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颐游学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语

陈忠英

世间最美的:一是女子,一是文字。

若说文字是流光溢彩的一幅画,那么,书写文字的女子便是清雅脱俗的一首诗。我眼中的思颐,便是这样一位如诗如画的气质才女。初识思颐,缘于文字,邂逅贵州,相谈甚欢,结为朋友。她的倾情自费游学,她的倾心游学记录,她的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的情怀,她的对教育信仰的执着,让每一个教育人拥有了更强大的行走力量!

(本文字作者系江西省新余市渝水第三小学校长,37度2课改的创始者、实践者)

褚清源

这是一本有故事的书。作者吴思颐自费完成的教育行走,本就是一个生动而深刻的教育故事。当然,故事并未止于吴思颐个人,她所走进的每一所学校何尝不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

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观察笔记。吴思颐每走进一所学校,都用独特的视角记录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没有刻意的加工与修饰。真实、真诚,是我阅读这些文字时感受到的最大魅力。

在我眼中,吴思颐的行走其实开启了又一所大学的学习之旅。我相信,这段经历会为她未知的教育生活打下底色。

(本文字作者系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主编)

冯冬梅

历史不会记录我们来过这个世界,但我们要努力证明自己来过。思颐是一个有追求并努力践行梦想的姑娘。这个接近90后的姑娘怀揣着自己的教育热情走遍中国各地名校,去发现中国最美的教育,传播中国教育正能量。人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实现梦想而精彩。一个人,一支笔,一副行囊,执着于自己的热爱,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实践着自己的追求,为中国有这样的青年庆幸,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朋友祈祷,为这样一个纯粹的姑娘祝福,爱你,思颐!

(本文字作者系山东省昌乐二中语文教师)

贺永东

思颐痴情"追星"——仅限于教育“明”星,一腔真情,一片痴情,不知打动了多少师长、学生,登门拜访,书函往来,高山流水,结为知音。

(本文字作者系全国课改名校内蒙古包头二中前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包头二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融合分组学习模式,学校“分”出了适合,“走”出高效,成为全国课改典范)

胡正明

有一个姑娘,她有点“叛逆”,叫老爸为“老吴”,叫老妈为“精精”;

有一个姑娘,她有点“张狂”,27岁的她居然给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指点课改“迷津”;

有一个姑娘,她有点执着,用3年时间深入到全国上百所学校的近千个课堂与上万的师生交流,形成了数十万字的《思颐游学记》。

《思颐游学记》除了记录思颐眼中的中国基础教育现状,还真实反应了思颐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思考以及对美丽中国基础教育梦的憧憬……

在物欲横流、信仰危机的当下,对中国基础教育还如此钟情的年青大学毕业生、先后就职于中国课改前沿学校、从师于中国著名教育大师、游走在基础教育课改前沿,追梦于教育第一线,实实在在圆梦于教育最基层的80后实属凤毛麟角。吴思颐,这位东北姑娘的《思颐游学记》窃以为值得一读。

(本文字作者系四川人。中国基础教育百佳杰出校长;2011全国教育行业十大领军人物;全国百佳创新型校长;中国10届教育功勋人物;全国课改名校联盟第一届理事长;西北阳光教育、济南学景教育、北京笃行教育特聘课改指导专家;北大基础研究院客座教授、《教育创新》《校长》杂志封面人物)

刘爱军

一位89年出生的女孩,一位体制外的自由教育人,自费游学,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游访十几所全国知名课改学校,边走边思边写,寻找教育改革的精神,发现这些课改学校背后的支撑,做了若干教育人想做而没做的事情。她的故事,她的文字,广为流传,得到若干教育人的关注,甚至有位董事长诚恳邀请这位仅仅有两年工作经历的女孩给他的一所新办学校当校长,并一再表示学校的一切办学理念都按照她的想法办。这事儿让女孩很吃惊。不过看看她的文字,听听她的故事,看看她本人,感受感受她的谈吐和思想,一个带着听佛器,几年来坚持到儿童福利院做义工的年轻姑娘,也许就不难理解这位董事长做出的惊世骇俗的决定了。她的名字叫吴思颐。

(本文字作者系山东省尚人教育创始人,原《中国教师报》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庞舜心

思颐老师的故事,思颐老师的文章以及思颐老师的个人性格都给了我许多思考学习与成长的机会。独身一人百日走遍国内各所在课程改革上有所成就的学校,她在改变着自己!在改变着所有接触到她的人!同时也在通过为教育献出一份力改变着中国新一代青年们的命运!作为有幸能够与思颐老师交流过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向思颐老师表达对她的敬佩,感谢以及祝福!

(本文字作者系山东省米德青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山东省最美中学生称呼获得者,现就读于Mississauga 市, Clarkson Secondary School)

钱伟源

在一个热心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微信群里,我发现了吴思颐这个女孩。经过深入交流,看阅她的游学记,更觉她的难能可贵。她热情洋溢,真实生动地记录下一个个学校教学探索的不懈努力,是一位讴歌者;她冷静执着,敢于针砭时弊,直达中国教育病理的要害所在,是一名批判者。这部辑录的游学记,散发出一位年轻的教育专业的大学生饱满敏锐的灵气与活力。我期待她以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更臻成熟的理论功力,更趋踏实的实践探索,继续以清新脱俗的观察视角,提炼出来自一线的层出不穷的真知灼见。

(本文字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竹修

读高中时,我读文科。班上经常会小范围传阅同班同学写的小文集,里面有诗歌、小说或随笔。我和思颐因此结缘并互称彼此为宝贝儿。这不是大众意义上女孩间玩笑时的嗲称,而是当你对一个人一见如故,灵魂相互拥泣时的自然表达。

在相知相识的十一年时间里,即便在通讯如此便捷的今天,我们也常相互写信。相隔异地的我们一年间必有两三次碰面长谈。近几年基本上都是她来看我,并总在离开前留我一张字条或一封短信。

我应该是最早得知思颐游学计划的人。当听闻这个想法时,心中并无惊讶,就像这件事迟早会发生,而由她来完成也最恰切不过。高中时我们就曾许诺彼此一个远方。恭喜你,完成了心中的夙愿。也谢谢你,带我去到了远方。这一路上,有荆棘,也有坦途。但你一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心中那滚烫的梦想。一路走来,我也曾见你眼角泛起泪花,但我深知,这只因你对梦想的热爱和执着!

你常说:“人生无捷径,步步需躬行。”是的,我听到了你铿锵的足音,也看到了那一行歪歪斜斜的大脚印……

(本文字作者系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外国语实验中学教师)

俞月琳

近十年来,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地推进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涌动起闪烁着实践智慧的课改的浪花。思颐是一名志愿者。在亲身实践中产生坚定追随的信念,在主动寻访中体会课程改革的实质,采撷草根探索中的朴实智慧。在一次次被感动的游学访问中,我们发现,全国各地课程改革实践的样式是丰富多样的,但其本质却是归一的,如何坚持“学生立场”,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实地发生。

(本文字作者系浙江省湖州市第十二中学校长、书记)

张丰

教育已迎来了一个大变革时代,“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教师时代应该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导师时代。思颐,一个刚毕业三年的大学生,成了教育界的徐霞客,自费以双脚走遍全国各地的课改名校,用灵魂去寻找"道术相融"的真教育!好教育!我坚信:当思颐把对教改的痴迷做到极致时,生活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更坚信:因有思颐这样对教育具有敬畏感,虔诚感,使命感的年轻一代的出现,中国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灿烂!

(本文字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