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言——本书编 写说明及使用方法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在法律英语的学习中,阅读更是入门的主要工具。关于法律英语的学习材料林林总总,而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又是万里学习路程的第一步。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编者深知,一部内容精炼、难度适中、讲解深入的好书,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避免学习中的弯路,提高学习效率。秉承这样的宗旨,编者编写了本书。具体而言,本书要实现两项基本目标:一方面要考察和提高读者的基本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读者关于法律英语的基本知识。在此意义上,本书不仅要帮助学生应对考试,更主要的,是实实在在地提升读者的法律英语水平。
为了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现将本书的编写思路和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关于本书的内容
本书内容都源自第一手的英文权威资料,主要包括英美法院的判例(case)、英文教科书(textbook)和案例教材(casebook)、外国学者的著作(works)和论文(treatise)、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网站发布的研究报告,等等。就地域而言,本书内容以美国法律为主,也加入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材料。就学科领域而言,本书内容涉及宪法、刑法、合同法、侵权法、财产法、诉讼法、证据法等学科。此外,本书还选取了部分国际法、比较法和中国法的材料。这就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广泛性,也使本书的编写建立在扎实可靠的材料基础之上。
为实现学习的需要和测试的目的,编者对每篇阅读材料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剪裁,比如对原文中的晦涩词汇进行必要的替换,对于不常用的部分拉丁语法律词汇附了中文解释,对复杂长难句进行了适当调整。经过调整和剪裁之后的阅读材料,一般为每篇3—4段,篇幅基本保持在300词左右,最长不超过500词。这就保证了本书难度适宜,可以满足具有一定法律英文水平的读者进行学习使用。
二、关于问题的设计
在试题的设计上,本书与常规的标准化英语考试类似,对每篇阅读材料设计了四个问题,均为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经过长期标准化考试训练,中国学生已经对各种考试技巧驾轻就熟,甚至掌握了一些不读材料也能答对题的所谓“技巧”。可以说,标准化考试在给教育质量检测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流弊。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考生阅读能力的“浅层化”。具体而言,考试一般会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考生因此会在训练过程中刻意追求速度,进而只能实现对材料的“浅层”解读,无法实现对细节信息的全面理解和把握。进一步讲,尽管测试者也会设计一些“细节题”,但是出于试题本身的限制,测试者很难实现对阅读材料的全方位测试,这就进一步导致考生阅读能力的“浅层化”。
为应对考试,这种阅读模式尚可接受。但是,在此模式下训练出来的学生,在后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过程中,会因阅读能力的“浅层化”而面临很多困境,又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新训练。一个人的黄金学习时间转瞬即逝,一旦错过,此后的学习势必会事倍功半。
为了避免标准化考试的弊端,本书侧重考察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深度理解和把握。因此,本书的题型设计以“细节题”为主,每篇阅读材料至少有两个细节题,重点考察读者对材料的精确理解程度,尤其是对重点细节和长难句的考察。这种测试手段一方面会“迫使”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精细阅读,另一方面也会强化训练读者的长难句分析能力。这两项训练对读者日后的研究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除了“细节题”外,本书还通过其他辅助题型,进一步测试读者对材料的精确理解程度。具体包括:(1)“指代题”:主要考察读者对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对于该题型,考生一般能在该代词的前后一句或者两句中找到该词所指代的内容。(2)“推断题”:主要考察读者对阅读材料引申含义的理解;该题型的题干中会使用infer,imply或implication等提示词。(3)“词汇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法律专业术语的掌握;该题型重点考察常见词汇的法律含义,比如consideration(对价)。所测试的词汇一般会在阅读材料中用下划线标出,并在题干中指明段落。(4)“主旨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材料宏观意思的把握;该题型一般为问题的最后一题,每篇至多一道主旨题;题干中一般会使用main idea等提示词。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问题顺序基本上和阅读材料的段落顺序保持一致。出题点基本上也是均匀分布的,不会集中于某一段落。编者希望,通过上述题型的设计,读者能够充分利用传统标准化考试的优点,避免传统标准化考试的弊端,提高精细阅读的能力。
三、关于本书的使用
对于本书的使用,读者既要实现应试能力的提高,更要实现对法律英语知识的掌握。具体而言,读者要通过本书,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第一,扩大法律专业词汇。本书的阅读材料都选自原汁原味的一手英文文献,其中涵盖了大量基础性法律术语。读者在完成测试试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完成对法律术语的记忆。
第二,提高长难句的分析能力。英美案例及学术性论文充斥着长难句,对其精确理解,即使对英美人而言,亦属不易。尽管编者已对部分长难句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剪裁,但其艰涩的底色仍然蕴含其中。对于长难句分析能力的提高,读者只有通过大量训练,熟悉句子结构,进而登堂入室。别无其他捷径。
第三,了解英美法律文化。在英美法的背景下,每一个法律术语、每一项规则背后都蕴藏着厚重的法律文化,诸如陪审团(jury)制度、制衡(check and balance)制度、对价(consideration)制度,等等。英美法律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既打造了英美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塑造了英美人民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可以说,对法律英语的学习,也是对英美法律文化的学习。
为实现上述目的,编者建议,对于每一篇阅读材料,读者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使用:
第一,模拟临场考试,阅读并答题。对于每一篇阅读材料,做题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然后通过本书的“答案及解释”检验阅读效果。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为了方便读者自学,提高本书的利用效率,本书设计了内容详细的“答案及解释”。在“答案及解释”部分,围绕语言技术问题和法律专业问题,编者详细解释了每一道题的题型、选项,以及选项正确和错误的原因。对于阅读材料中的长难句和重要语句,读者基本都可以在“答案及解释”部分找到翻译。对于重要段落,编者几乎进行全文翻译。因此,读者对于“答案及解释”部分也要仔细研读,验证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是否准确。
第二,整理核心法律术语并强化分析长难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读者有必要对阅读材料中的重要法律术语进行积累和总结,不断积累法律词汇。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只有熟练地掌握一定数量的基础性词汇,才能真正进入法律英语学习与研究状态。
第三,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英美法律制度和文化。本书所选取的部分阅读材料就是对英美法知识的介绍,比如普通法的特征、美国宪法的重要条款、美国法院对制定法的解释方法、诉讼程序,等等。由于内容所限,本书无法对海量的英美法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获取已极为便利,读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制度通过网络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总之,编者期望本书在提高读者应试能力的同时,也能抛砖引玉,为读者打开英美法律制度的大门,成为读者未来深入学习和研究英美法律制度的一块踏脚石。
图书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一俟付梓,图书就从编者的“私物”变成了“公器”。正是怀着对知识和“公器”的敬畏之情,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然而,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个人的能力和才情又在特定时空的限制下显得格外有限。虽编者自问已竭尽全力,但由于编写时间紧张,编者水平有限,仍不免忐忑不安,害怕贻笑大方。真诚地希望读者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及时向编者反馈使用效果,以助本书在再版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本书编写组
2015年6月