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资治通鉴》——我国编年体通史
点击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在一个官僚的家庭,曾经做过宰相。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历时十九年终编撰成《资治通鉴》。
情节缩微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300多万字,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书名用“资治通鉴”,是表明编撰的目的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提醒后世的统治者要以历史的得失做借鉴,更好地加强对国家的统治管理。其中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淮西之战等许多篇章,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史学佳作。下面是一些经典篇章的介绍。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讲述的是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操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
曹操以强大的兵势,不战而使刘琮投降,企图顺江东下,一举而并江东。但他对孙权的实力估计过低,对孙、刘联盟给自身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因而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在孙、刘方面,军事力量虽远不及操,但双方有远见卓识的决策人物,如诸葛亮、鲁肃、周瑜,都力主抗操。在强敌面前,周瑜、黄盖等人也能知己知彼,以己之长制敌之短,充分发挥了南军擅长水战的优点,利用曹操骄傲轻敌的情绪,采用诈降、火攻,一举袭破操军。
《通鉴》在记载这一战役时,采用了独特的叙述视角,不是从正面去描写战争的具体状况,而是抓住了决定这一战争胜败的关键点去分析透视,将鲁肃如何与孙权定计、吴蜀如何定交、诸葛亮如何智激孙权等事一一道来,于末尾交代战争的结果。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国主苻坚下诏大举伐晋,在全国征兵。八月,苻坚从长安启程,秦军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从各地一齐向南进发。这时苻坚非常骄傲,出发前连东晋皇帝、宰相俘虏后的官号、公馆都准备好了。
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率水陆军八万余人迎战。苻坚听说晋军攻到,便与苻融登寿春城观看形势,见晋军部伍严整,又望八公山(安徽寿春北)上的草木,以为皆是晋兵,不免有些惊恐。谢玄派人要求苻坚把阵地后移,以便晋军渡过淝水决战,苻坚企图在晋军半渡时发动突然袭击,便挥军后撤。不料队伍因此大乱,又有人在阵后连呼苻坚败了,于是秦军一退不可复止。晋军乘胜追击,秦军死者相枕于路。苻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逃回淮北,及到洛阳,检点余众,不过十余万人。
专家小议
《资治通鉴》一书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信史”的优良传统。所记内容,大体比较平实可信。为了考辨史实的真伪,同一历史事件往往引用三、四种不同的材料。在总结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经验时,一般也能尊重历史事实。在思想论点中,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思想和主张,如选贤任能、信赏必罚、反对阴阳术数及迷信鬼神等。宋神宗赞扬它是“典型之总会,册牍之渊林”。是后人编写编年体史书的典范,也是中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
主人公精粹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