中的哲学观照》下方,“叶岚”二字在月光下闪烁。手机震动,林悦发来消息:“寺庙的樱花又要开了,今年的诗会,等你来主持。”她笑着回复,窗外,新栽种的小树苗在风中轻轻摇晃,枝干虽细,却充满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